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251441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夏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A.通过“禅让制”登上王位B.自己建立了夏朝C.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父位D.牧野之战取胜,推翻上一个朝代2.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下列关于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B.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C.统治中心区域在今陕西西部和河南南部D.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3.迁都是国家将原来设立的首都,迁到另一个城市。商前期几次迁都的原因是( )A.政治动乱和水患B.统治者想扩大势力C.外族入侵D.商朝人思念家乡4.有学者曾说:“商代的

2、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能说明这句话的是( )青铜制作工艺高超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广泛应用铁制农具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 B.C. D.5.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朝C.唐朝 D.清朝6.为加强统治,周王室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列等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卿大夫诸侯士周王A. B.C. D.7.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以宗庙、

3、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王陵区的存在;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8.“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的反叛B.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C.“国人暴动”D.牧野之战的影响9.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下列哪一现象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不相符( )A.周平王直接管辖地区仅有洛邑一带B.分封制逐步瓦解C.诸侯定期向周天子进献贡物D.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

4、治局面10.请按照称霸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下列霸主( )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A. B.C. D.11.某中学历史小组打算排演一部战国时期的小话剧。剧本中哪一情节是错误的( )A.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B.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C.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D.各诸侯各自为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称霸12.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句话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的范围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13.据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

5、说明商鞅变法(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D.违背了历史潮流14.下图所示的六个字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它来自于( )某地二王庙书法石刻“深淘滩,低作堰”A.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治水思想B.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建筑思路C.李春设计赵州桥的巧妙构思D.明成祖营建北京故宫的构想15.下列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别中,与其观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仁”,以德治国B.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加强统治C.道家主张“民贵君轻”,强调“无为而治”D.墨家主张“兼爱”,强调“非攻”二、材料题(第16题21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1分,共43分

6、)16.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奴隶王朝的开端】夏朝都城的宫殿复原图(1)夏朝是由谁建立的?我们在哪里发现了夏朝的这一座都城遗址?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4分)(2)除了宫殿外,夏朝还建立了哪些国家机构?请你说一说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的实质。(2分)【文明进步与发展】 图一 图二(3)这两张图片见证了哪一王朝的历史?请你说一说这两张图片的名称。从这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哪些历史信息?(5分)【疆域扩大与巩固】(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4)上述材料体现了

7、西周实行的哪一项制度?这一制度中诸侯对周王需要履行哪些义务?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4分)【战争频繁的东周】(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他们在争霸过程中都打着怎样的旗号?(2分)(6)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在战国七雄中哪一个国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4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1)桀和纣的统治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举实例说明。(3分)材料二你们大家听我说,并不是我想以臣伐君,犯上作乱。乃是由于夏王桀有许多罪恶,上天命我去诛伐他。材料

8、三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任用,以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使他们残害百姓。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2)材料二、三中的“我”分别指的是谁?他们“诛伐”或“惩讨”的结果如何?(4分)材料四“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商汤材料五“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周文王(3)材料四和材料五都体现了什么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性?请举实例加以印证。(2分)(4)结合五则材料,说一说你的感悟。(至少两

9、条,2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商君”是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3分)(2)材料二体现了商君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请你写出商君变法的其他措施。(3分)(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内容,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2分)(4)商君最后被处死,请你说

10、一说这次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从这次变法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三、综合探究题(共12分)19.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请结合以下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经济新气象】材料一图一春秋铁制农具图二战国牛尊(1)这两幅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上有了怎样的发展与进步?这些进步有何积极作用?(2分)【政治新面貌】材料二(2)图示中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在哪一时期完成的?请结合史实说一说封建制度的确立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方式实现的。(2分)【思想新动态】材料三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

11、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3)请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7分)(4)上述表格中的治国思想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1分)答案1.C解析: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选择C项。2.C解析:本题考查夏朝兴亡的史实。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故选择C项。3.A解析:本题考查商朝迁都的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故选择A项。4.A解析:本题考查商朝的文明。广泛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甲骨文已经

12、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故选择A项。5.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朝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和清朝沿用了这个制度。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并不分封诸侯。西周实行分封制,被分封的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故选择A项。6.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之下是士,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社会等级制度,故选择A项。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一万年前和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并没有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也没有王陵区,排除A、B两项;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方面。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

13、整的文字,故排除D项,选择C项。8.B解析: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夏朝和商朝时并未实行分封制,并没有地方诸侯,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后期,但并未直接导致西周灭亡,排除C项;牧野之战导致商朝灭亡,并不是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排除D项。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朝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三个朝代的末代君主都因昏庸残暴,导致亡国,故选择B项。9.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周平王东迁后,周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进献贡物,故选择C项。10.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霸主。春

14、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故选择B项。11.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历史。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故选择D项。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诸侯国数量从一百多个减少到十几个,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区域性的统一。这一情形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选择D项。13.B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些规定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处死了商鞅,故选择B项。1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二王庙”是后人为纪念李冰父子修建的。“深淘滩,低作堰”是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这六字治水真经,不仅体现了古人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