【财务管理信用管理 】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办法论分析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936558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 】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办法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 】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办法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 】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办法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 】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办法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 】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办法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 】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办法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信用管理 】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办法论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诚实 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办 法论分析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诚实 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办 法论分析 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方法论分析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运用与方法论分析 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民法中的地位和功能一直受到民法理论与实践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诚信原则在民法立法中的价值统领地位和在民事司法中法官自由裁量权 的授权作用,我国民法学者有很充分的探讨。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司法原则不仅 仅是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而且对司法解释的成因意义和制约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诚信原则也不仅是司法解释的授权原由和解释方法,司法解释中更要贯彻诚实信 用原则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旨。梁慧星先生已经将诚信原则作为

2、司法解释和漏洞 补充的方法并确定了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界限,但诚信原则作为最高的民法原 则应该在司法解释中有更高的价值体现。当前我国司法解释中存在着无序性和对 立法权的侵犯,其深层次原因正是因为司法解释没有更高层次的价值和原则的约 束。本文试图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和功能的分析,结合我国司法解释的实 际情况,讨论诚信原则在司法解释中应有的价值体现和制约作用。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与功能 诚信原则最早出现在罗马法的一般恶意抗辩权中。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合同自由成为契约的核心原则, 法国民法典在第 1134 条规定:“契约应以善 意履行”,此处的“善意”即诚实信用,作为当事人意思的补

3、充。19 世纪中期以后, 个人本位让位于社会本位, 德国民法典首次将诚信原则作为一项强行性规范 规定下来,并扩大到一切债之关系中。而瑞士民法典 第 2 条规定的“任何人行 使任何权利, 或履行义务, 均应以诚实信用为之”使诚信原则成为民法的一条基本 原则。随着大陆法系中“帝王条款”确定的同时,诚信原则也在英美法系“法官造法” 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成为“掌握在法官手中的衡平法”。 1、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和本质 在我国, 民法学界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内涵主要有如下四种观点。 第一, “语 意说”,即对民事活动的参加者不进行任何欺诈、恪守信用的要求。第二, “一般条 款说”,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具有强

4、制性效力的一般条款。第三, “立法者意志说”, 主张诚实信用原则就是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 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平衡的立法者意志;其中徐国栋先生认为作为立法者意志 的诚实信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者要求民事主体有良好的行为,谓之“客观诚信”; 一者要求民事主体具有毋害他人的内心意识,谓之“主观诚信”。第四, “双重功能 说”,梁慧星先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1、市场经济的道 德准则,旨在谋求利益之公平;2、道德准则的法律化,具有法律调节和道德调 节的双重功能;3、实质在于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意味着司法活动的创造性和 能动性 笔者认为,现代民法意义上的诚实信

5、用原则应当是市场经济对民事主体进行民事 活动的根本要求,是指导民事活动的最高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 则具有牢固的经济、政治基础和文化、道德背景,是现代民法关系的根本体现。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揭示诚实信用原则:1.诚信原则是对民事主体主观上持有诚 信、善意态度的要求,反对一切“恶性”;2.诚信原则是对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 保持良好的行为,反对任何欺诈、不守信用的行为;3.诚信原则是现代民法所追 求的公平正义的民法精神,保证民事主体之间相互的利益平衡,维护一般正义和 个别正义的平衡,防止和调整民事关系的失衡。 2、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民法中的地位 诚实信用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

6、民法基本原则中居于统领地位,更 是现代民法的基本精神之体现。 第一,诚实信用原则的经济基础。 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笔者同意学者郑强的观点 : “如果社会的基 本经济关系包括物质数据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那么在任 何社会的最为基本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便包含了对诚实信用的要求。这就是诚 实信用的物质经济基础”。现代经济充满复杂性、高度的风险性,要求民事主体 以更为真诚守信的主观心理和客观行为参与民事活动。唯有如此,才能保护交易 安全,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和社会的公正。因此,诚信原则作为基本原则 不是人为操作,而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

7、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精神和立法者意志的直接反映。 民法基本原则是指 “其效力贯穿民法始终的民法根本规则, 是对作为民法主要调整 对象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以及立法者在民事领域所行政策的集中反映,是克 服法律局限性的工具”, 它的根本属性来源于内容的根本性和效力的贯彻始终性。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立法者主观意志的体现,也是现代民法精神的根本体现。现 代社会关系的本质和规律在民事领域表现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体现了社会本位 主义的要求,而作为维持民事主体之间利益平衡的诚信原则,与公平正义有同等 的价值内涵。立法者必然在民法典中确定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以保证立法者的 主观意志和民法本质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统一

8、,并为法律的适用和法律漏洞的补充 符合立法者意志提供法律的一致性依据。 第三,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基本原则中的统领作用 现代民法是以诚信原则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尽管诚信原则与其它原则有内涵和侧 重点的差异,但诚信原则与其它基本原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平原则与诚信 原则具有同等的价值内涵;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和情势变更原则以及等价有偿原则 等则是诚信原则的具体化和制度化;遵守法律和政策原则、维护社会公德、公共 利益和国家计划原则等原则更是诚信原则的应有之意和补充。因此,诚实信用原 则是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民法原则的“原则”,它理所当然是民事立法、守法、 司法的“帝王条款”。 3、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适

9、用上的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从债法原则到民法原则,由补充性规定上升为强制性规定,从而 成为立法的基本精神,并具有守法原则和司法原则的双重性质。诚信原则在法律 适用上具有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的功能,具有解释和补充法律的功能。在 司法领域,诚实信用原则“属一张白纸规定”,从以下三个方面发生作用:第一, 诚信原则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法官对法律的解释、对法律漏洞的补充可以依诚 信原则自由裁量;第二,诚信原则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和约束,法官的自由 裁量必须符合诚信原则的价值内涵 ; 第三,诚信原则是指导司法解释的基本原则, 特别是在我国司法解释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司法解释应当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的要 求。

