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地理教学论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6333031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地理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优化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地理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优化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地理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地理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地理教学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地理教学论文 优化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 问在重难点处,体现针对性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是对教师课堂把握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基本体现。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针对重难点,设计成几个有严密逻辑关系的问题以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集中精力通过探究进行解决。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产生了探究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探究的针对性。把重难点通过问题链分解成若干个学习目标,降低了难度,学生可以小步靠近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学得明白,提高效率。 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教学重点是“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难点是“大气的水平运动”。在教

2、学时,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形成问题链:(1)大气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地面的冷热不均是怎样影响大气运动的?(2)热力环流是怎么形成的?(3)风产生的动力是什么?风是怎么运动的?(4)风向又是怎么改变的呢?(5)请结合实际生活,尝试分析大气运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并举例说说看。 在这堂课中,通过问题设计,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针对大气运动的形成及影响展开思考,既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落实教学的重难点,又通过探究大气运动的影响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以致用,人类的活动,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

3、 遵循认知规律,体现层次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每一个课时,知识容量往往都较大,知识点多,问题链的作用就是能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既便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掌握。在这样的问题链预设中,教师要遵循认知规律,体现从易到难的顺序,层层深入知识内部。这样的问题,前者是后者思考的阶梯,学生通过教师搭建的台阶,拾级而上,构建完整的新知体系。 例如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与分布这一专题内容,教学目标是掌握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产生这些气候的原因及分布,并懂得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知识内容多,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我们当地的气候有哪些特征?从生活经验引入,激发兴趣。(2)常见的影响气

4、候的因素有哪些?(3)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形成这些气候类型的原因大概是什么?(4)请归纳出我国的气候有怎样的基本特征?(5)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有怎样的影响,分别有怎样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这堂课,在分析学生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特点,有效地处理教材,根据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成几个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与问题之间层层衔接,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起脚手架,学生在每一个问题的探究中,都能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的问题设计,由于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而且问题间又有很强的逻辑联系,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 留有思维空间,体现拓展性 高中地理是兼具文理的课程,既有自然地理又有人文地

5、理,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意识和人文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预设,有意识地给学生的思维留下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拓展和深化。 例如对于人口的数量变化这节课,我设计了以下问题链:(1)当今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以问题情境导入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2)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和汇报,使问题思考更全面。(3)人口过快增长无疑危害是巨大的,那么人口如果不增长或是不断减少好不好?先让学生探究,并分析危害。然后针对学生对人口增长存在的一种普遍错误观点进行分析。(4)那么人口的增长应该怎样才是可持续的呢?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四个问题,引起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人口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修正学生中的错误观点,构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 4. 创设熟悉情境,增强趣味性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