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知识点A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59633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A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A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A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知识点A(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复习重点知识点 一、绪论 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情境 :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3. 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情境线索、理论线索、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选择 4. 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教学研究产生的影响: a 深化理论学习;b 典型示范引导;c 逼真模拟练习;d 知识转化技能;e 理论联系实际。-选择 5. 情景化教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A 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b 帮组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c 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 课型的变化;d 引起教学内容的更新。 培根 1623 年,首次将

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义务教育: 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 教育。 (一)教学的定义、要素与发展 1. 教育的定义 : 教育是教学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 2.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实记 教育要素的关系: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学生是 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实记 3. 教育的发展: 远古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选择 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

3、容丰富起来。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选择 古代教育时期产生了古代学校,最初的教育机构。 现代教育。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商品经济普遍发展和社会大机器生产是其产生的条件 现代教育的特征: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选择 (二)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 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P26 教育目的结构: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选择 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选择 1. 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a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为理论基础;b 鲜明的提出培养人 的政治方向;c 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简答 2. 教学的目标层次 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或称终极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在各类各级学校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 依据教育目标制定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德、 智、体、等教育大纲中。 3. 教育目标的分类:知识领域;能力领域;情境领域。-选择 (三)教育的功能 。个体功能 2.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前提 )、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动力 )。-简答 3. 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

5、平衡性、个别差异-实记 顺序性,有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阶段性:婴儿期-幼儿期 -少年期等 4. 个体社会化 :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 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的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功能 5. 教育同人口的关系: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教育同人口质量的关系: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教育质量能对青少年进行培养;教育还具有调整社 会人才构成与流动的功能。 6. 教育同物质生产的关系: 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影响:a为教育发展提

6、供了基础条件;b 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a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 段,是提高劳动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b 教育史加速现代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 7. 教育同社会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b 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实现对教 育的影响;第三个手段是法律;d 可以通过对手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施加影响。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a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b 组织学生 直接参加政治活动;c 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阶级或阶层的选拔。D 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

7、民和 各种政治人才。 7. 教育同社会文化的关系-简答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要求;b 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c 文化以 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什么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教育史文化延续和更新必不可少的手段;b 教育对文化的普及;c 具有交流、 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简答 8. 教育同科学技术的关系 教育对科技的作用:a 教育推进科技知识的再生产;b 推进科学的体制化;c 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d 向科学提出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选择 (四)教育效应 1. 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 简答 a 片面最求升学率,b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c 升学教

8、育造成学生分化 2. 现代教育的特点: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 二、教师 1. 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感情:-选择 理解学生:心胸豁达、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观性。 与学生和谐相处:真诚、非权威、积极相待、交往技能 积极地自我意识:有助于其举动变得敏感而有节制 教师的期望包括两方面:a 对学生潜力的推测,b 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一个好的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 2. 教师的知识结构:-简答 A 通晓所教学科和专业;b 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c 掌握教育科学理论。 3. 教师的能力结构:预见能力、传导能力、控制能力(对自己、学生、情景的控制)-选择 4. 教师的

9、角色:教员(基本 )、领导者、心理医生、青少年的朋友、父母、榜样、研究者、管理者、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问题)、被攻击 的角色。 教员: 这是教师最突出的角色,他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在核心的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 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解惑和评定学业。 5. 教师劳动的特点: 。特殊的复杂性:劳动对象具有复杂性;劳动任务具有复杂性(教书和育人 );劳动方式具有复杂性: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选择 。强烈的示范性 。独特的创造性:A 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B 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 。显著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空间的

10、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劳动量的隐含性 。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劳动的协作性 三、学生和师生关系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选择 1. 学生是人: a 学生是一个能动体,b 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c 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学生具有获得成 人教育关怀的需要。-简答 3.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4. 学生是以学习问主要任务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教室指导下学习;参加的是一种规范性学习 5. 学生再教育过程中的主题地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 学生的社会地位: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

11、;合法权利包括生存权、受教育权、安全的权力 学生的主体性包括:独立,选择,调控,创造性,自我意识-选择 (二)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与教育 1. 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阶段指12-15,又称学龄中期,少年期 A 生理上的激辩期;b由具有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c 情绪激动易变。-选择 2. 初中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09 年简答 。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称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3. 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

12、问题-10 年简答 。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同辈群体与父辈价值观的冲突 。自我探索中的迷惑 。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三)师生关系 1. 师生关系的表现: 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非正式关系-选择 师生之间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关系式人际关系。 2. 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依赖型,放任型、民主型-选择 3. 民主师生关系的构建:-论述 。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民主教学;学生尊 重老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 。师生关系情感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在课

13、堂合作状态方面: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 。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简答 4. 教师的人格特征理论,加拿大伯恩 PAC 理论,P 父母态A 成人态C 儿童态-选择 P 态人格结构:往往有明显的权威感和优越感,通常表现为统治人,训斥人的色彩。 A 态人格构造:具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体现健康成熟的成人风格 C 态人格构造:服从和任人摆 四、教育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 (一)学校环境 1. 校园文化:亚当斯最早应用,现代实验方法研究室内沟通 校风 :一个学校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 一个学校

14、校风的关键在于领导,教风和学风是校风的中心。 2. 微观环境 。同伴影响 。花盆效应:是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条件上有明显的人为性, 是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生态系统。 。教师的期待效应,教师对差生的期望传递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差生不同的作为或区域,很少给 予差生关注,指导) (二)家庭与环境首席教师 1. 家庭教育的功能-简答 A 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B 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 C 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其重要作用 D 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有独特作用 E 家庭在形成个人人格特征、个人对社

15、会适应的能力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 2. 家庭教育的特点:-选择 具有先主性;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的多维性;交往接触的密切性;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教育者 对手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3. 良好家庭教育的条件:-实记 父母的表率作用;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的文化修养;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学校是家外之家,家庭应是校外之校。 (三)社区教育环境 1. 社区 (社会 )教育的功能:服务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协调功能-简答 (四)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意义与方式 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简答 A 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B

16、 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C 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争议教育的有效性。 2.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相互访问;通讯联系;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 3. 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A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是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期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B 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一得活动, C 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D 学校与专门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E 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不对等建立连接。 五、课程 (一)课程要素、结构与类型 1. 课程 (课堂教学 ): 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 体规划及其进程。 课程要素: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问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须的经验要素。 我国中小学生的课程要素:认识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选择 2. 课程的结构 工具类学科: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