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表格式教学设计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7376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愁》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愁》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愁》表格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表格式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乡愁课型讲读课课时1 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 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 真挚感情,揣摩诗歌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 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 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 对家乡的深情思念。基于以上原因, 乡愁的教学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学生的 朗读、背诵、比较阅读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设计 乡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结

2、,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 的一曲。因为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 由海峡对岸的游子抒发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在这节课中,我以朗读为 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之情,理解诗 歌中的意象之美,同时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理论依据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 是文学的,又是审美。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 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 近趋完美的形式。 2.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反复听读与诵读,体会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 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 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象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余光中的资料及有关描写乡愁的诗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思乡曲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是内宿生) 给学生 谈谈想家的感觉, 并朗诵小 诗想家的心情: “想家的心情,是母亲 倚栏凝望的眼睛; 想家的心 情

4、,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 憬;想家的心情, 谁都感受 得到,谁也说不清。 ”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 境中进入思念家乡的氛围。 我们 班的学生 大部分是 内宿生, 有离开家 乡离开父 母的情感 体验,学 生容易进 入情境。 二、 走近余光中 根据学生介绍的实际 情况给予适当补充。 学生展示查找到的有 关余光中的资料。 学生自己 查 找 资 料,培养 他们自主 学习的能 力。 三、文本解读 ( 一 )读 乡 愁 ,感受诗的 音乐美 1、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 , 我们要表现 出诗的音乐美 第一要素是把节奏读 好。 第二,节奏读好后, 要 注意诗中较大的停顿。 第三,诗是抒情味最浓 的一种文学体裁,

5、必须要读 得抑扬顿挫,就是要把重音 读出来。 第四,朗诵这首诗时还 要注意音变与轻声。 第三节 的“啊”要读作“呀” ,“母 亲在里头”的“头”要读轻 声。 本诗感情基调是柔美、 哀伤、深情。教师在指导学 生进行朗读要注意学生的 1. 请你用抑扬顿挫的 音调进行朗读。 小时候 / 乡愁/ 是/ 一枚 / 小小的 / 邮票 我/ 在这头 母亲/ 在那头 乡愁/ 是/ 一枚 / 小小的 / 邮票 我/ 在这头 母亲/ 在那头 小时候 / 乡愁/ 是/ 一枚 / 小小的 / 邮票 我/ 在这头 母亲/ 在那头 2、听乡愁录音, 感受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 本节课以 朗读作为 教学的切 入点,教 给学生正

6、 确的朗读 方法。 准确把握 本诗的感 情基调, 有助于学 生对诗歌 情感的体 情感,语速要缓慢, 还要适 当读出颤音。 语速。 (播放朗读视频) 3. 请你带着柔美、哀 伤、深情来进行朗读。 会。 ( 二 )品 乡 愁 ,体会诗的 情感美 感情是看不见的, 要把 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情 具体表达出来, 就要借助意 象。给学生简单介绍意象的 概念。 1. 这首诗抒发诗人什 么样的感情? 抒发诗人对家乡、 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 这首诗借助了什么 样的意象来表达浓浓的思 乡之情? 邮票、船票、坟 墓、海峡。(板书:小时候 邮票;长大后船 票;后来坟墓; 现在 海峡) 3. 邮票、船票、坟墓、

7、 海峡如何能表现作者的乡 愁呢?学生思考、讨论、各 抒己见 . 5. 概括每小节诗的内 容:亲情爱情 哀情盼统一 6. 作者由个人的乡愁 上升到民族之愁; 由前三小 节的思亲之情,升华到最后 一个小节的爱国之情。 7. 请大家带着对家乡 的思念进行朗读。 学习 朗读诗歌 的技巧, 这是从感 性上初步 感受诗 歌, 但是, 要真正把 一首诗的 神韵演绎 得出神入 化,还得 要准确地 把握它的 情感。因 此,这一 环节的重 点是引导 学生品味 诗歌的情 感美。 ( 三 )说 “乡 愁” ,展现诗的 神韵美 1.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步体 会乡愁。 2.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 “乡 愁” ,要求也用诗歌

8、的语言 来描述,并用上一种修辞方 法。如: 乡愁是牛背上的短笛, 吹 响的是绿色的乡音。 乡愁是一轮明月, 镜子似 的明月,照着家乡,也照着 我。 乡愁是父亲宽广而厚实 的脊背,是慈母 “临行密密 1. 古今诗人说”乡愁”。 让学生展示古今中外有关 乡愁的诗歌。 2. 说自己的“乡愁”。 1. 让学生 展示收集 到有关乡 愁的诗, 以培养积 累的习 惯。 2. 第二步 的设计是 让学生学 以致用。 缝,意恐迟迟归 ”的无尽牵 挂。 四、 老师配乐深 情朗诵乡愁 结束本节课。 教师配乐朗诵乡愁。 让学生闭上眼睛, 用心用情 感受诗歌的美。 让学生在 教师设置 的氛围中 再次感受 诗歌的 美。 板书设计 读乡愁,感受诗的音乐美 品乡愁,体会诗的情感美 说“乡愁”,展现诗的神韵美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