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六下一、二单元备课辅导(文本)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46234524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②六下一、二单元备课辅导(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②六下一、二单元备课辅导(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②六下一、二单元备课辅导(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②六下一、二单元备课辅导(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②六下一、二单元备课辅导(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②六下一、二单元备课辅导(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②六下一、二单元备课辅导(文本)(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味语言 关注表达 教给方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杭州市余杭区五杭中心小学 孔国平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但有几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一是要了解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有增量。二是解读教材,既要整体把握,又要重视文本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三是合理设计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各种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一、学情分析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

2、基本方法。在第三学段阅读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能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二、教材解读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感悟”,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在一“学”一“辩”之中,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

3、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语言风趣幽默,采用拟人的写法,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读其文,犹如欣赏他的漫画,情趣盎然。本组课文在编排上采用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的方式,其中文言文已是第三次出现。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在编排上采用了“一篇精读课文+三篇略读课文”的方式。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三篇

4、略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认真研读两组教材,不难发现两组文章有以下特点:(一)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两组课文从热爱生活和民族团结的角度进行设置,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如匆匆一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洗手、吃饭、睡觉等生活小事,在对自己的一再追问中,表达出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综观整组文章,可以发现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细节来抒发自己的感悟。在学习中体会文章要表达的道理固然重要,但更值得细细体味的是作者面对生活的敏感观察,有所感悟,有感而发。下棋、洗手、吃饭

5、、谈话、看演出这些事我们每天可能都会经历,但真正作为写作素材的却少之又少。学生通过学习后可能也会明白:生活中并不缺乏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第二组文章这方面的特点则更加明显,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等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但像这样人文主题较为鲜明的文章,千万不要上成品德与社会课,要抓住语文课的核心价值,把学习的重心从关注内容转到揣摩分析语言与学习表达方式上来。(二)注重前后知识的有机衔接六下年级,既要对小学阶段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又要为升入中学的学习进行准备,而这两个单元,在前后知识的衔接方面,体现得较为充分。首先是在人文主题方面的继承和发展。如第一

6、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是在教材呈现方式上的继承和发展。如第二组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妤的除夕片段,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在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学生已初步接触了同一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写的同题文章,但是那时的对比是一篇篇课文,而到了六年级下册的对比阅读,是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的,一课的容量更大,对比的角度更多、更细。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

7、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第三是在学习内容方面的继承和发展。如五下和六上教材中已安排文言文(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而第一单元的文言文两则巩固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学习篇幅更长的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第四是学习方式上的继承和发展。如第二单元中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既是对以前开展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巩固,又为初中大量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了铺垫。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积累,对以前已学过的方法,加以复习,并在新学课文时进行巩固。(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两个单元,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

8、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导语中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提示:第一单元“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第二单元“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开展调查活动,搜集资料,了解身边的民风民俗。”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课型特点,精读课文,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揭示规律,然后把学到的方法和规律迁移到略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两组课文虽然都是以人文主题的方式编排,但在侧重点上还是有所不同。第一组课文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表

9、达方法,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不断积累语言。第二组课文以介绍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谋篇布局及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在教学设计时适宜于整体把握,以模块的方式整组设计,推进教学进程。三、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们可以把这两组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朗读、默读、列表格等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能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4、通过对比、积累等方式

10、,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生动,谋篇布局的巧妙;5、初步了解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6、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其实,我这样的目标设定还是比较笼统的,在教学时,老师心中对“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要层层把握,层层分解。四、教学建议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时提出如下建议:(一)品味语言,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

11、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课例:匆匆】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一) 揭示课题,理解“匆匆”。(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2划出中心句。(二)反馈检查:三、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

12、“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改成的小诗: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诵读积累语言。【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

13、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应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和发展语言,体会情感。因此我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养了语感。】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1)学生汇报。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

14、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学习表达方法。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 “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 (3)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4)仿写。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

15、写。课件: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5)体会情感,指导朗读。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指导学生感受“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情感,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运用自主品味,感情朗读,自主发现,发挥想象,读写结合等方法学习和体会。这样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立足整体,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有结构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单元整组教学与传统的逐课串讲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强调整体功能的发挥,坚持从整体出发,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分析,最后回归到整体上来。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程式为:“整体部分整体”。以第二组课文的教学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