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6807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初中数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有时提出数学问题比解决数学问题更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学生提问减少的原因,探讨培养学生提问及解答学生提问的几种方法,唤起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关键词: 培养 学生提问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创造能力的基础。提问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和动力。早在 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我们有许多教师时常感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不强的一个内在表现便是不愿深入思考去寻找和发现问题,而只是习惯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正与我们过去只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去重视、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一学生提问减少的原因1教师缺少对学生提问意识、提问能力、提问方法的培养训练。2怕教师、同学讽刺、嘲笑、批评,对自己没信心,怕丢人现眼。3对学习不感兴趣,认知水平较低。自己研究不深 ,存在惰性。4迷信权威,迷信教师,迷信现成答案。5观念的障碍。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专利” ,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失去了学生产生问题的很好机会。6性格因素,不愿意问老师、同学,把问题憋在心里,积重难返。二如

3、何培养学生提问学生提出问题,它反映了学生对教材的认识程度。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良好契机。(一)多问李政道博士说: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积极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思考方法去理解,或是重新认识问题。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1鼓励学生“敢问”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学生在提问时往往会想:“我的问题行吗?” “我的问题是否太浅,同学们会笑话我吗?”等顾虑。这时,教师就应及时鼓励学生,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也可把自己的不理解、新建议提

4、出来,有时这些问题可能是许多同学的疑问。(1)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有时一个赞赏目光、手势都会给学生极大的信心。(2)善待学生“插嘴” , 善待学生超范围提问,及时表扬鼓励。教师的表扬肯定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于抓不住要点问题的学生,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耐心解释,让学生懂得最可怕的是不提问题;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3)适当地启发引导。让学生提问之前,教师的讲解、引导要富有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索。2激发学生“多问”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

5、一般的思考方法,诱导学生步入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从正面、反面等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经过注意、困惑、思考、提问、释疑等心理阶段,激发学生“多问” 。(1)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带着那些位于知与不知,理解与不理解的问题来课堂。例如,在学习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广州,一般可以乘火车,路程约为 1811公里,也可以坐轮船,航程约为 1690公里,还可搭乘飞机,只有约 1200公里,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询问:“对于这三种行程,你们能发现并提出什么问题吗?”诱导学生提出:“为什么三种行程各不相同呢?飞机的行程为什么最短呢?”接下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概括出

6、几何图形,进一步发现并得出公理内容,进一步启发学生:能不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出应用这个公理的实例?(2)要设置适当的难度,但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摘得到”的乐趣。学生的问题有时抓不住要领,教师要在关键时扶一把,尽可能让学生多问。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二)从模仿、回答教师问题中学会提问。教师提问,通常设计:(1) “为什么?” 、 “你是怎样想的?” 、 “为什么要这样做?” 、 “你的理由是什么?” (可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过程)(2) “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求异思维)(3) “你有更快捷的方法吗?” (联想、发散、创造)(4)

7、“你自己认为哪些正确,哪些有问题?” (自我调节,自我纠正)(5) “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比与联系)(6) “如果要这样的话,要怎样改动?” (假设想象)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对教师提问的模式、方法也有所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模仿从而掌握。(三)培养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中产生问题。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追根寻源的欲望。对学生来说,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平时认真观察事物,并做到边观察边动脑筋的良好习惯。(四)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需要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去思考。

8、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造观察的场地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解题前或解题后都应给学生留有充分充足时间,让他们思考解题途径,反思解题过程,促进他们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设想和新途径,指出推广的前景。(五)培养“怀疑” ,使学生有自己的创见。创新来源于“怀疑”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第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项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就是 19岁时不迷信权威产生怀疑后而写成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怀疑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例如:设 、 是方程k+6=0的两个实根,则(2+(2的最小值是( ):A、- B8

9、 C18 D不存在。49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教师分析:+= 2k,=k+6(2+(2= 2+ 2=(+) 2+)+2= 教师问答案是否是(A)?引导学生进行怀疑,批判,从而促使学生思考,得:原方程有两个实根 、,0 =4k 2-4(k+6)=4k 2k3 或 k k3 时,(2+(2的最小值为 8当 k,(+( 的最小值为 18正确应选(B)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怀疑” ,要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别人的理论,这样往往会导致新问题的发现与突破。(六)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的“问题”

10、有质量。疑问是发现之母,但许多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提出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 ”的飞跃,逐渐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较高质量。1从结论入手。这在数学中经常会运用到。2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教材,针对课本提出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提问:这一章,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定理、公式有什么含义?适用范围是什么?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用)?3引导学生自己研究习题,针对习题提出问题。从方法上另辟蹊径。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提问:这个问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一题多解)?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用这种解法能解决其他问题吗?(一法多解)4从矛盾处入手。多想为什么会这样?是怎

11、样产生矛盾的,要引导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5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493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良好数学素养之一。因此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如储蓄利率、降价销售、24 点问题等。三如何解答学生的提问。教师解答得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威信、教学的信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的积极性。教师要认真对答学生的提问,乐于解答。在解答时,应以最佳方式来使学生满足,使其听懂,印象深刻。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解答方法有:1直接回答法。2教师讲授法。有时某个问题可能是大部分同学的问题,教师可在全班

12、讲授。3同学代答法。某些问题对部分同学是问题,对另一部分同学可能不是问题,可由同学们内部自己解决,直接或间接请个别同学代为回答。4反问法。当学生提问时,不提示或稍为提示,马上直接反问学生。这种方法针对的内容一般是那些判断分析,具有推测性的问题。5启示法。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按照思维方式,逐步诱导,慢慢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导至正确方式方法上来,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结论。6讨论法。对那些存在争议、当前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教师犹如“助产婆”边主持边引导,最终得出结论。诚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向教师提问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对教学内容确实不懂就问,有的对其它领域

13、内容出于好奇心而问,也有的想为难教师而问,等等。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时环境和具体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答。让学生多问、善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和不断训练。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回答问题,更能催发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只有让学生做提问的主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更浓厚,学习责任感也才会更强,思维潜能才能更加得以释放。参考文献: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1 普通心理学 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2 中学数学思维训练 王家燕 王前 刘玉忠 刘莉编著 杭州大学出版社3 学习策略研究 刘电芝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