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狄更斯:《双城记》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46590684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狄更斯:《双城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狄更斯:《双城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狄更斯:《双城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狄更斯:《双城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狄更斯:《双城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狄更斯:《双城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狄更斯:《双城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一一狄更斯:双城记内容梗概路茜跟随保护人劳雷从英国出发到巴黎去救回她的父 亲梅尼特医生。梅尼特被无辜监禁在巴士底狱十八年,出狱 后被他过去的仆人、现在的酒店老板得伐石藏了起来。经过 长期监禁,梅尼特已变成一个白发苍苍、迷茫迟钝的人。他 连自己的名字也遗忘了。路茜的出现让梅尼特恢复了记忆。 他们将他带回英国,使他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法国厄弗里蒙地家族的代尔那放弃贵族特权来到英国, 不幸被暗探诬陷犯有间谍罪,要判处死刑。代尔那来英国时 恰好与路茜同船,路茜出庭作证表明他是无辜的。代尔那的 律师也利用他的助于卡尔登与代尔那相貌极其相似的特点 说明告发者有认错人的可能,于是代尔那

2、被无罪释放。女儿 的爱使梅尼特重新获得幸福。路茜的美丽引起了卡尔登和代 尔那的爱慕。卡尔登知道路茜爱着代尔那,他放弃了对路茜 的追求,决心要为她的幸福牺牲自己。路茜嫁给了代尔那。 正当梅尼特一家过着安宁幸福生活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 了。代尔那为了解救领地总管回到法国,被革命政府逮捕, 梅尼特带着女儿、孙女到法国营救代尔那。梅尼特过去的遭 遇赢得革命者的同情,代尔那获得了释放。但得伐石太太与 代尔那家族有深仇大恨,她要复仇,她以梅尼特在狱中写成 的厄弗里蒙地家族的罪恶史为控诉书,重新激起了群众对这 个家族的愤怒。这一次连梅尼特也无法为女婿辩护,代尔那 被宣判死刑。卡尔登为了路茜一家的幸福,设法

3、以自己换出 代尔那。代尔那与梅尼特、路茜及女儿一起逃离巴黎。卡尔 登实现了对路茜的诺言: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 牲。他代替代尔那从容地走上了断头台。研究综述中国读者接触狄更斯,始于 20世纪初林纾的翻译。但 当时,双城记并没有被译介。民国时期,陆续有了一些 关于双城记的评论,这大多散见于狄更斯的传记及一些 介绍性的文章里,如莫洛亚著的狄更斯的生平及其作品、林海的狄更斯的写作技巧、梅林格著的狄更斯论、伊 瓦雪娃著的关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问题这些文章大都出 自3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关于双城记的评论尚不够集 中和深入,主要仅限于翻译和介绍国外的资料,独立的研究 还未展开。双城记研究的真正深入、繁

4、荣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 后。这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到1966年。受苏联影响,我国的 学术界对于狄更斯十分重视,并在1962年狄更斯诞辰150 周年纪念时形成了一个高潮。与解放前相比,这一时期的狄 更斯研究出现了几个大的转向:首先,从侧重译介国外的观 点转为以自己的独立研究为主;其次,对国外狄更斯研究资 料的介绍从西方学界转向了苏联;此外,在研究方法上,更 加侧重从社会政治层面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人道 主义思想,如双城记对社会的批判、狄更斯对下层人民 的同情、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阶级局限等。杨耀明在狄 更斯的创作历程与思想特征中的观点在当时具有代表性: 狄更斯由于他的阶级地

5、位很容易接受这种思想(即资产阶级 人道主义思想)。他真诚地同情在那个社会里受压迫的劳动 人民和穷人的处境指出他们的不幸是统治者造成的;他愤怒 地指责政治制度的不民主及腐败、社会的不正义、统治阶级 的冷酷、贪暴、虚伪及其他罪恶,然而,狄更斯惧怕并且反 对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提倡敌对阶级相互谅解、融合,在 保存私有制度阶级差别的条件下改善劳动人民群众的处境。在反映、批判那个罪恶社会时,他是伟大的,当提出治疗社 会疾病的药方时,就变得糊涂甚至有害了。第二个时期从1966年到1976年。由于文革运动,这一 时期对双城记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个时期从1977年至今。1978年,王忠祥在外国 文学研

