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体会感悟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146174116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体会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体会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体会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体会感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体会感悟做到“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各级党员干部们身处在不同的岗位上,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这个时候能否坚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能否用一生去践行寥寥x画的“廉”字,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必修之功。明代著名学者薛瑄曾在从政录中将官员的廉洁分为三重境界: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简单翻译,就是真正明白是非,就不会随意收取不义之财;真正在乎自己的名誉,就不会拿取非己之物;敬畏法律,就不敢有非分之心。细细品味其中的警醒作用会对廉洁从政有更清醒的认识,“不妄取者”是廉洁自律的上乘境界;“不苟取

2、者”是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不敢取者”是廉洁自律的一道底线。当今的党员干部,要想成为一名百姓爱戴、信任的好官,更要时常反省自我,才能一步一步向群众赞誉的高境界攀登。做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为官数载,要想获得百姓的认可,还是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要始终心中装着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公仆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扎根大凉山,义务植树造林,在时代的大考面前,交出了一份“把荒山秃岭变成绿色丛林”的满意答卷,这是为人民所办的实实在

3、在的实事,也是真正的功劳和成绩。选择泥泞、告别繁华、扎根基层、反哺家乡的驻村书记黄文秀,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同样诠释着共产党人为民办实事的初心使命。有时候,所谓的政绩并不需那么伟大,让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政绩;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是政绩;黎民不饥不寒也是政绩。总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出利民实绩的都是真正的政绩,也才会得到百姓的爱戴。做到“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我们的党徽上,一把镰刀和一把锄头相交,寓意着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但是干部千千万,有的人追求所谓的名利双全,有的人则在追求为国为民;有的人将百姓的痛楚置之不理,有的人则在“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由此可见,俯下身子、去走进百姓并倾听百姓的诉求和心愿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将百姓的诉求化为行动的力量同样不是人人可为。不论是当前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的持久战,党员干部们都要跳出“留名”“邀功”的圈子,要知道百姓真正需要什么,时常以新时代的“老黄牛”精神激励自己,抛去急功近利的浮躁懈怠,做人民的引导者、实干担当的带头者、为民服务的先行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奋斗精神,用一件件实事回应群众的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