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6333288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摘要优秀的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本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但从目前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其优秀文化的传播还需改进。本文将探讨有效的改进机制: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载体不断加强建设;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不断开展中华优秀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对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不断加强其作用,根据这些改进机制,将会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会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中。 关键词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改进机制;融入 1对大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 1.1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意识很淡薄 针对某些

2、高校开展了“关于大学生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情况调查”活动,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其中有23%的大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成了很多商家作秀的舞台,而且不断的商业化;而有18%的大学生认为,在传统节假日里,除了吃喝玩乐,剩下的只有累了;另有9%的大学生表示节假日不知道怎么过,感觉跟普通周六周末没啥两样;还有6%的同学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西方节日时尚。很多大学生反倒是将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过得很有趣,参与度和积极度都很高,却对我国的中秋节和端午节很冷淡,参与度减少;而通过研究大学生的饮食文化,发现他们更喜欢西餐厅、日韩料理、西方快餐,却对中华传统食物降低兴趣,甚至全然不知;

3、而对于电影音乐,现在的年轻人更加青睐于好莱坞大片、西方的摇滚,而对于我国的传统经典戏曲、戏剧和古典音乐缺乏兴趣。 1.2现在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比较匮乏 现在的大学生在课外有很多的阅读时间,但是他们大部分在手机上、电脑电视上、以及微视频及杂质上阅读的时间比较多,而真正精心钻研经典名著与传统文化的将会非常少。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留下的巨大文化财富,其中包括、戏曲、艺术、书法、雕塑、文学、绘画等,可是这些优秀文化却少有大学生得意传承。 1.3中华民族的道德践行存在危机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讲究艰苦奋斗,崇尚道德追求,并且要求自己有“君子”精神风骨,更加注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兴亡,

4、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通过分析目前社会现状,中华民族的道德践行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危机:一是缺失责任意识,在追求理想上,轻精神理想但重物质实现;在观念思想上,只看重自我利益而轻社会责任;在追求价值上,首先考虑到个人价值而忽视集体价值的实现。二是公众精神比较差,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常常顾及不到他人,缺乏集体精神,漠视团队利益。 2如何实现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不断加强教育内容的充实和有效,重点加强进取精神的教育、报国情怀的教育,以及道德情操的教育、诚信教育和精神

5、教育。中华文化的基因有其独特的气质因子,她守诚信、崇正义,讲仁爱、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品质是中国能够历经风雨而更加挺拔,经历重创而不倒的重要源泉。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必须要不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养分。我们要不断加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情怀教育。心系人民,心系国家,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屈原曾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深刻表达了他对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关切。而范仲淹则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爱护。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深切表达了他对广大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关

6、切。而当代大学生在温室中生长,缺乏忧患意识,更加亟待接受报国情怀的教育。对于个人来说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强盛的伟大民族的保障,并且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更应该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用热情和担当来书写青春的赞歌和生命的意义。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周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义为天道运行刚毅雄健,且不为任何外力所左右,而对于君子而言,则应效法天道,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永不停息。对于其中“君子以自强不息”,则向我们传达的是豪迈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分析当下的社会风气,确实存在很多不良风气,他们浮躁,并且拜金还自私自利。而对于当下的大学生,他们大多都是在温室中成长,而

7、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稍微一遇到挫折,就很容易一蹶不振,怨天尤人,感觉深受打击,降低自己的自信心,甚至严重者整日消极,或是放弃生命。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必须要加入积极进取精神,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挫折,并且懂得要想成功就需要付出、需要不断积累,让他们明白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是必然的。而做大事者身上需有奋发图强、坚持不懈、绝不轻言放弃的坚韧精神,并将其投身于梦想实现中去。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德行仁善、仁道迩远的优良道德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根据儒家思想的教育,他将仁爱提升到了“泛爱众”和“爱他人”。通过对儒家思想的研究

8、,我们得知,与人为善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个人上升到整个国家。而其仁爱思想被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并且世代相传。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更需要用这样的优秀文化来进行潜行修行。多一份关爱,少一份猜疑。以德服人,以善待人。要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一诺千金、诚信为本的教育。做人当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立。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永不褪色的话题就是诚信,并且也是我们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相传的行为标准,它不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更是作为维系整个社会和谐繁荣的道德纲领。我们应诚实真挚,才能让人心悦诚服。但从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看,还存在着诸多不良商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还有些人为了利益不惜背

9、信弃义、践踏道德底线。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更需要给当代大学生一些正能量的传递,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为他们塑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 _,要把诚信守信的优秀品质融入到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去,培养他们的君子风气,在为人处世中,讲信用。(2)我们应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平时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教学、媒体宣传中去。在校园文化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将会不断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的校园文化中,通过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如大学生体育文化节、“三下乡”社会实践、“雷锋月”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还能提高他们

10、的人文素养。在大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在大学生的必修课中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而课程的课时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有内容。再者,应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是作为承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三则是应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相关竞赛和讲座,但要根据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展开符合本校大学生及高校的传统文化讲座竞赛活动。第四就是结合各高校,建立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生社团,例如建立书法协会、文学协会、曲艺协会等,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高校发展,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入到媒体宣传中去,充分利用好当下的社交媒体软

11、件,做好优秀文化的宣传活动。对于当下的大学生,其微信、微博、 _等社交软件是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当下互联网发展迅速,他们每天将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媒介上。而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各个高校要做好“线上”和“线下”两方面的宣传。此外,对于高校,应开设网络平台的宣传,设立“红色经典”网络窗口,并结合手机端App,丰富师生进行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线上。例如,将国学经典制作成视频等形式,不仅能增强其学习的生动性,还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3)我们还要将优秀文化融入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去,不断发展教育主导的作用。作为人民教师,他们不仅是教育目标的实施者,更是进行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

12、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他们对于自身素质和优秀文化的积累沉淀将会对大学生的教育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对老师进行不定期的传统文化培训,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秀的教师将会大大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弘扬和发展,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3结语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转型期,因此会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样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信仰,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信仰问题都在日益明显。因此,要想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信仰教育,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我们共同努力去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才能塑造出具有坚定信仰的当代大学生。 作者:李煜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