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58175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0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袭,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有人认为,诗中“ 野步 ” 之人是老者,这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有写秋风,作者寄予其间的情意是否相同?请 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1)倚杖、白人头 (2)本诗 “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把秋风拟人化,说是秋风管闲事,染红了 枫叶,染白了人头,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 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

2、三重茅” 表现秋风之猛烈,吹破了诗人的茅屋,表达了诗人对秋风 的怨愤之情。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通读全诗,抓住关键词 句理解人物形象。野步之人是一位老者,从诗歌的“ 倚杖 ” 一词,得知是个倚着拐杖的老 人;最后一句中“ 白人头 ” 也在告诉读者野步之人是白头发的老者。 (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人情感的能力。这首诗的后两句写秋风,诗人将“ 秋风 ” 拟人 化,认为它是个“ 管闲事 ” 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 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受形象地表达出来。 诗人是借写秋风表达岁月无情人

3、将老的怅愁。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要表现秋风 风势之大、之猛,吹破了诗人栖身的茅屋,表达诗人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故答案为: 倚杖、白人头; 本诗 “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把秋风拟人化,说是秋风管闲事,染红了枫 叶,染白了人头,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 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表现秋风之猛烈,吹破了诗人的茅屋,表达了诗人对秋风的 怨愤之情。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解答本题,学生要反复朗读,理解全诗内容,抓重点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熟知

4、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提升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入黄溪闻猿 (唐)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1)第一,二句,诗人从_和_两个角度写黄溪之景。 (2)三峡中写道,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和渔者哀歌相 比,柳宗元的哀愁抒写得更为深重,请结合诗句试作分析。 【答案】 (1)视觉(所见);听觉(所闻) (2)三峡中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理当 “ 猿鸣三声泪滂沱” 才是。然而诗人却说:“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 言下之意:孤寂的 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

5、,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 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断了。所谓欲哭无泪,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 之感和 “ 哀莫大于心死 ” 的极度惆怅和痛苦。 【解析】 【分析】( 1)一,二句翻译为:“ 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 来了猿猴的哀鸣?” 故“ 溪路千里曲 ” 句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的。“ 哀猿何处鸣。” 是从听觉粉 的角度描写的。 (2)要求学生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意思分析。 本诗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作此诗时,在永州贬所已七年之久。诗人随永州刺史赴黄 溪黄龙祠祈雨,中途听到猿猴哀鸣,遂有感而作。“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

6、肠声。” 意思是 “ 孤 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 ,写出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 之感和 “ 哀莫大于心死” 的极度惆怅和痛苦。“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写渔歌 也是一言 “ 峡长 ” ,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 生活的艰苦。二者相比柳宗元的哀愁抒写得更为深重。 故答案为: 视觉(所见);听觉(所闻); 三峡中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理当 “ 猿鸣三声泪滂沱” 才是。然而诗人却说:“ 孤臣泪已尽,

7、虚作断肠声。 ” 言下之意:孤寂的 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 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断了。所谓欲哭无泪,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 之感和 “ 哀莫大于心死 ” 的极度惆怅和痛苦。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感官角度的能力。文章调动的感官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以及心脑的思考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从中找出理解 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句子,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再仔细揣摩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所蕴含的的 感情,最后再理解整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表述

8、出来。 3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 “ 昏鸦 ” 是指 _ (2)下列对 “ 夕阳西下 ” 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B. 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 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D. 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答案】 (1)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C 【解析】 【分析】( 1)理解词语意思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 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昏:傍晚。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 夕阳西下 ” 一句,将前面九个

9、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A.“流浪旅 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表述错误。 B.“温情 ” 表述错误,无中生有。D.“ 怅惘若失的心绪” 。应是传 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C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就能 完成。 本题考查句子的做的鉴赏,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写作特 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能够判断出正误。 4古诗阅读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 (宋)范成大 玉雪飘零贱似泥, 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 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

10、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 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 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 【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 的方法解读。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如“ 玉雪飘零贱似泥” 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 泥; “ 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自然表达

11、 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 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 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 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 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 受诗歌的情感。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5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夜坐 (宋)文天祥 淡烟枫

12、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 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 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 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蛩,蟋蟀。 文天祥夜坐的尾联与陆游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有异曲同工之妙,请 结合诗歌内容作比较赏析。 【答案】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 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 闻鸡起舞 ” 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 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 人矢志报国、壮

13、心不已的情怀。 【解析】 【分析】尾联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 丈夫壮气须冲斗” 式的 呐喊。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 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 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 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 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 心不已的情怀

14、。 故答案为: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 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 闻鸡起舞 ” 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 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 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点评】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题。他们两个人都是爱国诗人,所写的诗也都表达强烈的爱国 感情,但诗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又不一样,答题时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如内容、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 6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以下练习。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

15、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简析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一句中加着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你对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理解。 【答案】( 1)“ 转” 和 “ 低” 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 ” 准确地表 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 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 情以

16、及美好祝愿。(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词句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 ”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 入眠的一切离人。)“ 转” 和“ 低 ” 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 ” 是泛 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 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 情,然后理解词句。结合全词理解,可知“ 婵娟 ” 即明月,末句极富美感,希望人们能够永 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 念,也是一种祝福。 故答案为: “ 转” 和“ 低 ” 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 ” 准确地表 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 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