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0《岳阳楼记》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7385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秋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0《岳阳楼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秋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0《岳阳楼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秋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0《岳阳楼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秋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0《岳阳楼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0《岳阳楼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计划:第课时(总第课时,年月日) 27.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能熟练朗诵,试背) 二、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 唐宋文举要 ,作者 范仲淹 ,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宋朝 (朝代)著名 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 “文正”,著有 范文正公集 。 三、解释词语: 1、滕子京谪 守巴陵郡谪:降职,远调 2、增 其旧制 增:扩展制:规模 3、前人之述备 矣备:完全 详

2、尽 4、然则 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5、连月不开 开:放晴 6、则有去国 怀乡去:离开国:国都 京城 7、沙鸥翔集 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8、而或长烟一 空一:全 9、把 酒临 风把:持,执临:迎着,对着 10、不以 己悲以:因为 11、微 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归:归依 12、是 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五、一词多义 1、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夫环而攻之语气词 2、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极 南极潇湘直到 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4、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六、翻译句子 1、

3、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事业都兴办了起来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 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 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六、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3、4、5 段,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4、 )(8 分) A樯倾 楫摧倾 家荡产B忧 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 乡触目伤怀 D或异 二者之为神情异 常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8 分) (1)山岳潜 形潜:(2)薄 暮冥冥薄: (3)把 酒临风把:(4)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 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课时计划:第课时(总第课时,年月日) 27.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

5、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一、合作探究: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 请简要概括第一段所写的内容, 然后指出哪些内容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在第二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并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展 开对景物的描写? (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自然引出下文写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安下了根 (4)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文中总写洞庭湖景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气象万千 (6)从文中看,“前人之述

6、”指的是: 唐贤今人诗赋 (7)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文中所描写的洞庭 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雄伟壮观 的特点。 (8)在第四段中找出与第三段中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形成鲜明对照的句子,并分析形成这两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原因是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9)文中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去国还乡感极而悲者矣” (10)点明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的“二者之为”具

7、体指 的是什么? 以上两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情 (12)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退”分别指的是什么?“进”在朝廷 做官, “退”处在僻远的江湖间 (13) “古仁人”指: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 “骚人”指: 诗人 ,它出自战国时期 屈原写的离骚 。 (14)怎样理解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 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 15 ) 作 者 认 为 , 怎 样 的 抱 负 才 能 做 到 “ 不 以 物 喜 , 不 以 己 悲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新市

8、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 人和,百废俱兴 。 B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心态。 C文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二、课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第3、4、5 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原文语句填空。 (8 分) 选文第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 “进”指的是 居庙堂之高 , “退”指的 是处江湖之远 ;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2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 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选文回答。

9、 (8 分) 物,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其实,悲喜表现虽异, 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自然 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2 分) (1) 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在) (2) 是进 亦忧,退亦忧(在朝廷做官) (3)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归依)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6 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 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 这里的“古仁人”与_ 形成了对比。 (8 分) 6 “微斯人, 吾谁与归 ?”是一个反问句, 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 分) 二、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 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1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