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最新).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6234522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最新).(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学 院: 海洋学院 专 业: 海洋地质 姓 名: 刘 晨 晖 指 导 教 师: 侯青叶 白志达 徐德斌 梅建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09月08日目 录1 前言- 1 -1.1 周口店实习区交通、地理及经济概况- 1 -1.2 周口店地区地质研究历史- 2 -1.3 实习情况介绍- 2 -2 地层- 4 -2.1 太古界- 4 -2.2 中元古界- 4 -2.2.1 雾迷山组(Jxw)- 4 -2.2.2 洪水庄组(Jxh)- 5 -2.2.3 铁岭组(Jxt)- 5 -2.2.4 岩相简析- 6 -2.3 新元古界- 6 -2.3.1 下马岭组(Qbx)- 6

2、-2.3.2 长龙山组(Qbc)- 7 -2.3.3 景儿峪组(Qbj)- 7 -2.3.4 岩相简析- 7 -2.4 下古生界- 8 -2.4.1下寒武统府君山组(1f)- 8 -2.4.2下、中寒武统(1+2)- 9 -2.4.3 中、上寒武统(2+3)- 9 -2.4.4 下奥陶统(O1)- 10 -2.4.4 岩相简析- 11 -2.5 上古生界- 12 -2.5.1 中、上石炭统(C2、C3)- 12 -2.5.2 下二叠统(P 1)- 13 -2.5.3 岩相简析- 14 -2.6 新生界- 14 -2.6.1 河流阶地沉积- 15 -2.6.2 北京猿人洞沉积- 15 -3 岩浆

3、岩- 17 -3.1 房山岩体- 17 -3.1.1 石英闪长岩(5)- 18 -3.1.2 花岗闪长岩(5)- 18 -3.1.3 石英闪长岩(5)与花岗闪长岩(5)接触关系- 18 -3.2 牛口峪“灯泡”岩体- 19 -3.3 岩脉- 19 -3.3.1 闪长玢岩岩脉()- 19 -3.3.2 长英质岩脉- 20 -4 变质岩- 21 -4.1 区域变质岩- 21 -4.1.1 板岩- 21 -4.1.2 千枚岩- 22 -4.1.3 变质砂岩(砾岩)- 22 -4.1.4 片麻岩- 23 -4.1.5 大理岩- 23 -4.2 热接触变质岩- 23 -4.2.1 角岩类- 23 -4.

4、2.2 片岩类- 23 -4.2.3 大理岩- 24 -5 构造- 25 -5.1 褶皱- 25 -5.1.1 164背斜- 25 -5.1.2 太平山向斜- 27 -5.1.3 孤山口复杂褶皱- 28 -5.2 断裂构造- 30 -5.2.1 走向断裂系- 31 -5.2.2 横向断裂- 32 -5.3 构造演化- 32 -6 地质发展史- 33 -6.1 基底形成阶段(Ar + Pt1)阜平运动- 33 -6.1 盖层形成阶段- 33 -6.3 盖层活化阶段- 33 -6.4 新构造阶段- 34 -7 经济地质- 35 -7.1 矿产- 35 -7.1.1 煤矿- 35 -7.1.2 石材

5、- 35 -7.1.3 石灰- 35 -7.1.4 耐火材料- 35 -7.2 环境地质- 36 -7.3 旅游地质- 36 -7.4 灾害地质- 36 -8 结束语- 38 -9 致谢- 38 -附小论文:I1 引言I2 研究区概况II2.1 多级阶地II2.2 水平岩溶洞穴III3 新构造运动的基本规律III4 周口河河流阶地与岩溶洞穴之间的关系III5 结论IV参考文献IViii1 前言本次野外地质实习的实习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境内周口店地区,该地区素有“地质工程师的摇篮”的美称并以北京猿人产地闻名于世。在周口店附近不大区域范围内集中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地质现象,是野外

6、地质教学实习的理想地区。1.1 周口店实习区交通、地理及经济概况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境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口店实习站设在周口店镇国土资源部探矿所内。实习区距北京市约46 km,公路、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图 1-1)。图 1-1 周口店地区交通地势图1、实习区范围; 2、中山区(大于1000 m); 3、低山区(10005000 m)4、丘陵区(500100 m); 5、山前倾斜平原(小于100 m)实习区的范围,北至燕山石化,南至周口店镇,东至房山镇,西至东山口,位于太行山脉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处,地形以丘陵为主,已知最高山峰为南落凹,海拔301.2 m,相对高差为150m。实习

7、区内大多为低山和丘陵区,高程一般为150300 m。实习区内有4条季节性河流,一是周口河,源于上寺岭南坡,向南东流出山口后经周口店流入华北平原;二是沙河,源于太平山北坡的丘陵区,向南东流经房山后亦向南流入华北平原;三是源于上寺岭西坡的拴马庄河,向南东流入华北平原;四是发源于青风岭下的虻牛河,亦向南东经孤山口流入华北平原。周口店地区唯一的一条常年流水河流是大石河,源于西部的百花山,向东流经北岭北坡,过磁家坞后急转向南流经房山东侧而入华北平原。大石河是拒马河的一条支流,是流经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周口店地区年降雨量为150700 ml,雨季为7-8月,其降雨量占全年70 %,七月气

