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截瘫的详解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79156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截瘫的详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康复截瘫的详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康复截瘫的详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康复截瘫的详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康复截瘫的详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截瘫的详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截瘫的详解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截瘫传统康复,陈家林,脊柱与脊髓,颈部、腰部脊柱运动较灵活,受损伤机会多于胸部。 脊髓长42-45cm,终止在腰锥1-2平面 31对脊神经(8、12、5、5、1) 颈膨大C5-T2上肢 腰膨大L1-S2下肢 圆锥(s2-s4)与马尾,脊柱与脊髓,软膜(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硬膜下腔)、硬膜(硬膜外腔)、脊柱骨 内部结构: 灰质(前角-下运动神经元、后角-痛温触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 白质由上下传导束构成,下行的皮质脊髓束(椎体系)、上行的脊髓丘脑束(浅感觉)、薄束锲束(深感觉) 颈部、腰部脊柱运动较灵活,受损伤机会多于胸部。,截瘫(paraglegia)的定义,由于脊髓损伤(spine cord

2、 injure)导致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不包括颈段)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根据损伤平面主要累及躯干、盆腔脏器(大小便功能异常)和双下功能(双下肢瘫),不涉及上肢功能。,损伤分类,创伤性:颈脊髓损伤、胸腰脊髓损伤、过伸损伤、开放性损伤、挥鞭样损伤 非创伤性:血管性、感染性、退行性、肿瘤、其它,截瘫临床综合征,中央索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 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 前束综合征(anterior C.S) 后束综合征(posterior C.S) 圆锥综合征(conus medullaris S) 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 脊髓

3、震荡(spinal concusion),中央束综合征,脊髓的中央发生坏死,可能由于脊髓中央的 血供稀疏以及损伤发生时脊髓中央承受的应 力较大。 皮质脊髓束中纤维的排列是上肢的纤维位于 内侧,靠近损伤的部位。,特点 常发生于老年患者的颈部过屈损伤 上肢乏力较下肢严重,上肢功能恢复的预期不大乐观。行走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较大,恢复的顺序为:下肢最大伸肌、膀胱、上肢近端、手肌 大小便功能恢复预期可,半切综合征,少见典型的半切综合征,通常与中央束综合征合 并存在。 同侧的运动和本体觉的损害 对侧损伤水平下一节段的痛觉损害 对侧损伤水平下两个节段的温度觉损害。 预后较好 恢复独立行走:75%(从康复部出院

4、) ADL独立:70% (从康复部出院) 控制性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获得:89%及82% (从康复部出院),前束综合征,通常由于脊髓前动脉的损伤或椎间盘、骨片 等损伤脊髓的前2/3。 本症往往保留损伤水平以下的本体觉、轻触 和深压觉,而痛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预后不良 肌肉恢复的机会:只有10%-20% 部份恢复者:肌力及协调性也极差,后束综合征,脊髓后部损伤,造成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而运动和痛温觉存在。,圆锥损伤综合征,特征为大小便功能障碍 对称性的骶尾部感觉障碍 下肢的运动障碍较轻。,马尾综合征,指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可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马尾的性质实际上是外周神经,因此有可能

5、出现神经再生,而导致神经功能逐步恢复。下肢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性瘫痪。马尾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可能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脊髓震荡,指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阴性的患者。脊髓并没有机械性压迫,也没有解剖上的损害。另一种假设认为,脊髓功能丧失是由于短时间压力波所致,缓慢的恢复过程提示反应性脊髓水肿的消退。此型患者可见反射亢进但没有肌肉痉挛。,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损伤程度分级 国际上公认的Frankel分类法 损伤神经平面的确定 日常活动能力的评定 功能活动预测,脊髓损伤程度,骶部保留: 残留感觉功能时,刺激肛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有反应或刺激

6、肛门深部时有反应。残留运动功能时,肛门指检时肛门外括约肌有随意收缩。损伤是否完全性的评定根据最低骶节(S4-S5)有无残留功能为准。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节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感觉肛门括约肌粘膜皮肤、深部肛门感觉;运动指检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脊髓骶节段感觉、运动完全消失( S4-5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球肛门反射:刺激龟头(男性)或阴蒂(女性)时引起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该反射一旦出现,提示脊髓休克结束。,脊髓损伤程度,脊髓休克(spinal shock):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消失。 神经根逃逸(nerve

7、 root escape):指完全性颈髓或腰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之上脊髓神经根损伤逐步恢复,从而出现神经损伤平面“下移”的假象。,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损害的分级(ASIA分级),脊髓神经损伤平面评定标准,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两侧正常感觉、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即感觉异常节段,异常肌力(3级)的上一节段 神经损伤平面确定:感觉和运动平面可不一致,左右可不同,神经平面的综合判断以运动平面为主要依据,T2L1损伤无法评定运动平面,主要依赖感觉平面来确定神经平面。 感觉关键点:标志感觉神经平面的皮肤标志性部位(28个点)。 关键肌:确定神经平面的标志性肌肉(10个)。,运动平面的评估,10块关键

8、肌 C5屈肘肌 L2屈髋肌 C6伸腕肌 L3伸膝肌 C7伸肘肌 L4足背屈肌 C8中指屈指肌 L5趾长伸肌 T1小指展肌 S1足柘屈肌 徒手肌力评定(0-5分) 0=无收缩作用 5=功能正常,28个皮区关键点测评 C5肘前窝的桡侧面 L2大腿前中部 C6拇指 L3股骨内上髁 C7中指 L4内踝 C8小指 L5-足背第3趾 T1-肘内侧 S1足跟外侧 1=无反应 2=反应减弱 3=感觉正常,感觉平面的评定,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的关系,损伤水平 残留功能 C4 完全不能自理 C5 基本不能自理 C6 需大量帮助 C7 部分自理少量帮助 C8T2 自理,在轮椅上独立 T312 不能走路可治疗性站立

