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238464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 神经系统一般生理,神经系统 1. 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2. 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而完善的应答,维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 组成 - 中枢神经系统 脑与脊髓,由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外周神经系统 由神经干与神经节组成。,一、神经元Neuron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 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多而短,逐步发出分支,愈分愈细。 轴突:由轴丘分出,开始一段称始段,后具 有髓鞘;轴突的末梢分成许多分支。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2基本功能: (1)功能部位 受体部位; 产生

2、AP的起始部 传导神经冲动部位 释放神经递质部位,(2)神经元基本功能 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 传导兴奋; 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神经-内分泌功能。,(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和纤维类型 1.神经纤维(Nerve fiber): 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统称 轴索(neurite)。 轴索及其外面包裹的髓鞘(myelin sheath)或神经膜(neurilemma)构成神 经纤维。,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生理完整性 绝缘性 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不同种类的神经纤维具有不同的传导速度 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 纤维直径: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其传导速度也越大;这是因为

3、直径大时神经纤维的内阻就小,局部电流的强度和空间跨度就大。 ; V(m/s)=6D(总直径,m), 其中:D = 轴索 + 髓鞘厚度, 轴索与总直径的比值: 比值 = 0.6,为最适比例; 有髓纤维 无髓纤维; 温度: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 如猫的A类纤维的传导速度为100m/s,而蛙的A类纤维只有40m/s。 在一定范围内: 温度,速度; 温度,速度;,3.神经纤维的分类 按有无髓鞘分: 有髓纤维 myelinated nerve fiber 无髓纤维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根据电生理特性分: 主要是根据传导速度(复合动作电位内各波峰出现的时间)和后电位的差异 A

4、类(A、 A 、A、 A) 粗 快 有髓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 B类(有髓):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C类(无髓):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 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维 细 慢, 根据直径分: 类:又分为a和b类。相当于A 类:相当于A、A 类:相当于A、B类 类:相当于C类,(三)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 1神经元内蛋白质 在胞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内合成; 2轴浆运输 顺向轴浆运输 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运输。 按运输速度分为两类: 快速轴浆运输:运输速度较快, 可达300-400mm/d。, 慢速轴浆运输:运输速度慢,为 1-12mm/d 。如与细胞骨架有关的微管、微丝蛋白随微管、微丝的延伸而延伸。 逆向

5、轴浆运输(Retrograde axoplasmic trasport) 自末梢向胞体的运输。如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的运输。,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支持作用 2修复和再生作用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4绝缘和屏障作用 5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三、神经突触 (一)突触的分类: 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为: (1) 轴突-树突式突触 (2)轴突-胞体式突触 (3) 轴突-轴突式突触 (4)树突-树突式突触 根据突触的功能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二)突触的微细结构: 1、 突触小体: (1)小体轴浆内有:线粒体、内含神经递质的大小形态不同的囊泡 (2)突触前

6、膜较一般神经元的膜稍增厚,约7nm。在前膜内侧壁上附着致密突起,形成囊泡栏栅。栏栅结构引导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内侧面接触,促进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2、突触间隙: 宽20nm,与细胞外液相通; 神经递质经此间隙扩散到后膜; 存在使神经递质失活的酶类。,3、突触后膜: 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受体、化 学门控离子通道。后膜对电刺激不敏感 (直接电刺激后膜不易产生去极化反应)。,(三)突触传递过程 1、突触前过程: 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内流入前膜轴浆内Ca2+升高 降低轴浆粘度;消除前膜内侧负电荷促进囊泡向前膜移动、接触、融合、破裂以出胞

7、作用形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入间隙。(囊泡膜可再循环利用),2间隙过程:神经递质通过间隙并扩 散到后膜 。,3突触后过程: 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 受体或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后膜对某 些离子通透性改变带电离子发生跨 膜流动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 产生突触后电位。,总之,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末梢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Ca2+是前膜兴奋和递质释放过程的耦联因子;囊泡膜的再循环利用是突触传递持久进行的必要条件。,(四) 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 EPSP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记录,26,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RP= -70mV,电刺激传入纤维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去极化,产生EPSP

8、。 随刺激强度增加,EPSP发生总和而逐渐增大,当EPSP总和达到阈电位-52mV时,就在轴突始段出现电流密度较大的外向电流,从而爆发可扩布性的AP。,EPSP产生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 作用于后膜受体,提高后膜对Na+ 和K+,尤其是Na+的通透性,导致后 膜局部去极化。,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记录,IPSP产生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 膜,后膜Cl-通道开放,Cl-内流, 膜发生超极化;对K+的通透性增 加、K+外流增加,以及Na+ 或Ca2+ 通道关闭,膜发生超极化。,3突触后电位的特点: EPS

