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6242269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2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5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国家城市矿产基地)目 录1.湖北谷城再生资源园区.32.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73.江西新余钢铁再生资源产业基地.134.河北唐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科技产业园.165.河南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206.福建华闽再生资源产业园.267.宁夏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288.北京市绿盟再生资源产业基地.319.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3310.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3811.广东清远华清循环经济产业区.4112.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区.4513.湖南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区.5214佛山市赢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5615.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5916.黑

2、龙江省东部再生资源.6417.山西吉天利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区.6618.滁州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6819.新疆南疆城市矿产示范基地.7020.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示范基地.7121.江苏邳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铅产业集团.7622.重庆永川工业园区港桥工业园.8123.山东临沂金升有色金属产业基地.8624.浙江桐庐大地循环经济产业园.9025.广西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94湖北谷城再生资源园区 建园时间: 2007年谷城建设资源再生示范园区 背景: 湖北谷城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由于地方产业发展对原料的大量需求,不断形成再生资源的聚集和加工利用,从而形成与地方工业互动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3、和园区由于中部汽车工业催生大量生产铅酸电池、钢铁压铸零部件、铝制零部件的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废铅加工利用、废铝加工利用和废钢铁加工利用一体化的再生产业基地。原因: 谷城县隶属湖北省襄阳市,地处武汉、襄阳、十堰汽车产业带上,是中西部汽车工业走廊的腹地,废旧金属特别是废铅、废铝、废钢铁资源富集。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已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自上世纪60年代就有部分企业开始涉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年回收废钢铁、废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料、废铝、废塑料等各类可再生资源120万吨的产业规模,谷城县成为湖北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县,金洋公司成为国家和湖北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规模:园区已

4、聚集从废旧金属回收和废铅、废铝、废钢铁综合利用及产业链企业 107家。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120万吨,其中废钢铁75万吨,废铅25万吨、废铝15万吨、废塑料5万吨。年综合利用各类再生资源78万吨,其中,废铅20万吨、废铝10万吨、废旧钢铁45万吨、废塑料3万吨。根据项目推进计划,“十二五”期间,谷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新上项目19个,总投资达23.89亿元,其中,投资2.02亿元用于4个基础设施共享项目(污水处理厂、科技研发中心、回收利用信息网络公共平台、园区固废处理中心);投资21.87亿元用于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等三大产业链条资源再利用项目15个 (废铅回收利用项目

5、1个、废铝回收利用项目1个、废钢铁回收利用项目10个、废塑料回收利用项目2个、废旧物质交易中心项目1个)。运作模式:一 是销售回收两网合一模式。骆驼蓄电池公司利用设在全国各地的蓄电池销售服务网络,通过以旧换新方式,将销售网和回收网两网合一,大幅提高了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率。二 是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模式。在湖北省政府的推动下,经省环保厅授权,金洋冶金公司率先启动了武汉“1+8”城市圈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谷城县政府代表再生资源园区众多废物回收利用企业与湖北省供销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供销部门覆盖各地的物资配送网络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废铝、废钢铁、废塑料,确保园区内废物利用企业

6、原料供应。三 是战略联盟回收模式。金洋公司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过建立废旧资源回收战略联盟,成为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四 是产业链回收模式。蓄电池、铝材生产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销售过程中回收的废旧商品销售给废品回收利用企业,废品回收利用企业通过冶炼提取,将产成品返销给前者做原料,从而形成了“废铅再生铅铅酸电池“废铝再生铝汽车铝铸件铝国家政策: 11年8月,经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财政厅大力举荐,谷城再生资源园区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列为第二批、湖北省第一家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谷城县委、县政府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谷城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和湖北省对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城市矿产”

7、的政策支持,坚持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原则,按照基础设施共用、相关企业共联、有效资源共享、环境污染共治的思路,大力加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基地内已新修主干道6条58公里,新修桥梁4座,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三大产业园全部实现“六通一平”。基地进出口主要道路南河三桥、北辰大道延伸工程和园区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园区前景:12年6月12日,谷城县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重点项目湖北金洋废铅酸蓄电池低温熔炼项目试生产。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年处理废铅酸蓄电池20万吨,产值35亿元。谷城在原有再生资源园区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设计了千亿级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基地规划

8、总面积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再生塑料四大主导产业,到“十二五”末,基地再生资源年回收量达到278万吨,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十三五”末,实现年产值2000亿元。一是转型发展之路。在资源越来越短缺的今天,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资源集约利用、循环利用之路。开发城市矿产,前景广阔,空间巨大。谷城县通过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扶持资源再利用企业做大做强,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三大产业链形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县再生资源年回收量将达到278万吨,年综合利用量达到238万吨,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二是科学发展之路。“城

9、市矿产”是与消费同步增长、永不枯竭的城市财富。依托再生资源园区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可以充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资源,有效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可以与区域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有效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污染,减少治污投入;可以加快技术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三是跨越发展之路。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后,园区内的骆蓄公司、金洋公司、美亚达公司、三环车桥公司产值将实现从十亿量级向百亿量级跨越;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由百亿量级向千亿量级跨越;城市建设由小县城向中等城市跨越;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实现全省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目前,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已累计投入近5亿元,平整土地3000亩。基

10、地11个基础设施项目和7个落户工业项目,全部按计划如期推进。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立时间:2009年东达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国家、辽宁省、大连市要求成立了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有限公司,负责对该项目进行投资、建设、经营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东达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时间为2010年。园区概括:园区选址:大连市庄河临港工业区。 园区总投资:200亿元。 工业区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园区主营产业:可再生资源收集、拆解、加工。经营产品: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 废金属 废塑料 废纸1.理念:园区以废弃物处理、拆解,再生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为核心,完善研发、仓储、物流、商务和生活配套服务,动静结合,打造再

11、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合理化物流运作、完善回收网络,实现信息、技术、公共设施的共享与交流,实现园区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废弃物处置效果最优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低化。2.重点发展四类产业(1)进口及国内再生资源产业:废旧五金、废旧电线电缆、废旧电机、废塑料、废纸、以及废旧汽车压件等12类国内外分拣加工企业。(2)大连地区再生产资源产业:废旧塑料、废旧金属、废旧汽车、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废纸等再生资源企业。(3)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有色金属、钢铁、废旧塑料、废矿物油回收深加工、危废处置等国内为企业,包括废旧变速箱、发动机、机床、PE瓶加工等。(4)低碳产业:带有

12、静脉产业特点的动脉产业类,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生物工程、低碳、环保设备加工等企业。大连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分别与9家企业签署入园协议,投资额32亿元,产值达150亿元。要实现2015年,园区将实现废物年加工处理能力1300万吨,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大连生态园区建设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目前,全国正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一直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利用发展。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在5年内,在全国建成30个左右技术先进

13、、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重点“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我市是国内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产业规模较大,但资源相对匮乏,未来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去年10月1日,大连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强调要加强再生资源利用。目前,全市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1150家,其中工商注册企业75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约300万吨,进口再生资源60万吨,再生资源总价值达到200亿元。由于我市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加工能力有限,致使一半以上的废纸、废旧轮胎、废塑料大量外流,难以在我市形成有效的资源和经济价值。静脉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开发建设生态工业园是促进我市静脉产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打造“城市矿产”示范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