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4.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202616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4.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4.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4.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4.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4.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4.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4.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选择题1.一些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遭到个别网友的无端抹黑,让公众忍无可忍。这些污蔑英雄、否认历史、荼毒精神的做法,与社会共有记忆相悖,挑战公众认知底线,应受到舆论的谴责。这是因为()发展多元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传承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载体需要继承和守护保护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的形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之义突出英雄人物与发展大众文化相悖A.B.C.D.解析: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说法错误;观点错误。答案:C2.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

2、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由增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由传播和普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要求决定的A. B. C. D.解析:是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的正确理解,应入选。我们要继承和创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说法错误。我们要传播和普及的也是优秀文化,不是各种思想文化,说法错误。答案:A3.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健全农村社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服务功能,形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辟群众文体活动广场,增强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效。上述举措(

3、)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经济基础说明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A. B. C. D.解析:健全农村社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效,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符合题意。文化建设能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力量而不是经济基础,错误。材料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说法错误。答案:B4.某地结合本地实际,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了以下工作。你认为符合主题的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高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活动开展“忘却历史、走向未来”的主题演讲比赛组织专

4、家为农民传授农作物科学种植的方法A. B. C. D.解析:是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活动,不选;是经济行为,不选。答案:A5.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文化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中国道路的选择文化与社会制度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等。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C.东西方文化的比较D.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解析:该组同学参考的文献并未涉及发展人民大众文化、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B、C不选;D不是这些文献共同探讨的主题。答案:A6.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要认识自己的

5、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这一思想启示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应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A. B. C. D.解析: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担当起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故正确。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错误。答案:D7.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社会主

6、义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A. B. C. D.解析: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政府的职能,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与题意不符。答案:C8.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下列做法能够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是()构建多元价值观念,浓厚先进文化的氛围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焕发中华文化的生机依赖人民群众,调动群众的文化创造激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A. B. C. D.解析: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入选。我国坚持指导思想

7、的一元化,说法错误,排除。我们需要继承的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错误。答案:D9.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尽管它们的主题不尽相同,但其中蕴含的正能量都为化解社会戾气开具了“良方”。这表明优秀网络文化能够()引领社会风尚,决定社会发展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弘扬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氛围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A. B. C. D.解析:说法错误。答案:C10.中国游客正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中坚力量,据预测,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亿人次。但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国外景区乱涂乱画、为争抢拍照位置互殴等“丑事”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提高

8、全民族文明素质,应当()A.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B.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D.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解析:A、C、D三项说法不妥。答案:B11.2015年8月10日,“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拉开帷幕。入展的当代优秀创意书法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集中展出,古代书法展览系列包括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书法特展、国家图书馆典藏碑帖善拓书法特展、敦煌遗经书法特展等。举办作品展()有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激发我们的文化创造活力属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之举能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 B. C. D.解析:作品展的内容,包括展示当代

9、优秀创意书法作品,故可选;作品展还包括展示中华优秀传统书法作品,故可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故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故说法错误。答案:A12.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工作。从文化角度看,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抓住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会夯实民族地区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A. B. C. D.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说法错误,不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10、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故表述有误,不选;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故可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故可选。答案:D二、非选择题13.在中国,从来不缺少为民请命的人、埋头苦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在以前、现在、未来都是中国的“脊梁”。其中,青年群体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青年是人民的血液,更是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年更是活力的代名词,是燎原中的星星之火。当代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青年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应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答案:(1)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

11、化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发展规律和青年人应担当的历史责任。(2)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充分认识青年人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保持对青年人力量的坚定信念。(3)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宏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敢于担当历史责任。14.当前,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文化创作缺乏核心理论指导,文化信仰有所缺失;“山寨”乃至照抄照搬外国文化,不顾中国社会现实;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氛围欠缺,缺失活力和自信;等等。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答案:(1)解决“文化创作缺乏核心理论指导,文化信仰有所缺失”问题,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解决“山寨乃至照抄照搬外国文化,不顾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解决“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氛围差,缺失活力和自信”问题,需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