6、究创刊号上发表论狄更斯的双城记,我国的狄更斯研究恢复,并取得长足进步。首先,改变了建国初期 向苏联一边倒的现象,西方的文艺思想和批评方法开始运用 到狄更斯及双城记的研究中;其次,改变了过去一元发 展的局面,形成了多元并存的研究格局,研究不再局限于思 想内容的范畴,艺术方面的特点与成就愈来愈受到研究者们 的青睐。社会历史层面的分析仍是这一时期双城记研究的主 要方向之一,但在这一层面内部,一些传统的、占主导地位 的观点受到了冲击。如传统评论认为,双城记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及革命者。针对这一观点, 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张玲在剥笋双城记主题 层析一文中指出,双城记是故事并非史书,

7、狄更斯并 没有试图全面反映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各个方面,他不过 是通过艺术的概括,反映了革命的一些方面或侧面,表述了 它最主要的是非功过。象这样一场规模宏大,波及深远,剧 烈空前的群众运动,出现偏颇谬误本不足为怪,更何况,法 国革命既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其性质本身就决定了: 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城乡劳动者虽然对革命怀着巨大热情和 献身精神,但是他们在文化上、思想上、政治上还都没有做 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不可能具有高度的觉悟和组织性,相反 却带有极大的狂热和盲动。因此,双城记是符合历史的, 它并没有歪曲法国大革命,也没有歪曲革命者。有感于社会 政治批评的单一,部分研究者转而向其他层面进行探索,也

8、涌现了一批颇具新意的研究成果。赵炎秋的论狄更斯的道 德观在其长篇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作用一文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双城记无论是在人物塑造或是情节安排上,道德因素都在其中占据了举足 轻重的地位。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更多侧重于伦理道德的范 畴,他往往从道德的角度对社会生活进行批判,并以此作为 武器。因此,他对社会的批判带着浓厚的道德色彩。陶丹玉 的论双城记中的宗教倾向则从宗教的角度对双城 记进行了重新解读。文章认为,双城记除了真实反映人民的疾苦和谴责贵族的残暴之外,还有一个主题,那就是 宣扬、歌颂作家的宗教情感仁爱和永生。双城记在艺术方面的得失也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伍厚恺在论双城

9、记的艺术特色中认为,双城记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紧紧围绕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 的主题思想成功地安排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平行对照和对比 关系,并且成功地运用寓意性或象征性手段,配合有力的写 实手法,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赵炎秋的论文多 元整一:狄更斯长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则从艺术结构的角度 分析了这部作品在形式上的独创性。他指出,双城记由五个叙事单元组成,这些单元相互独立、 平行发展,构成双 城记的多元现象。另一方面,小说的叙事单位乂是整一的。它们相互联系、交叉、渗透,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形成小说的整一性。此外,双城记在细节描写、修辞于法、悬念设置等方面的特点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除溢

10、 美之辞外,部分学者也注意到了双城记在艺术方面的缺 憾。朱虹在双城记双重的警告一文中指出: 双城记 的故事可谓剪裁得干净,可是它的描写往往只停留在表面 上,没有深度,难免流于干瘪。罗经国在狄更斯的创作 中也认为,双城记在人物刻画上是失败的。其中的正面 人物和反面人物,大多是狄更斯心目中爱与恨、仁爱与复仇 等抽象概念的表现。进入90年代,西方一些新的批评方法,如叙事学、平 行研究、接受美学等,作为解读文本的新工具也被引入到了双城记的研究中。张明慧的共同的局限,不同的风采双城记与九三年比较剖析从平行研究的角度对 双 城记和九三年这两部历史小说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 指出:两部作品在宣扬资产阶级人道,

11、表现革命的残酷、崇 信博爱的伟大,展露革命与人道的矛盾等方面有明显的一致 之处,但它们所传达的思想理念、 题材处理采用的艺术手段、 呈现的艺术风格也有着明显的差异。黎民的论文关于双城记中一个情节则采用接受美学的方法对国内关于双 城记一些情节的误读进行了澄清。除纯文本研究外,随着译介学的发展,在双城记的研究领域还涌现了一批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其各种中译本 的文章。不少学者和翻译家就双城记几个译本中所存在 的不足进行了探讨,他们指出,在一些译本里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硕译、讹译、漏译、 错译、误译、病句及译文不够传 神,未充分再现原作意境等毛病,这在一定程度上令译文晦 涩费解,语句不通,从而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