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编号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四要素建设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6255582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4编号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四要素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54编号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四要素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4编号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四要素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4编号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四要素建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四要素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四要素建设 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中,对安全的追求一直贯穿始终。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作为关系国计 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生产安全是向社会提供优质能源的基本保障,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电力市场中获取可持续 效益、不断做强做大的重要基础,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必须以更加先进 的管理理念,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加严谨的管理实践,牢牢抓住人、物、制度、环境四个要素,创建本质安全型 企业。 一、本质安全的内涵

2、和四个要素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投入明显加大,全社会形成了从未有过的人人讲安全、事 事落实安全责任的浓厚氛围。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认为,电力建设和生产系统复杂,各方面的不可控因素很多,似 乎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是必然的。但是,现代安全管理实践也表明,如果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正确处理 生产过程中人、物、制度、环境四个要素的关系,就能够把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使不发生事故成为必然,实现企业的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就是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外部条件下,通过追求企业行为中人、物、制度、环境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 谐统一,使各种风险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

3、久型安全目标。一个本质安全型企业,能够 依靠内部系统的有效组织和持续改进,对安全工作由消极应付变为积极管理,对事故隐患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防范, 对制度执行由短期突击变为长期坚持,对责任落实由简单随意变为全面规范,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杜绝安全事故。 本质安全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的区别在于,不仅要加强设备治理,使机器、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更 强调人在安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思想无懈怠、 制度无缺陷、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安全零事故。 本质安全有四个要素。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无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

4、人 人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违章,并且充分认识到与个体和群体相关的设备状态、环境状况,主动执行相应的安全制度 和机制。二是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任何设备都能以良好的状态运转,不带故障,各项保护设施齐全可靠,所有原材料 都符合规定,满足使用要求。三是制度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对安全生产制度的严格执行,杜绝管理失误、指挥失误和 操作失误,从而实现电力生产零缺陷、零事故。同时,制度体系自身还具有自我完善的特性,能够结合建设、生产、 管理实践而不断修订。四是环境的安全可靠性。通过辨识、评估和控制存在于生产作业中的所有危险源,降低现场作 业环境的各种风险,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与其它要素相互补

5、充、相互制约的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事故来源于要素内部或要素之间的矛盾。如果某个要素存在不安全因素,或者几个要素之间发生冲突,就有 可能激发形成事故。 尤其是一些恶性安全事故, 往往都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操作人员严重违章、 设备维修不及时、 规章制度陈旧、外部环境出现不利变化等多种矛盾集中迭加发生作用的结果。 二、本质安全四要素的内在联系 本质安全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根本体现,本质安全的四个要素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是本质安全的灵魂。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安全管理上,首先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和健康。作为实践的主体,人是安 全生产效益的创造者,是操作设备的劳动者,是制度的执行者。人

6、通过制度和规程作用于设备,人同时还受到不同环 境和条件变化的影响。技术条件、安全制度、质量标准、作业环境等原因都能影响人的安全。必须以先进的安全理念 为指导,以强烈的安全意识作保证,以严格的制度和规程为约束,保证人的行为正确、规范、安全,从根本上掌握防 范安全事故的主动权。 设备是本质安全的基础。设备要素涵盖生产和施工设备、各种劳动工具,以及煤炭、基岩、碴料等劳动对象。人 通过制度作用于设备,设备状态也影响着人和环境的变化。在电力生产和施工建设实践中,诸如金属材料内部缺陷、 原始地质条件复杂等各种原因,目前的科技手段还无法完全规避所有的安全风险。因此,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实施状态检

7、修和日常的精心维护, 通过对制度、 预案的充分执行和完善, 确保设备要素的可控在控, 实现本质安全。 制度是本质安全的关键。制度是长期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管理理念的载体,每一条制度都是用血的教训 换来的。制度的科学性直接对其它要素的安全状态产生影响,人和物的安全要靠制度来保障。人们在组织行为中,通 过铁的纪律和严格执行落实,才能体现出制度的有效性。所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制度的执行力,只有建立起 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把规章制度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才能杜绝操作者的侥幸心理和冒险行为。 环境是本质安全的外部条件。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工作与生活环境,季节与气象条件变化,突发的自然灾害,乃

8、 至于社会舆论、员工家庭氛围的影响,都属于环境要素的范畴。人和设备始终处于环境之中,环境要素的变化不仅会 改变设备的运行条件,而且也会造成作业人员的身体和情绪变化。随着环境的变化,人要及时适应,设备要调整状态, 制度要延伸修订,通过有效应对来避免操作失误和设备失控。 安全生产的四个要素处于一个相互联系和运动的系统之中,人的安全离不开设备依托、制度保障和人性化的工作 环境, 设备状态离不开人的规范操作和及时调整, 制度约束需要先进的理念指导和科学执行。 只有实现人、 设备、 环境、 制度的紧密联系与互动,才能实现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 三、如何加强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 加强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

9、要从本质安全的“四要素”入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努 力营造一种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一要塑造本质安全的人。人是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尤其要关注劳 动者的生命和健康。首先,要树立全面的安全管理理念,确保电力生产、工程建设、相关产业、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 安全,企业的生产经营延伸到哪里,安全生产管理就要覆盖到哪里。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预防为主, 注重经验总结,建立经验反馈机制和交流机制,提高安全管理透明度,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件的 重发率。再次,要加强安全学习和教育工作,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来促进安全素养的提

10、高,通过案例教育来强化安全 意识, 通过法制教育来增强岗位意识, 避免违章操作。 另外, 要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强化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并采取有效手段激励全体员工提高安全知识水平 和技能水平。 二要打造本质安全设备。从设计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都要全面采取措施,全面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在方 案论证、 设计、 加工或施工阶段, 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 评价和研究, 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在装备选型时, 要充分考虑安全作业的需要。要强化装备安装、运行、维护中的安全管理,坚持开展装备安全性分析、系统性检查, 坚持状态检修

11、和精心维护, 防患于未然。 要依靠科技进步, 加大先进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及时淘汰落后技术装备, 对设备设施缺陷进行科学的维修和维护。 三要建设本质安全管理制度。制度高于一切,制度引领行为,要把管理制度作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根本保障。 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创建本质安全的管理制度系统, 使安全管理范围覆盖生产、 基建各个环节, 内容扩展到健康、 环境和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保证制度无漏洞、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来落实责任,提高执行力, 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形成“有责任、有落实、有考核、有监督”的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要建立制度的长效机制, 在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中不断修

12、订,长期有效地规范管理行为,在传承中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 四要创造本质安全环境。在工作环境方面,要通过改善作业场所和作业程序,保证企业的生产布局和各种安全卫 生设施都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对采光、通风、温度、湿度、噪声、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 控制,尽可能优化劳动环境、改善劳动条件、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对于时间、空间、气候变化,要及时关注人、设备、 制度等要素的适应性, 合理组织安排工作, 充分防范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安全风险。 另外, 还要充分关注社会舆论、 工作压力、员工家庭氛围、生活环境等方面对安全的影响,工作任务繁重、群体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家庭关系出现 矛盾等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并成为安全事故的诱因。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或事故,更要高度 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自救,快速反应,组织落实好相应的应急预案。 安全源于和谐,和谐更离不开安全。我们对本质安全的追求永无止境。只有持之以恒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提高 执行制度的能力,加强基础建设和技术创新,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积极应对时空环境的变化,才能实现创建建 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