8、温最高,平均28 C,最高达40 C。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气温最低。实习区植被茂密,基岩出露良好,出露地层包括太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以及新生界零星出露(附图 、附图 )。实习区工矿企业较多,著名的燕山石化即建在房山花岗岩体之上;长沟峪煤矿规模较大,是北京市重要的煤产地之一;以石灰岩为原料的水泥和石灰生产具有相当的规模;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生产也很可观。在农业方面,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种植苹果树、梨树和柿树,产量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有一定数量供应北京市区。周口店地区及其附近旅游业较为发达,除了著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北京猿人洞”外,还有石花洞、云

9、水洞、十渡以及野三坡等。1.2 周口店地区地质研究历史周口店地区的地质调查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l 1914年以前的地质研究的初期阶段,在该时期F. Solger(19101912)测绘完成1:200000北京西山地质图;l 1914-1949年的地质研究的中期阶段,在该时期最大的成就即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l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在1988年完成的1:5万周口店幅区调报告的基础上,单文良、宋鸿林等(1991)著的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是以周口店地质研究为基础概括出来的、具有推广意义的地质理论。1.3 实习情况介绍本次实习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本科二年级的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也是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入门实习。本人为海洋学院海洋地质专业的研究生,由于本科所学专业为地理信息系统,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野外地质工作的训练和实习,因此申请并获批准同工程技术学院本科生一同参加此次实习,并被编入土木工程专业一班的第一小组。本次实习的组队教员:徐德斌、白志达、梅建明、侯青叶。所在班级及小组:22041班第一小组(组长:高斌;组员:李影影、龙正发、赵志佳、贾福波、刘晨晖)。实习日期:8月6日9月9日本次实习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详细见表 1-1。表 1-1 完成的工作量一览表名 称单 位数 量观察点个58观察路线条16实测剖面个1信手剖面个8素 描个24标

11、本块70照 相张232填图面积km210.5实测剖面图幅1综合柱状图幅1地质图幅1构造纲要图幅1产 状个1222 地层周口店地区地层属于华北型,发育较全,主要包括太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以及新生界零星出露(附图 、附图 )。与北京西山全区的地层比较,本区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因而化石保存不佳。2.1 太古界本区太古界统称官地杂岩(ArG),分布于房山岩体南北两侧,实习区内分布于房山岩体南侧,沿官邸91.8高地周家坡一带展布,出露面积约0.37 km2(附图 )。岩性组合主要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等,内部层序不清。在官地村以西道路转弯处为官地杂岩(ArG

12、)的岩性观察点,该点以北为房山岩体边缘相的石英闪长岩,以南为太古代的官地杂岩(ArG),出露岩性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岩、绿帘石英岩以及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其中,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岩性为深黑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所含主要矿物为黑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定向排列,形状多为长柱状。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表层风化程度较高,风化面颜色为浅灰色;黑云母角闪岩岩性为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所含主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矿物颗粒粒度较大,约2 mm;绿帘石英岩岩性为浅绿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所含主要矿物为绿帘石和石英。2.2 中元古界中元古界包括长城系(Chc)和蓟县系(Jx),在实

13、习区内仅出露蓟县系(Jx)的雾迷山组(Jxw)、洪水庄组(Jxh)和铁岭组(Jxt)。其分布范围在实习区外以八角寨拴马庄大桥一带出露较为完整。在实习区内部分分布于一条龙周家坡一带。2.2.1 雾迷山组(Jxw)雾迷山组(Jxw)主要岩性为灰色中薄层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中夹有浅灰色、白色硅质条带。劈理化发育,可见水平层理,为环潮坪沉积环境。含化石Conophyton sp.(锥叠层石)。厚度大于500 m。由于仅见其上部,因此,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不详,可能为断层接触。在实习区外,雾迷山组上部(Jxw5)主要分布于八角寨拴马庄大桥一带的周张公路垭口处。该位置出露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夹

14、灰黑色白云质灰岩,局部可见条带状和团块状燧石层充填,小范围可见少量石英团块富集。该套地层劈理化十分发育,劈理面上可见绢云母的定向排列。出露宽度约50 m。另外,在该套地层中发育小型逆断层,断层上、下盘处可见牵引构造,断层宽度约5 cm,其间充填分期侵入的两条交叉石英岩脉。在实习区内未见雾迷山组(Jxw)出露。2.2.2 洪水庄组(Jxh)洪水庄组(Jxh)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砂质千枚岩为主,上部和下部含白云质或白云岩透镜体,中部含炭质,可见黄铁矿顺层分布,为深水局限泻湖沉积环境。厚度约38 m。与下伏雾迷山组(Jxw)呈平行整合接触。在实习区外,洪水庄组(Jxh)主要分布于八角寨拴马庄大桥一带的周张公路8.58.42 km范围内。该位置出露岩性为灰黑色板岩,夹白云岩和细砂岩透镜体,局部发育少量节理并在其间充填石英团块。在与下伏雾迷山组(Jxw)分界点附近可见葡萄石状碳酸盐溶出。出露宽度约80 m。在实习区内未见雾迷山组(Jxw)出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