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793819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评论 新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 于春海雷达 动机, 击, 不一致;,但 关键询:政治经济分析 新世纪以来,在波及全球的新地区主义浪潮中,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转 向地区主义。特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技资伙伴关系 (IP)谈判的发起,使得新地区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仅对美国自 身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国际贸易体系以及中国的外部环境都有重要影响。为此, 需要深入探讨其产生背景、经济和政治经济动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金. 从新地区主义到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协调的转向 新世纪以来,随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产品贸易、国际投资和服务贸易 于春海系中国人民大学经

2、济学院副教授:雷达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65 于香J寄雷达 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成为国际经贸交往的核心。为了支撑这种复杂的国际 经贸交往,需要一个更加复杂的、涵盖边界贸易壁垒和边界内壁垒的新 国际规则。1但是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困扰,多边框架下构建新规则的努力未能取 得有效进展,多哈回合陷于停滞。2在此背景下,世贸组织(WTO)成员纷纷选 择用脚投票从多边贸易体系转向地区贸易协议CRTAs),力图在地区层面 上构建新的国际规则。新-轮地区主义浪潮随之而兴起,并在参与者构成、地理 结构和协议内容等方面不同于历史七曾经出现过的地区主义。鲍德温等人称之为 新地区主义或深度地区主义3 新世纪以

3、来的新地区主义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东亚地区成为推动新地 区主义的主要力量。东亚地区在生产国际化进程中形成了个较为完整的地区性 生产网络,区域内贸易和技资关系迅猛发展,为了有效地协调、管理和规范地区 内的生产网络,东亚地区开始频繁使用RTAso2000-2010年,东亚地区所参与 的RTAs达到46个,而此前50年间参与的RTAs只有5个。4J第二,产品内国际分 工导致的全球价值链条具有显著的跨区域特征,为弥补国际规则缺口而出现的新 地区主义也呈现明显的跨区域特征。2000-2010年,跨区域RTAs从68个增加到 183个:区域内RTAs从64个下降到58个。5第三,新地区主义的重点从边界

4、 壁垒转向边界内壁垒呈现深度一体化特征。不仅针对WTO协议己经 涉及和达成协议的问题,在RTAs中给出更强的承诺和规则:而且,在RTAs中引 入WTO协议没有涉及的问题,特别是投资政策、竞争政策、资本流动、知识产 权6、环境和劳工标准等国内规则问题将RTAs中与此相关的条款称为超越 1 Baldwin, R. , 21st Century Regionalism: Filling the Gap Between 21st Century Trade and 20th Century Trade Rules , WTO StaffWorking Paper ERSD-2011-08, May 2

5、011. 勾对于多哈四合陷于停滞的原因分析,参见HufbauerC. G., and. Schott, Will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Enjoy a Bright Future? ,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 12-11, May 2012; WTO, World Trade Report 2013, www.wto.org, 2013. 3J Baldwin, R., Global Supply Cbains: Why They Emerged, Why Th

6、ey Mattered, and Where They Are Going , CEPR Discussion Paper 9103, July 2012; WTO, World Trade Report 2011: The WTO and Pre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www.wto.org, 2011 4数据来自WTO,W,rld Trade Report 2011: The WTO and Pre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www.wto.org, 20110 5数据来源同4, 6主要是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中没

7、有包含的知识产权问题。 7 Subramanian A. and M. Kessler, The Hyperglobalization of Trade and Its Future ,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P 13-6, July 2013. 66 In.temational Economic Review 新劫区主义与美盟的矿务贸易政策协坷 WTO协议的条款02001 -2010年,这样的条款数量从455条增至1180条。川第 四,新地区主义的深度一体化特征在垂直RTAs2 J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 1990 年代

8、以后,新兴经济体加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在全球复杂贸易中的地位和影 响不断上升。由于新兴经济体内部的治理水平较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基础 设施较为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新国际规则的缺位就成为一个严重问题。所以, 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更迫切地需要通过地区贸易协议来构建新的国际规 则。 3J2001 - 2010年,垂直RTAs中超越WTO协议的条款数量从232条增至800 条。4J 无论是从名称还是从表象来看新地区主义都不是新世纪以来才出现 的。从1990年代开始,在小国与大国签订的RTAs中,由于经济规模、对外依赖 性以及目标函数的差异,小国往往要对大国做出单方面让步,特别是在国内政治

9、经济体制、法规和政策等方面向大国靠拢。佩罗尼(PerronC.)和沃雷(John Whalley)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新地区主义5在大国参与RTA目的动机中,对 贸易报复能力和整体国际谈判交易能力的追求超过了传统贸易利益,这导致 RTAs不再以地理上的毗邻为前提,跨区域RTAs开始增多。在国际规则的制定过 程中,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变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这导致美国和 欧盟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签订的垂直型RTAs不断增加。因此新地区主义不仅 具有深度一体化的特征,而且也表现出跨区域和垂直型的特征。 但是必须注意到,新世纪以来的新地区主义与1990年代的新地区主义之间 存在本质区别。新世纪以来

