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保护贸易理论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6333111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38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保护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六章保护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六章保护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六章保护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六章保护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保护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保护贸易理论(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保护贸易理论,岳咬兴 教授 ,第一节 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的出现 重商主义是对16-18世纪出现在欧洲的一种经济思想的统称。在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商人资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重商主义揭示了贸易保护的必要性,是最早的贸易保护思想,被称之为贸易理论的雏形。 重商主义将贸易盈余作为获取货币、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二、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一)重商主义基本观点 重商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由其拥有的贵金属代表,拥有的贵金属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富有。获取财富的唯一途径是开展对外贸易,主张贸易要实现盈余。 重商主义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重工主义 )

2、。,(二)早期重商主义(1516世纪),以英国的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1554-1612)为代表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又称重金主义(Bullionism) 基本观点: 金银是唯一财富,因为金银易积累、保存和交换。对外贸易一国所得必然是另一国所失。对外贸易是一国取得金银的唯一渠道和方式 。 政策主张:禁止金银输出;鼓励商品输出,限制进口,以免财富流失;要求每笔贸易本国均为顺差。,(三)晚期重商主义(1718世纪中叶),代表人物首推英国的托书马斯孟(Thomas Mun, 1571-1641),其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则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以贸易差额论为核心,又称重工主义

3、 基本观点:同早期的思想基本相同。财富即是货币,但开始将货币与商品联系起来。认为,“有了货物的人是不会缺钱化的”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财富” 政策主张:总体上贸易顺差。鼓励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缩减进口;减少本国消费,以扩大出口;发展加工工业,发展转口贸易;限制技术工人移民,鼓励人口增长。 “奖出限入”政策成为各国政策特征。,三、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主张,实现重商主义的贸易盈余主张,强调国家对贸易的管制。 主要手段是: (1)由政府来控制贵金属的使用,个人不得从事贵金属的出口。 (2)将对外贸易经营权控制在少数企业手中 (3)限制输入,鼓励输出,对出口产品实行补贴,对消费品进口采取高关税

4、或配额,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休谟利用其价格-货币-流通机制最先对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提出质疑。 在休漠看来,一国不可能永远保持贸易盈余,价格-货币-流通机制会自动实现贸易均衡。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肯定了贸易是双赢的经济行为,从而否定了重商主义对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重商主义开始了对贸易问题的探讨,成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雏形。 尽管重商主义历史久远,并且有着其自身的缺陷,但它仍然可以恰当解释现实中的某些经济现象。 “奖出限入”仍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主要倾向。可以说,各国普遍追求贸易盈余,仅出发点不同而已。,第二节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古典学派贸易保护理论,一、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5、的产生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他在1791年制造业的报告中率先提出对幼稚产业加以保护的观点。这一思想后得到弗里德斯希李斯特的发展。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产物。它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在美国和德国。,二、汉密尔顿的制造业论,在美国选择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强调了发展制造业的工业化意义。 对制造业保护的利益表现为: 1,促进社会分工; 2,推广机器运用; 3,增加社会就业; 4,人尽其才,提供开创事业的机会; 5,鼓励上进心; 6,诱使国外技术移民; 7,保证农产品的销路等。,汉密尔顿的政策主张,1.保护关税,以高关税限

6、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保护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 2.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和以免税等手段鼓励国内急需的原料进口,保证制造业投入物的供应;3.限制国内先进生产设备的输出; 4.政府以津贴,补助奖励出口,以贷款等方式鼓励工业生产经营者;还有退税,奖励发明,商品检查,便利汇兑,运输等优惠,以及其他禁止进出口措施等。,二、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弗里德斯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 1789-1846)德国历史学派,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阐述更系统、更深刻。他的保护主义思想深受汉密尔顿的影响, 是对保护贸易政策进行系统理论阐述的代表人,被后人称之为保护贸易理论鼻祖。,(一)李斯特幼稚产业论的基

7、本思想及其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核心思想: (1)经济发展阶段论(历史阶段论) (2)生产力论 (3)国家干预论 (4)关税保护制度 李斯特并不否认自由贸易政策的一般正确性,他认为,当一个国家解决了落后问题,即实现了工业化后,是可以选择自由贸易政策的。 这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与重商主义以及后面提到的贸易乘数理论的一个不同之处。,1、历史阶段论,原始狩猎社会 对先进国家自由贸易,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状态,促进农业发展 游牧社会 自由贸易 农业社会 商业保护政策,促进工业发展 如西班牙 农工社会 商业保护政策,促进工业发展 如美、德 农工商社会 恢复自由贸易,从事国际竞争 如英国,2、生产力论

