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同步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5863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同步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同步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同步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同步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同步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 (满分 90 分时间 60min) 一、选择题(共30 分, 1-10 题为单选题) 1. 一支粉笔的长度最接近() A1m B1dm C1cm D1mm 【答案】 B 【解析】一支铅笔的长度大概约10cm左右, 10cm=1dm ,故答案为B 2.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 A这列火车的车头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答案】 C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题目中参照物为苹果,A项火车头相对于苹果 位置没有发生改变;B项乘客相对于苹果位置也没发生改变,

2、C项列车员相对于苹果位置发生了改变,即选 C; 3. ( 2018. 安宁期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 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最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答案】 B 【解析】刻度尺是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要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测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 - 位,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故ACD错误, B正确 4. ( 2018. 遵义一初月考)用拉伸了的塑料

3、卷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A.比真实值偏大 B.比真实值偏小 C.和真实值一样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 长度变大,但分度直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5. 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D甲乙都向西运动 【答案】 D 【解析】甲看到路边树木向东运动,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 说明他向西运动; 乙看到甲静止不动,是以自己 为参照物,他与甲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

4、化,说明他与甲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运动。 6. 对于“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它运动得越快 B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路程用的时间越少 C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短 D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越大 【答案】 C 【解析】 A、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 意; B、由t=s/v知,在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小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相同时 间内,运动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大时间不确定,通过路程长短无法判断此选项错误,符合 题意;D、 由 t=s/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

5、,速度越大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越大此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7.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其速度之比为3:1,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 3 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 ) A.2 :9 B.2:1 C.9:2 D.1:2 【答案】 C 【解析】由 t s v可得, 9 2 3 1 3 2 s s s s t t 甲 乙 乙 甲 乙 乙 甲 甲 乙 甲 v v v v 故选 C 8.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 处的速度是6 m/s ,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6 m/

6、s B6.25 m/s C6.75 m/s D7.5 m/s 【答案】 B 【解析】由sm s m t s v/25. 6 16 100 故选 B 9. 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行的时间共6h,汽车前一半路程的行驶速度为40km/h,后一半路程的行驶速度 为 60km/h,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 ) A 144 km B.288 km C.300 km D.600 km 【答案】 A 【解析】由题可知,前半段时间为 hkm s v s t /40 1 1 ,后半段时间为 hkm s v/60 s t 2 2 ,又t=t 1+t2 = hkm s hkm/60/40 s =6h, 解得 s=144k

7、m 10. (2018. 开封期末)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 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 2 s 内,小华跑得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答案】 【解析】 A、B从图像可以知道小明是直线,故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是曲线,故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错 误, C项前 2s 小华走的路程远一点,故小华快,C正确, D项全程两同学走的总路程和总时间相同,故平均 速度相同 二. 填空题(每空2 分,共 20 分) 11. 请在横线上填上

8、合适的数字或单位: (1)108/km h = /m s;(2)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50 。 【答案】( 1)30 (2)s 【解析】( 1)sm s m h km hkm/30 3600 1000108 1 108 /108,( 2)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50 秒 12. 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s;( 2)图中 A物体的长度是_cm 【答案】( 1)337.5s 3.15cm 【解析】( 1)停表先读内表盘5min=300s, 超出半格,所以外边盘应该是37.5s 加起来为337.5s ( 2)末端刻度减去起始端刻度为3.123.17cm 范围 13. 敦煌曲子词

9、浣溪沙中有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 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以为参照物。 【答案】船地面 【解析】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说“山”在运动,山和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选船为参照物; ” 是船 行”指船在运动,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故答案为: 船; 地面。 14. 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 做直线运动,经过6s 甲乙两物体相距_m 【答案】东 15 【解析】由图像可知,v甲=15m/s, v 乙=10m/s, 甲乙均向西运动,由于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所以以甲参照物,乙向左

10、做直线运动因为v=s/t,所以, s甲=v 甲t=15m/sx3s=45m,s乙=v乙t= 10m/s x 3s=30m,从第3s 到第6s,甲、乙兩物体伺距高増大到s=s甲-s乙 =45m-30m=15m 。 15.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如20 题图所示,则轿车行驶的速度是 /km h,在 5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m 【答案】 90 7500 【解析】行驶速度为90km/h,根据 s=vt=25m/s300s=7500m 三、实验题(16 题 12 分 17 题 8 分) 16.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

11、为1cm )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分别为:A(15:35:20) B (15:35:22)C(15:35:23)(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_(填“大”或“小”) (4)小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m/s;BC段的平均速度_m/s;整个过程小车 的平均速度为_m/s 【答案】( 1) t s v(2)小(3)大(4)0.2 0.5 0

12、.3 【解析】 (1) 本实验是利用 t s 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 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 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 过了 A点后计时,所计时 间偏小时,根据公式 t s v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4)AB段的平均速度为 smscm s cm t s v AB AB AB /2.0/20 2 40 BC段的平均速度为smscm s cm t s v BC BC BC /5.0/50 1 50 AC段的平均速度为sm s cm t s v/3.0 3 90 17. 在测某同学沿直线走路时前4

13、0m的平均速度时,所给的器材有:米尺、皮尺、时钟、秒表 (1)本实验所用到的实验器材是秒表和; 从开始走计时,4 位计时员记录了此同学通过10m 、20m 、30m 、40m处的时间,如下表 计时员位置10m处20m处30m处40m处 时间( s)8 15 24 30 (2)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3)从 10m处到 30m处,此同学步行的平均速度是/m s; (4)由实验数据判断该同学沿直线走路(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的。 【答案】( 1)皮尺(2) t s v(3)1.25 (4)不是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 t s v知道,要测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虽是运动员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14、相 应的测量工具是皮尺和秒表;(2) 从表格中数据知道,从10m 处到30m 处的路程为30m-10m= 20m;时间为 24s-8s= 16s;此同学跑步的平均速度是sm s m t s v/25.1 16 20 (3) 从表中所给数据可知,当通过的路程 都为 10m时,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不是匀速运动。 四、计算题(19 题 10 分, 20 题 10 分) 19. 一列火车长280m,完全穿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用了2min, 然后以这个速度通过一座长3520m的大桥 ,则 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 【解析】解:列车通过的路程为s=s车+s隧道=280m+2000m=2280m

15、,t=2min=120s 列车速度为 t s v= s120 m2280 =19m/s, 通过桥走的路程为s总=s车+s桥=3520m+280m=3800m 通过桥的时间为t=s sm m v t20 /19 3800s总 桥 答: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20s 20. 一队学生到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5km/h 的速度行走,经过18min 后,学校发现了他们忘拿了 一些物品, 一位老师骑自行车将这些物品给队伍送去, 这位老师的骑车速度为14km/h,那么他要用多少时间 才能追上学生队伍? 【解析】由题可知学生走的路程为 s学=v学(t0+t )=5km/h( 0.3h+t ) 老师走的路程为 s师=v师t=14km/ht 整个过程中有s学=s师 由联立,得 t= 6 1 h 答:他要用 6 1 h 时间才能追上学生队伍 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20.8.78.7.202006:3206:32:51Aug-2006:32 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二二年八月七日2020 年 8 月 7 日星期五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06:328.7.202006:328.7.202006:3206:32:518.7.202006:328.7.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7.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