10、,随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 家和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条,并依附于全球价值链条发挥自身的禀赋优势或竞争 优势。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各国参与地区主义的动机和目标。首先,对于小国而 言,接受RTAs中的深度体化措施,不仅是为了获得大国的市场准入机会,更 重要的是为了融入和管理全球价值链条。其次,大国在发起并签订跨区域RTAs 的过程中,经济利益动机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贸易利益以外的非传统经济利 1)数据来自WTO,World Trade Report 2011: The WTO and Pre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www.wto.org, 2011。

11、2)指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签订的RTAso 3) Baldwin, R., Twenty-First CentUlRegionalism, Doh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TO ,le German Marshall Fund, Economic Policy Program, April2011. 数据来源同1)。 5)李向阳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7-8期,第5-9页。 国际经济评论12014年/:第4期的 T春J李星ri.主 益。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下,大国关注的是本国要素在全球范围所实现的增加值。 这是大国通过RTAs推进深度一体化

12、的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考虑。最后,大国在竞 争国际规则的过程中,不再满足于利用RTAs来积累筹码和国际谈判能力,而是 在现行多边贸易体系以外利用RTAs启动新国际规则的制定过程。 在新世纪以来的地区主义浪潮中,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协调的转向尤为引人注 目。作为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凭借其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有能力与西半球任 何国家单独缔结自由贸易区协定。IJ但是在历史上,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却 更加偏好多边主义。这既是因为地区贸易协议的经济福利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 性,也是因为担忧地区贸易协议导致的贸易歧视及其对国际政治稳定性的不利影 响。从乌拉圭回合开始,随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目标的变化,单边行动和地

13、区性 贸易协议变得越来越重要。2J进入新世纪,在国内经济利益诉求、国内政治博弈 以及多边贸易体系困境的共同影响下,美国加入了新一轮的地区主义浪潮,并成 为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截至2014年6月,美国与20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14个 自由贸易协定,其中有11个是新世纪以来完成谈判并付诸实施的。目前两个尚 处于谈判过程中的、具有重大影响的TPP和TTIP都是次贷危机以后才出现的。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协调中的地区主义倾向具有显著的新地区主义特征。首 先,美国所参与的主要是垂直型RTAs。将目前处于谈判过程中的TPP和TTIP包 括在内,美国在2001年以来所参与的RTAs中,垂直型RTAs有10个,水平

14、型 RTAs只有3个。其次,美国所参与的绝大部分是跨区域RTAs。在2001年以来所 参与的RTAs中,北美区域内的RTAs只有1个,其余12个都是跨区域RTAso最 后,协议条款或谈判的重点议题从传统的边界贸易壁垒转向边界内壁垒,更多地 考虑新贸易问题和跨领域问题。在2001年以来已经生效的RTAs中,只有美国一 中美洲国家一多米尼加共和国(CAITA-DR)仍然以关税和市场开放为重点, 其余10个都包括投资政策、服务、劳工和环境问题、知识产权、海关程序、政 府采购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等条款。谈判中的TPP和TTIP不仅要实现全面的市场 准入,更重要的是协调各国国内政策和规则,构建具有全球影响的

15、新贸易规则。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协调的转向,不仅顺应了新地区主义潮流,而且成为推动 新地区主义走向新发展阶段的关键力量。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以后,随着TPP和 l)李向阳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气国际经济评论),23年第7-8期,第5-9页。 2 Baldwin E., us Trade Policy Since 1934: An Uneven Path Toward Greater Trade Liberalization , NBER Working Paperl5397, October 2009. 68 Intemational Economic Review 新i边区主义与美E的X1勿贸易政策

16、fjj押 IP的提出,美国利用RTAs的目的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国对RTAs的参与不仅 具有重大的现实经济利益考虑,而且在争夺国际规则制定权的过程中,率先从注 重力量积累转向在现行多边贸易体系以外启动和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过程。新世 纪以来,面对新国际规则缺位的问题,美国、欧盟和东亚等经济体通过各自主导 的RTAs,为主导和影响国际规则制定积累力量,相互之间缺乏协调的统一行 动。这种分散的地区主义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国际规则形成的难度。TPP 和TTIP则是美国主导之下的涵盖主要经济区域的集体行动。这意味着,在未来 一段时间内,RTAs对于大国之间的国际规则之争,作用己不限于积累谈判筹码 和能力的手段,甚至成为大国在现行多边贸易体系以外制定新国际规则的平台。 美国转向新地区主义的经济考量 对外贸易政策协调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为了更 杳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对外贸易政策协调必须满足相关性。所谓相关性是指政策 协调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政策协调应该选择那些既具有竞争优势, 又能够对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