9、P和IPSP均属局部电位 等级性:大小与递质释放量有关; 电紧张扩布: 这种作用取决于局 部电位与邻近细胞RP之间的电位 差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电位差 越大,距离越近, 影响越大。 可叠加性,4EPSP和IPSP在突触后神经元的整合 同时与多个神经末梢形成突触的突 触后神经元,其电位变化的总趋势 取决于同时所产生的EPSP和IPSP的 代数和。,(五)突触的抑制和易化 1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抑制特点: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 突触后抑制的分类及意义: 传入侧枝性抑制,又称为交互抑制 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回返性抑制 意义:使发出兴奋的神经元的活动及时

10、终止;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之间的活动步调一致。,回返性抑制与传入侧枝性抑制,2突触前抑制 突触前抑制的概念:通过某种生理 机制改变突触前膜活动,使其兴奋 性递质释放减少,造成突触后神经 元产生抑制效应。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轴轴 型突触的存在。, 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 B纤维兴奋释放GABA激活A末梢 上GABAA受体A末梢Cl-电导(通透 性)Cl-外流A末梢去极化 传到A末梢AP幅值Ca2+内流入A 末梢量递质释放突触后 EPSP变小神经元C抑制。,在脊髓后角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和交 感神经末梢(相当于图中A末梢)存在 GABAB受体。B末梢释放GABA与GABAB受 体结合G蛋白介导

11、A末梢膜上K+通 道开放K+外流Ca2+内流入A末梢数 量减少。(或对百日咳敏感的G蛋白可 阻滞Ca2+内流入A末梢递质释放), 除GABA外,其他递质也能通过G蛋白介导影响K+通道和Ca2+通道功能而介导突触前抑制。 突触前抑制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是一种去极化抑制;多发生于感觉传入路中;需经两个以上中间神经元多突触传递;产生的潜伏期长(20ms); 意义:调制感觉传入活动,3、突触前易化 在与突触前抑制相同的结构基础 上,由于A纤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 Ca2+ 通道开放时间增加,递质释 放增加,神经元C的EPSP变大而产 生的。如:海兔缩鳃反射的敏感化 (sensitization)的产生

12、。,(六)突触传递的特征 (一) 单向传布 (二) 突触延搁,又称中枢延搁。 (三) 总和 (四)兴奋节律的改变 (五)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突触部位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变化的影响,如碱中毒、酸中毒、低氧、药物等,而发生传递能力的改变。,(七)突触的可塑性 突触易受已进行过活动的影响而发生传递效能的改变,此现象称为突触功能可塑性。如:突触易化、长时程增强(LTP)、长时程抑制(LTD)、 强直后增强等,还可表现为习惯化和敏感化。,(八)兴奋传递的其它方式 1、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 不存在突触前、后膜的特化结构; 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 曲张体可支配多个效应细胞

13、;, 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距离一般大于 20nm,远者可达几十m; 递质扩散距离远,耗时长,一般传 递时间大于1s; 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 器细胞有无相应受体。,2、电突触传递结构特点: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两个神经元间紧密接触部位膜间距仅为2-3nm; 膜两侧胞浆内不存在vesicle,两侧膜上有沟通两细胞胞浆的水相通道蛋白质,允许带电离子通过; 无突触前、后膜之分,为双向传递; 电阻低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44,几种形式的突触,四、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的概念:在突触间起 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 2确定神经递质的条件 3神经调质 Neuromodulat

14、or 的 概念及调质的调制作用,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4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分类 胆碱类 Cholines: 单胺类 Monoamines: 氨基酸类 Aamino acides: 谷氨酸 (Glu),天冬氨酸 (Asp), -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 (Gly)等,前两种为兴奋性氨基酸, 后两种为抑制性氨基酸。, Peptide(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 阿片肽 胃肠肽 其他:血管紧张素,血管加 压素(VP),催产素(OXT),心房 钠尿肽, 嘌呤类Purine

15、: 腺苷adenosine,ATP; 脂类Lipid: 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 如前列腺Prostaglandin(PG) 气体类:NO, CO;,(二)Receptor(受体) 1、Receptor的概念 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 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一般位于细胞膜上的receptor是带有寡糖链的跨膜蛋白质分子。,突触前受体,2、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1)Ah及其受体 在外周神经系统,末梢释放递质 ACh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的分布: 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支配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交感神

16、经 的节后纤维;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A胆碱能受体分类: 分N、M两类。 1)毒蕈碱受体(M受体),是通过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的受体。ACh与其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毒蕈碱样作用(M样作用) 2)烟碱受体 :(N受体),是配体化学门控通道。 ACh与其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烟碱样作用(N样作用),B胆碱能受体的分布: 分布于胆碱能纤维所对应的突触后膜上,即: 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N1受体); 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汗腺腺细胞膜上 :(M受体);, 交感神经节后舒血管纤维支配的骨骼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M受体); 副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N1受体);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M受体);, 躯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