10、本文正是试图对诚信原则和司法解释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揭示诚实信用原 则对司法解释的价值体现和约束、指导功能。 二、司法解释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分析 所谓司法解释是指 “国家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就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 解释”, 是法官和审判组织根据宪法赋予的司法权, 在审判过程中为具体适用法 律所必要时,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和法律价值取向对法律和法律事实所作的具有司 法强制力的理解和阐释。司法解释是法律适用的核心问题,而法律适用是“特指有 司法权的机关及司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 是 法律与事实的结合,其关键就是要求法律适用者进行司法解释,完成对法律的理 解、对事实的

11、认定和对公正的追求。结合我国民事司法解释的现状,我们需要对 以下问题予以澄清: 1、民事司法解释权的来源 司法解释权是立法权与司法权对立统一关系的结果,源于立法者与法律适用的分 离,是成文法局限性的产物,是诚实信用原则对民法的补充和扩张。司法解释权 是司法权的重要内容,与法官的裁判权密切联系。但笔者认为司法解释权并非得 到法律的特别授权, 而是服从民法的精神和立法者意志, 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授权。 2、民事司法解释的主体 司法解释权归属于司法机关,但真正行使司法解释权的主体应当是法律的适用者 即法官和审判机关,因为司法解释与法官的案件裁判权和自由裁量权密不可分。 在我国,司法解释权由法官和法院共

12、同行使,甚至狭义上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 解释(最高司法解释)被误解为唯一的司法解释,法官对案件的裁判解释甚至被 排除在外。笔者认为,司法解释权都源于案件裁判权,因此任何司法解释都应 符合法律适用的规律性要求,接受诚实信用原则的授权和约束。 3、民事司法解释的目标与目的 民事司法解释的目的是解决法律具体适用的问题,而民事司法解释的目标是对公 平正义的民法精神的追求,对两者概念的区分有利于限制和防止法律适用者对法 律的随意性解释。无论是正确适用法律还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都必须以诚实信 用原则为基础,以达到立法者目的和民法精神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在立法者意志 与民法的实质正义相冲突时,诚信原则授予法官

13、自由裁量权。 4、民事司法解释的方法 民事司法解释是民法解释学的方法论范畴,笔者更为注重民事司法解释的方法与 目标之间的关系,即法律解释的价值取向性。 “所谓价值取向性,谓法律解释并非 形式逻辑的操作,而是一种价值判断;但此种价值判断并非脱离法律的独立的价 值判断,而是以已经成为法律基础的内在价值判断为依据”。因此,民事司法解 释的目标决定和主导着司法解释的方法,民事司法解释方法的使用不能脱离立法 者目的和民法的公平正义目标,都应当坚持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诚 实信用原则在民事司法解释中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更是本体论的问题。 三、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司法解释中应有之体现 诚实信用原则

14、在我国民法中居于最高指导原则的地位,不仅对民法成文法立法体 系的完善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作为守法原则和司法原则,对民法具体的法律适用 有重要的指导功能和价值约束功能。当前我国司法解释存在着主体和形式上的无 序性和价值上的混乱性,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司法解释的体系约束和价值约束, 缺乏民法基本原则的统领作用。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的民事司法解释过程中应有 其价值体现,以限制和防止司法解释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长期以来,我国民法司法解释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上级法院的解释(包括最高 司法解释)视为一种强制性规定,或者说是一种司法政策,而且司法解释充满着 大量的政策因素, 诚实信用原则只是作为一种解释的方法,

15、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与现代民法格格不入。本文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和司法解释的分析,认为诚实信 用原则不仅是民事司法解释的方法,更是一种民事司法解释的本体所在,应当重 视诚信原则对司法解释的指导和价值约束功能,在司法实践中体现诚实信用原则 的要求。 第一,诚信原则对法律事实认定的价值判断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保持善意真诚的主观心理和进行守信 不欺的客观行为,对任何民事欺诈和违约行为进行否定的价值评价,并承担不利 的法律后果。诚信原则包括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主观诚信要求当事人具备善良 的动机和心态,不存恶信,排除欺骗和违约的利益;客观诚信要求当事人严守信 用,真诚合作,保证交易安全

16、。民事司法中对民事行为的有效性认定和过程责任 的承担正是缘由于此。 第二,诚信原则对具体法律适用的价值判断 诚实信用原则追求公平合理的利益结果,即当事人通过民事活动所应当追求和达 到的利益平衡状态。这种利益平衡包括:(1)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当事人 不得从其它当事人的损失中获益,也不得从欺诈行为中获益,交易的结果应当是 符合公平正义的互利结果;(2)当事人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当事人利益的 获得应当以促进社会利益为价值评判标准,以不损害社会利益为最低要求,不得 以牺牲社会利益为条件。法律适用过程中无论是出现有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 或法律规定不明确从而进行司法解释时,都应当遵循利益平衡的诚信原则,追求 民法的公平正义。 第三,诚信原则对诉讼程序公正的价值判断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民事实体法的最高指导原则,而且在民事程序法中也应居于 基本原则的地位(尽管民事程序法有公法的性质,并不排斥诚信原则的作用) , 谓之“诉讼诚信”。特别是就作为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而言,诚实信用是举证规 则中应当贯彻的指导思想。对于民事证据规则的指导作用首先在于为各证据法律 关系主体设定了真实义务,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