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暴力问题(论文)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431606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网络暴力问题(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网络暴力问题(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网络暴力问题(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网络暴力问题(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网络暴力问题(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网络暴力问题 以“人肉搜索”为例姓 名: 学号:2008系 别:新闻系 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指导老师: 职称:讲 师摘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暴力行为是一直存在的,而自从大众媒介普遍产生并发展以后,暴力文化应运而生并得到推广,它对人们的心理、认知及行为方式产生这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网络暴力问题是近年来新生的一种网络现象,它同时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状态和人们的心理素质水平。对网络暴力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正确了解网络现象更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网络暴力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方式“人肉搜索”,接着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在说明了促使网络暴力所产生的三个根源后,又针对

2、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监控措施。用以引导网络传播,净化网络信息,从而使得网络、社会和谐发展。关键词:网络暴力;良性监控;人肉搜索;网络和谐On the Network the Problem of Violence - to the Human Flesh Search, for example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violence has always existed, since the mass media generally produce and develop a culture of violence came into b

3、eing and promote its peoples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and behavior of this profound and extensiveimpact. The network problem of violence in recent years, the nascent phenomenon of a network, it also reflects the stat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evel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udy the proble

4、m of violence on the network is not only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 phenomenon more promptly identify and address the negative impact they bring. This article firs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eaning of the network of violence and its main manifestations - human flesh search, followed by

5、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role of human flesh search, towards the three root causes of violence network , but also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ntrol measures. To guide the network propagation, purification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which makes network,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

6、ety.Key Words: Network of violence; optimum supervisory control;human flesh search; networkharmony现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很多事情,聊天、游戏、购物、学习、甚至交朋友、谈恋爱。适当的上网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但是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对网络的了解和依赖也开始迅速增强,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对现今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平形成了一种空前的挑战。其中,网络暴力问题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热点关注问题。一、以“人肉搜索”为主的网络暴力问题的概述(一)网络暴力的含义及主要

7、表现方式网络暴力问题出现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但是,对于网络暴力的定义,至今还是见仁见智,没有定论。笔者认为,网络暴力是指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一定的人物、事物进行谩骂、抨击、侮辱、诽谤等进行攻击,并对当事人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方式。近些年来,网络上的一些暴力语言,暴力行动,暴力视频等不断地触犯着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这些都是一些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制造出来的。对于“人肉搜索”,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很恐怖”,应该提高警惕,避免其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败坏和谐社会之风。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这种引擎

8、有其存在的道理和作用。网络自身的强大力量使民意得以表达,正义得以伸张,它可以让罪恶暴露,也可以让亲人团聚。本文将以“人肉搜索”为主来阐述网络暴力的相关问题。(二)“人肉搜索”的类型人肉搜索是由猫扑网的提问解答形式发展而来,如今已形成更多类型。1. 友好帮助型。主要是网友们自发形成的对那些国家无法进行救济的个人提供安全或利益帮助。或者是需要帮助的个人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信息,从而得到帮助。比如某网民得了高血压,想知道吃什么药效果好,就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放到网上,会有许多人回复。2.监督型。它是指网友对政府官员或国家领导人的收入、资金投放、权力行使以及道德行为等的监督。3.伦理批评型。主要是指网友

9、集合起来对一些违背道德人伦的事情进行调查抨击。如虐猫事件中,网友因不满动物被虐待而对当事人进行疯狂的“人肉搜索”和猛烈的人身抨击。4.犯罪调查型。主要是指网友在网上对犯罪分子进行“人肉搜索”,调查事实真相,声讨违法犯罪的行为。比如网友对待北京宝马车撞人案时,可以迅速查找出犯罪分子的身份资料。5.娱乐恶搞型。主要是指网友在网上发布一些与事实相悖的文字,恶搞他人。比如“小月月事件”。还有是恶意报复型的。这种类型的“人肉搜索”主要是网友为了报复他人或赚取不义之财而实行的。二、“人肉搜索”的正反两方面作用(一)“人肉搜索”的积极作用1.在大的社会活动或灾难中体现集体力量回顾汶川地震,我们不能忘却伤痛,

10、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忘却的是国人团结的力量,给汶川人民带来了无限希望。这其中,网络也发挥了其重大优势。地震过后,网民在网络上建立了汶川地震寻人吧,此时的“人肉搜索”不仅使许许多多的人获得了亲友平安的消息,还组织捐款,为生者祈福,为亡者哀悼。2.揭露社会阴暗面“人肉搜索”之所以让人“害怕”,原因在于它的“搜索”功能。在互联网通向家家户户的同时,很多人的个人信息都能在网上找到,通过网友们的“不懈努力”,当事人对于不道德的妄想、对于逃脱追查的侥幸心理几乎无法实现,很多打抱不平、怀有正义的网友可能盯你盯得很紧。3.帮助司法部门侦破案件“人肉搜索”应用最普遍、最凸显其社会积极效应的地方当属此类情况。公安机