9、/步行 L12 自理在轮椅上独立,家庭性步行 L35 自理在轮椅上独立,社区功能性步行,功能性步行 社区性:终日穿支具并能耐受、连续走900米、上下楼、进行独立的ADL。 家庭性:终日穿支具并能耐受、上下楼、进行独立的ADL。 治疗性步行不具备上述条件,可用KAFO及拐杖短暂步行者。,案例评估分析,患者,女,30岁,车祸致胸腰段骨折12h 检查:大腿前中段痛觉减退,膝内侧痛觉消 失,屈髋肌力4级,伸膝肌力3级,踝背屈肌 力3-级,拇趾背屈1级,踝屈0级。肛门指检 患者感觉不到手指插入,但有肛门自主收缩, 球肛门反射存在。,问 题,示范及说明肌力的减退及神经的支配 损伤平面? ASIA分级? 功

10、能预后?,评定结果,截瘫 脊髓损伤(L2,ASIA:C) 自理在轮椅上独立,家庭性步行,损伤程度对功能的影响,由AE的方向示好转,跨越的级别越大,恢复越著,反之示恶化。 完全性损伤的水平越高,功能障碍越重。 不完全性损伤,功能状态较为复杂,损伤程度的功能预后,ASIA A运动恢复 80-90%的患者将终生为完全性损伤。在转为不完全损伤的患者中,只有3-6%患者的下肢功能可有一定的恢复。 ASIA B运动恢复 约占新病例的10%。50%的ASIA B患者能够恢复行走功能。预后与骶尾部感觉保留的类型有关(保留针刺觉的患者,行走功能恢复的可能较大预示脊丘束功能的部分保留;没有针刺觉保留的患者其行走功

11、能恢复的可能只有10-33%)。,损伤程度的功能预后,ASIA C的患者75%能够进行社区性行走。 首次检查为ASIA D的患者,行走功能的恢复就相当乐观。 损伤的平面、程度、类型和年龄等因素均与行走的恢复有关。,传统康复治疗,针灸 中药及中药熏蒸 推拿等,针灸的作用,人体,针灸,脏腑器官功能,自我调节能力,经络、腧穴,自稳态,改善,提高,第一节 经络系统,一、概念: * 经络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二、功能: * 1、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肢节。 2、运行全身气血,濡养脏

12、腑组织。 3、抗御外邪,调节机能平衡。 4、感应传导作用。,三、组成: 经脉: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 脉、 阴维脉、 阳维 脉、 阴跷脉、阳跷脉 十二经别别行之正经 络脉 : 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及任、督脉各 分出一支 别络,再加上 脾之大络 孙络细小的络脉 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十四经,阳经,阴经,手太阴经,手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手三阴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手

13、少阳经,手阳明经,手太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手三阳经,足阳明经,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十四经循行分布图,四、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二)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2、分布规律 3、表里络属关系 4、流注次序 (三)循行部位,走向和交接规律,腧穴的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腧穴的确定是经络形成理论的重要依据;经络又归纳总结了腧穴的共同主治作用,从而指导着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成为腧穴分类的基础。 经络的部分功能,需通过腧穴的反应来体现;腧穴的治疗作用,又需要通过经络传导感应来实现。,腧穴的分类,1.经 穴:凡分布在十四经脉

14、循行路线上的穴位(361个单穴)。 特点:定名、定位、定经 2.奇 穴:未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因有奇效,故名。 特点:定名、定位、不定经 3.阿是穴:即“以痛为输”,又称压痛点。 特点:无定名、无定位、无定经,腧穴的主治作用,1.本经腧穴均能治疗本经及所属脏腑病症; 2.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两经病症; 3.局部经穴均能主治局部和邻近病痛; 4.四肢上的经穴不但能治局部疾患,甚至具有全身性调节作用; 5.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还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 “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腧穴的定位方法,1.骨度分寸法(定点分寸法) 2.解剖标志法(体表标志法) 3.

15、指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4.简便取穴法,骨度分寸示意图,以骨节为标志,将人体各部分规定一定的尺寸进行取穴的方法。,手指同身寸示意图,以病人自身手指为度来取穴的方法,曲池(大肠经 LI11),位置:屈肘,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热病(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等) 皮肤病(荨麻疹等) 上肢不遂,关节疼痛(网球肘等) 操作:屈肘,直刺1-1.5寸。 降血压,合谷(大肠经 LI4),位置: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 主治:外感热病 五官疾病(热病类) 周围性面瘫 腹痛(慢性胃肠炎等) 闭经、滞产、便秘 操作:直刺0.5-1寸,可透刺。孕妇禁针。,足三里(胃经 ST36),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全身虚弱、下陷证(内脏下垂症等) 下肢痹痛、瘫痪、足麻 术后腹胀 延年益寿 操作:直刺1-2寸 第一保健要穴,至阴(膀胱经 BL67),位置: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头痛,鼻塞,项强 难产,胎位不正 目内眦痛,足心痛 操作:浅刺0.1-0.2寸, 或点刺放血 矫正胎位3234 周,内关(心包经 PC6),位置: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 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操作:直刺0.5-1寸 晕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