8、,生产力论是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体系的基础 主要观点:贸易政策主要应把生产力理论作为自己的准绳。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生产力导源于两大因素: 一是物质资本,是自然资源和物质生产力工具 二是精神资本,是指国民素质、社会政治制度 为此有必要借助国家的力量发展生产力,3、国民经济原理,李斯特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国民经济利益。国民经济利益是贸易政策选择的重要依据。 李斯特思想与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三大区别 1、用生产力论代替英国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 2、用保护贸易论反对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3、用历史主义和民族主义反对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二)幼稚产业论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主

9、张,1、保护的对象与时间 保护目的: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 保护对象:保护的重点是生产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工业幼稚工业,有确能自力的前途 保护手段和保护手段的调整:关税是建立和保护国内工业的重要手段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意义,(二)幼稚产业论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2、国家干预论.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依靠国家,应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利用关税等手段来保护国内市场,达到在较短的时间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标。 3、关税保护制度.主张实行差别税率,首先是国别差异税率 ;保护制度要分阶段按步骤渐进实施,并按产业发展进程加以调整,(三)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运用到现实中的关键是幼稚产业的确定问

10、题。 有代表性的五个判定标准: 1、穆勒标准:潜在竞争力标准 2、巴斯塔布尔标准:现值标准 3、肯普标准:外部经济标准 4、小岛清的标准:总体经济发展标准 5、筱原三代平标准:产业基准标准,(四)对幼稚产业理论的评价,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世界贸易组织也以该理论为依据,列有幼稚产业保护条款。 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在实践中成效不大。 这可能是由于无法准确界定幼稚产业所致。发展中国家都很注重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但多数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付出惨痛代价。,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贸易乘数理论,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兴起:随着资本主义各国工业化的

11、相继实现,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竞争阶段,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在抢占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加剧了对本国市场的保护。 保护的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国的幼稚产业,而是扩张到所有产业。 对这种贸易保护行为作出阐释的理论称超贸易保护理论,其中以贸易乘数说最具代表性。,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乘数理论,贸易乘数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凯恩斯的乘数理论。该理论将贸易看成是解决经济萧条、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途径。 (一)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导致投资不足 3、灵活(或流动)偏好规律,(二)贸易乘数理论,1、乘数理论: 是指新增

12、加的投资与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变化的数量关系,是一种倍数关系。 K=1/(1C/Y) 即1/(1边际消费倾向) 2、外贸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论述对外贸易与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关系。,2、外贸乘数,Y=C+I+G+X-M 其中分别代表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进口 出口乘数 dY/dX0= 1/(1-+B) 进口乘数 dY/dM0= -1/(1-+B) 为边际消费倾向, B为边际进口倾向。 出口的增加将带来产出的增加,其增加的规模将成倍于增加的出口。 进口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减少,其减少的规模将大于进口增加的规模。,(三)贸易顺差论和国家干预论,“

13、奖出限入”的“新重商主义”政策,运用宏观经济手段实现贸易顺差。 控制手段包括:提高关税,设置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财政手段:出口退税、出口补贴、购买国货、如“购买美国货法案” 货币和信贷措施:低利贷款、出口信贷、出口担保、汇率手段等。,超保护贸易理论,超保护贸易的特点 保护的目的:维持垄断地位 保护的对象:传统工业、高科技产业 保护的手段:进攻性、侵略性 保护的利益归属:垄断资本,四、对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贸易乘数理论是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过剩的产物,它将贸易保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贸易盈余作为解决本国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外部手段。 如果各国都以此理论指导其贸易行为的话,“以邻为壑”那必将导致贸易

14、规模的缩小和贸易利益的损失,不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一、战略性贸易的产生背景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含义、背景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二)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本质区别,1、后者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上,而前者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上; 2、后者追求的是受保护产业的成长与独立,而战略性贸

15、易政策理论还看重受保护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 3、后者多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其欠发展产业的保护,而前者更能解释发达国家对某些高新技术产业的保护。,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思想和产业选择,倡导者伯兰特(James A. Brander)和斯宾塞(Spencer, Barbar J) 借助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的研究结果和手段,创造性地探讨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的补贴对于生产和出口的影响,建立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一)“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理论,根据对贸易利益的着眼点不同,可以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分为两个分支。 一个分支是认为政府干预性的贸易

16、政策可以将利润从他国转移到本国来,因此称其为“利润转移”理论。 第二个分支是将政府战略性的贸易干预政策看作是追求外部经济的手段“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理论,基本思想是: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关税、配额等保护措施限制进口,同时利用出口补贴、研发补贴来促进出口,增强本国厂商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实现垄断利润从外国向本国的转移,提高本国福利。,“外部经济”理论,将政府战略性的贸易干预政策看作是追求外部经济的手段。该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对那些能够产生巨大外部经济的产业进行扶植与保护。通常具有巨大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就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这些产业由于具有外部性,而这个外部性不能被企业所享有,因此单凭企业的自我决策不能使企业发展到令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规模。这样,政府就要通过补贴等保护行为使企业发展到令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规模。,1、伯兰特斯宾塞模型,出口补贴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