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及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50444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2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及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高大上的“ 正” 字计数法,回答1-4 题。 高大上的 “ 正 ” 字计数法 沈碧 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 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 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 计数方式。 ”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对比之下,我国的“ 正” 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 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

2、了,能够大大提 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 正” 字计数,一路画“ 正” 直到现在。 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 正” 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 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 数有十等, 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以此类推, “ 正” 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是 10 的 40 次方。 “正” 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 领座,善写计数的服务员将卖座情况写在“ 大水牌 ” 上。由于时间紧,怕误记,为了稽核总 数,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 正” 字

3、。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这种方法被戏 票所取代,但 “ 正” 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 玉” 字来 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 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 正 ” 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 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 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正” 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

4、不偏斜。在词典中“ 正” 的含义很多,大多 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 足见人们对 “ 正” 字的喜爱。同时, 它也有着 “ 匡正 ”“正确 ” 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 正 ” 字计数不仅字形方正简洁,还满足了人 们对 “ 执行公正 ”“品行端正 ” 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人们对选举的信心和希望。从外形到内 涵, “ 正” 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第 段的作用是什么? (2)第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第 段中加点词语 “ 绝大多数 ”

5、 能否删掉,为什么? (4)结合全文,谈谈“ 正” 字计数法的优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答案】 (1)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2)列数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了“ 正” 代表了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3)不能删掉,“ 绝大多数 ” 从数量上限制,表明了大部分人生来就有十根手指,但不排除 有特殊情况。去掉后就表明所有的人生来就有十根手指,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绝大多 数”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示例: 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五笔一 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历史悠久,可以

6、追溯到 清末民初的上海。“正 ” 字的计票方法被商家和选举机票所借鉴,广泛应用。 明治维新 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 “ 正” 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 【解析】 【分析】 1.说明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 趣、引出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来概括。2.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 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间题方 面来表达其作用。本题要注意是间划线句的说明方法,而不是本段的说明方法,本段除了 列数字外,还有举例说明。3.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前后文意,点明“ 绝大多数 ” 一 词的表达作用,比较辨析有

7、无此“ 绝大多数 ” 一词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 了什么间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评述词语的表达作用,要使用评价语“ 准确说 明” 。4.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有关“ 正” 字计数的内容,抓住作者评述性的语句如“ 只有 “ 正” 字 字形规矩简洁” 、“正 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 等从人们的喜爱、使用的历史、使用的频 率、 “ 正” 字的含义等方面一一概括。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我们婚后的头两年,他的眼睛一直是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如此亲近才结 合得如此紧密。因为那时我就是他的眼睛,正如现在依然还是他的右手一样。说实在的, 我(像他常叫我的那样)就是他的眼珠。

8、他通过我看大自然,看书。我也从来不知厌倦地 替他仔细察看,用语言来描述田野、树木、城镇、河流、云彩、阳光描摹我们面前的 景色。周围的天气还用声音向他的耳朵传达了光线已无法向他的眼睛传达的印象。我 永不厌倦地念书给他听,领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替他做他想做的事。在这种效劳中,我尽 管感到有点儿悲哀,但却获得一种最为充分、最为强烈的乐趣因为他要求我为他做事 时,并没有感到痛苦羞惭,也没有感到沮丧屈辱。他是如此真心地爱我,因为他知道,在 接受我的照料时,根本用不着勉强。他也感到我是如此深情地爱着他,我这样照料他就是 满足我自己最愉快的愿望。 (1)上面的选段出自哪一部名著?该名著的作者是谁?文中的他指谁

9、? (2)上文选段的心理描写运用了第几人称?请简述这一人称的表达效果。 (3)这部小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了,在世界文坛上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请结合你的 阅读体验,谈谈小说中哪一点“ 独特的光芒 ” 使你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答案】 (1)简 爱;夏洛蒂 勃朗特;罗切斯特 (2)运用了第一人称。表达效果: 亲切、自然,便于拉近“ 我“ 和读者的距离,使读者 有身临其境之感; 便于抒情通讨“ 我 ” 的口吻事能表达简 爱和罗切斯特历尽艰辛彼此相惜 的真挚感情。 (3)示例一:小说塑造的勇敢自强、纯洁坦荡、自尊自爱敢于抗争的简 爱,给了我成长 路上克服困难,敢向上的积极力量。示例二:主人公简 爱在

