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编号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6234771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33编号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33编号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33编号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33编号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33编号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 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 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数字化校园、网上大学已被人们熟悉,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全 面的信息化。 在我院新校区建设中应推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 新校区建设成为一个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校园,从而为我院 的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及其它高校调研情况和实 践经验,本方案提出是新校区的校园网工程总体规划的初步方案。 一、规划指导思想 1.1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高起点规划新校园

2、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高起点规划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使新校园的 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高校中的先进水平。 校园网络系统拟采用以星型拓 扑结构为主的分布式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结构。 在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中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千兆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 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三层交换技术、路由技术等先进成熟的主流网络技术。 并建设 IPV6 试验点,联入 CERNET-2 网,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集服务、应 用、科研于一体。 1.2对校园弱电系统建设采取 “统一规划、基础先行、面向需求、分步实施”的 建设思路 1.2.1 将弱电系统的基础设施和物理链路的

3、建设作为新校园建设的重点,其 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作为校园网物理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 一但建设后难以改变,这就要求综合 布线系统规划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发展空 间。因此在核心层与汇聚层间主干采用单模光纤,满足初期千兆以太网主干技术 要求,并能尽快平滑升级到万兆以太网主干,并在设计中对网络技术和带宽要求 较高的部门采用目前先进、日益广泛应用的六类布线系统。 1.2.2 校园室外弱电综合管网系统等作为弱电系统长期的基础设施应坚持整 体规划、适度冗余的原则。 1.2.3以“面向需求、经济实用”为原则,对于校园内不同建筑和不同用户的各个 层次需求,区别对待

4、,配置相应性能指标的设备,提高系统性价比。 1.2.4按照“从投入中得到回报”的原则,从弱电系统建设中获得的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 1.2.5充分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 1、校园区网络 2.1、建成万兆核心高质量校园网 新校区的校园网络主干规划采用目前成熟的万兆技术。总体规划采用核心、 汇聚、接入三层网络构建架构,核心设备放置在网络中心,在各楼宇设置汇聚节 点。 各楼宇设置 13 个配线间,将楼内的信息点全部集中到各配线间内,采用 百/千兆接入交换机提供各信息点接入的需要,通过千/万兆连接到相对应的汇聚 中心设备上。 在构建校园网时,首先要确定

5、网络中心位置,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将网络中 心与所有楼宇相连。办公楼、学生宿舍、实训中心和图书馆网络核心节点必须达 到万兆。互联网出口采用双路接入(百兆电信和 10 兆教育网) 。电信光纤用于平 常办公、实训教学和学生宿舍上网;教育网用于每年招生和教学资源下载。并在 出口处配备硬件防火墙以及入侵防范系统。 网络中心要配备 10 台服务器构成集群,同时配备了 20T 的存储空间,为数 字化实验室、虚拟实验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 的扩展能力。 2.2、无线网络作为补充 由于目前无线网络设备主要的支持的协议是 IEEE802.11b 和 IEEE802.11a, 带宽分别为

6、11M 和 54M,带宽的限制使其不适合作为园区的主干技术,但是, 对于新校区大面积的公共露天活动区域,以及大会议厅、报告厅由于布线系统距 离的限制以及装修美观的要求, 无线网络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在新校区 建设中显得尤为必要。 在全院范围内只要有线无法实现的盲区都安装个无线网络 AP 基站,每一个 AP 基站就近接入楼道交换机,形成有线与无线共网的格局,为实现移动教室、 移动实验室、移动计算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2.3、建成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学的信息化, 这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教学过程的 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建立数字图书馆

7、。因此学院要为图书馆 配备多台图书资源服务器以及影视服务器, 这样可以满足全体师生在多媒体教室 或实验实训室等校园网覆盖的场所,通过网络访问数字图书馆的资源。 2.4、启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在线教学服务 为了满足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信息化、数字化的需要,教务处应采用教务网 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可以通过 BS 应用模式,快捷高效的 进行信息查询、修改、提交,从而很好的满足了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各类需 求。其服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1)为学生提供的服务 为学生提供学生学籍、培养方案、网上选课、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学生成绩、 网上评教、领取教材等服务。 (2)为

8、教师教辅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个人信息、教学任务、教学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录入、领 取教材、网上评教、在线教学等服务。 (3)为管理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管理人员提供教学计划、教学资源、选课结果、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 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等服务。 2.5、购买 OA 办公系统 实现信息化校园,无纸化办公那是志在必行的。学院应购入一套功能完善的 OA 系统。该平台运行在学院校园网络基础上,既要实现学院与省教育厅之间互 联互通,又要实现学院无纸化办公,保证电子公文、信息、数据的上传和下达。 学院 OA 系统功能与应用应具有如下几点: (1)办公与事务处理 办公与

9、事务处理系统实现了学院内部无纸化办公和事务处理,主要包括公文管 理、电子公文审批、公共信息查阅、会议管理、个人待办事宜、日程安排、通讯 录、快速办理等功能。 (2)公文与信息交换 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了各级单位之间公文和信息的安全电子化交换与传输。 该系统涵盖了文件起草、审批、签章、发送、接收、管理等整套公文传输流程, 同时可以与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的公文管理模块进行相互的转送。 (3)信息发布与管理 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可同时管理多个单位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网站, 操作人员通 过 IE 浏览器把信息分类发布到指定的门户网站或内部办公网站,供社会公众和 办公人员浏览。 (4)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

10、理与分析系统是实现各类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图表分析、报表打印以及 各种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的数据应用。可以通过标准接口与各种管理软件结合使 用,如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等。上级部门根据 下级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自定义分析和统计, 按业务需要可实时生成各种类 型的报表和图形,为领导提供智能决策分析。 (5)档案管理 本系统完成电子文件和其它介质档案的编目、归档、借阅、查询、统计、授权等 功能,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繁琐的档案管理变得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6)该系统还包括电子签章、office、电子邮件、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库等,同时 该平台可与其它业务系统(如人事、财务、

11、教务教学等)进行应用整合。 2.6 统一用户认证平台 统一用户认证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安全保障服务。通过 建立一个独立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身份认证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由该系统 完成对整个校园网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从而改变传统分散的用户管理模 式,规范用户操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成本,使各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得 到提高。从而改变传统的各应用系统各自为政的身份认证方式,为在校园网内实 现更高层次服务的提供可能。 2.7 数据管理平台 数据管理平台是信息服务的基础。传统的分散数据管理造成资源的冗余,给 网络管理带来困难,给数据的安全带来了隐患。该平台对学校内各类数据进行

12、集 中存储、集中管理,为全校范围内的各种应用提供公共的、权威的中心数据库。 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的管理和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设计,使网络数据资源的存 储和传送的安全性得到较大的保障。 2.8 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一卡通系统借助校园网络平台, 集证件管理、档案管理、师生考勤、食堂管理、机房管理、身份认证等多种服务 功能于一体,它可以代替学校目前使用的所有证件,如:学生证、借书证、食堂 就餐券、上机证、医疗证等各种证件,应用于校园的各类消费场所,如:食堂、 娱乐厅、澡房、洗衣房、游泳池商店、电子阅览室等;也可以应用于需要进行各 类身份认证管理的场所,包括电子注册、学籍管理、成绩查询、教学管理、图书 管理、借阅管理、门警管理等。通过一卡通的银行转帐系统与指定银行进行费用 转帐、圈存,实现校园“无现金流通”,给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方便的现代化 生活,有利于简化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全校各类数据的统 一性和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