11、关在网上发布案件的情况,通过网民们的帮助,很快可以找到犯罪分子的相关信息,使得他们无处遁形。4.维护社会公义,填补法律漏洞对社会上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披露,对官场职场的腐败做法进行监督,都是“人肉搜索”的强大力量。“人肉搜索”不仅仅是一种网上娱乐,它还是一种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它弥补了我国法律体系不完整的缺憾。(二)“人肉搜索”的消极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暴力问题,“人肉搜索”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1.破坏网络和谐,阻碍网络正常运行秩序它通过各种网络上的交流空间对某个事件或个人进行针对性的群体性的抨击甚至辱骂,使得网络和谐遭到破坏。也许大部分的网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基于网络的传播力量,如果

12、“通缉指令”一旦发出,就很难控制事情的发展趋势,比如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还有最毒后妈事件等,一连串的网络暴力事件,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人肉搜索”的恐怖之处。而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中,还不乏追求刺激、恶意诋毁他人的人,这就使得网络社会更加混乱。2.侵犯个人隐私权,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网民们仅凭网上的一张照片或留言等简单的个人信息就可以找到当事人的IP地址,上网痕迹等,也有通过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得知其真实身份和居住地点,甚至不乏找上门威胁、骚扰。这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正义的底线,不仅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危及到了其家人朋友。置社会道德、法律于不顾,置人们的隐私权、人身安全权于不顾,久而

13、久之,必然会影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于是“人肉搜索”开始被认为是一种窥视个人隐私,实施网络暴力的手段。三、网络暴力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把关人”的失职著名的“把关人”兰飞.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伦理研究J.南昌:新闻世界,223.理论是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卢因提出来的。它是指在信息的流通渠道里,总是有一定的规定或“把守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去约束信息,决定哪些商品或信息可以进入流通渠道,而哪些不可以继续在渠道里流通。现今网络上的色情、暴力信息之所以如此猖獗,就是因为“把守人”的失职,就是因为网络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也就是没做好把关。原因是传统意义上的“把关”在遇上网络这个具

14、有灵活性与交互性平台后,其意义就变得微弱了。在互联网上随意发布的一条信息就可以在瞬间传遍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不仅传播内容无法考证,而且由于网络信息量的巨大性和传播速度的飞速性,人们也无法也无心去寻求消息的来源。基于此,网络上便随处可见虚假、暴力信息,即使有一些信息是真实的,也很可能被虚假信息所覆盖,或是被怀疑其真实性。现今网络“把关人”依旧存在,但是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太快,“把关人”可能来不及阻止。比如有些色情的东西,在它遭到封锁时,其实已经对社会产生了相当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把关”效率。(二)“现实暴力”趋向于虚拟化任何暴力都是有目的有渊源的。首先拿现实中的暴力现象来说吧。在原

15、始社会的时候,人类为了生存,往往要与残酷的自然条件作斗争,他们打猎时,需要与野兽动物作斗争,他们争夺地盘时,与其他生物甚至同类作斗争,这些都是暴力的表现。再后来,代代帝王通过战争来建立自己的王朝,不惜一切力量剿灭反对派,甚至逼迫活人陪葬,都是权利的恶果,暴力的彰显。在文明时代,现实暴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法律和道德的遏制,人们逐渐丧失了发泄情绪的途径,因此虚拟的暴力手段开始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媒体中的暴力文字屡禁不止,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使暴力现象如同火上浇油。尤其是当有些事件满足了人们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的心理时,暴力行径就越发得容易被人们接受,因此忽略了对事件本身的正确认知,使得那些为满足人

16、们的低级趣味而产生的宣扬暴力的图像、文字、声音等媒体信息日渐猖獗。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房价居高不下、硬性拆迁、贫富分化严重等,民众普遍存在一种忿忿不平的感觉。然而,表达个人要求、意见的渠道又极其缺乏,人们的权益遭到破坏时,就发生“走路无门”的情况。久而久之,民主缺失,暴力出现,并且成为了发泄情绪、呼吁民主、诉求利益的一种途径。因此,健全国家各项机制,打通官民交流渠道,严格控制大众媒体是根本。(三)网络媒体对利益的过度追求网络暴力出现的动机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是因为暴力信息大都具有新闻价值。比如一些娱乐节目中参杂暴力,迎合了很多观众的口味,从而为其主办方带来利益。再比如报刊杂志等媒体中刊登大量暴力信息最终也可以提高发行量。随着网络使用的兴起,暴力信息找到了更加强大的“靠山”,由此引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