10、维多利亚时代等级森严、男 权、神权至上的背景下敢于反抗、主张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使我认识到“ 做自 己的艰难和重要,我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示例二:从盖茨海德府受到舅妈家的侮辱到 洛伍德学校的恶劣生活环境,简 爱只要有机会就会读书学习,她在逆境中从未放弃自己, 这使我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解析】 【分析】( 1)根据罗切斯特先生以及语段内容,可以判断出自夏洛蒂?勃朗特的 简 ?爱。文中的他指的是罗切斯特。 (2)这里运用了第一人称,第一人称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亲切自然,便于抒情。然 后结合语段进行作答即可。 ( 3)解答此题,要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选取小说中对你有启发的一点,展

11、开作答即 可。如勇敢自强的人物形象,勇于反抗的精神品质等。 故答案为:( 1)简 爱;夏洛蒂 勃朗特;罗切斯特 (2)运用了第一人称。表达效果: 亲切、自然,便于拉近“ 我 “ 和读者的距离,使读者 有身临其境之感; 便于抒情通讨“ 我 ” 的口吻事能表达简 爱和罗切斯特历尽艰辛彼此相惜 的真挚感情。 (3)示例一:小说塑造的勇敢自强、纯洁坦荡、自尊自爱敢于抗争的简 爱,给了我成长 路上克服困难,敢向上的积极力量。示例二:主人公简 爱在维多利亚时代等级森严、男 权、神权至上的背景下敢于反抗、主张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使我认识到“ 做自 己的艰难和重要,我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示例二:

12、从盖茨海德府受到舅妈家的侮辱到洛伍德学校的恶劣生活环境,简 爱只要有机会 就会读书学习,她在逆境中从未放弃自己,这使我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 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 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称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三种 人称的特点,理解采用不同人称的不同效果。第三人称有利于

13、对事实作客观的描述,更直 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第二人称能够更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显得更加亲切;第一 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 距离缩小了,便于进行心理描写。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 种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 后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回答时学生结合自身的基础知识及亲身实践对问题做出科学合 理地回答,答题时,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 3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A】26 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

14、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做了 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布留赫尔将军当时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号俄国顾问,现在是苏联远东 红军司令。对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B】来说,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是个克星。但是 【B】还是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那是因为【A】在激进的学员中间影响很 大。 (1)在上段文字中,【A】是 _;【 B】是 _。 (2)“ 第一号 ” 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 (3)请把文段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你认为【A】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周恩来;蒋中正(蒋介石) (2)犹言第一流,形容程度上达到极点,说明布留赫尔将军是当时黄埔军校中最岀色的俄 国顾问。 (

15、3)对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B】来说,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难道不是个克星? (4)示例:他有一种吸引力,羞怯,有个人魅力,有领袖的自信。他是一个儒雅的革命 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 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解析】 【分析】( 1)这段话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根据对这本书人物形象的积累答题 即可。 (2)“ 第一号 ” 的本义是:第一流。形容程度上达到极点。结合语境分析,布留赫尔将军 当时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号俄国顾问,也就是说布留赫尔将军是当时黄埔军校中第一流、最 出色的俄国顾问。 ( 3)要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不能改变句意,改

16、写时要加上反问 词,如难道等,要把肯定(否定)的陈述句变成否定(肯定)的反问句,句末要加上问 号,语句要通顺。 (4)根据对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周恩来,蒋中正(蒋介石) 犹言第一流,形容程度上达到极点,说明布留赫尔将军是当时黄埔军校中最岀色的俄国 顾问。 对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B】来说,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难道不是个克星? 示例:他有一种吸引力,羞怯,有个人魅力,有领袖的自信。他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 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 理,讲究实际经验。 【点评】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 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 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 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 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 理,然后认真记忆; 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