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应急预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170497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儿科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儿科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科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应急预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性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应急预案: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保证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3.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仪器及时充电; 4.若发现患儿突发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请他人通知医生; 5.增援人员到达后,根据患儿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6.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 7.在抢救时要合理摆放各种仪器与物品,利于抢救进行,注意随时清理环

2、境; 8.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严格查对,及时做好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与安慰工作; 9.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10.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在抢救过程中注意对同室患儿及家属进行安慰。 二、应急程序: 防范措施到位猝死后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患儿发生窒息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各班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且护理人员要随身备小儿一次性吸痰器一付,以便急用; 2.当患儿发生窒息时,立即将患儿取侧身头低位,给予拍背,使吸入呼吸道的奶汁或痰液排出,同时配合使用一次性吸痰器予清

3、理呼吸道,并请旁人通知其他医务人员; 3.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痰盘)和吸氧用品,必要时给窒息患儿行负压吸引和给氧; 4.当患儿发生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加压给氧等复苏抢救,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直至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5.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6.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7.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分析了解引起窒息的原因,对于呛奶引起的窒息应指导家属掌握正确喂奶方法; 8.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要多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遵医嘱雾化后予拍背吸痰,平时要指导家长如何观察

4、患儿正常的面色与呼吸。 二、应急程序: 立即清理呼吸道、给氧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加强防范措施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过敏休克发生,立即停止使用本药物,予以平卧,就地抢救,并叫他人通知医生; 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g/支)1/41/2支,医生到来后继续抢救和遵医嘱用药,注意保暖;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抑制时应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证抢救用药及时输入; 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

5、6.观察病情与记录,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尿量等,患儿末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患儿病情平稳后告知家长或患儿本人今后禁用此药物; 8.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二、应急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量解除支气管痉挛心脏骤停给予心肺复苏观察病情告知家长记录抢救过程 患儿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一)发生输血反应时: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皮条,改换为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及时上报院感科和血库;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

6、保留血袋并抽取患儿血样一起送血库; 6.患儿及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对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实物由医院保管; 7.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通知中心血站派人到场。 应急程序: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院感科、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儿血样送输血科 (二)发生输液反应时: 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液体和输液皮条;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 5.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

7、记录救治经过; 6.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备检; 7.患儿家长有异议时,立即按输血处理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应急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皮条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送检吸氧过程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应急预案: 1.立即打开备用氧气袋,试好氧气流量,与患儿吸氧导管连接,使患儿输氧不中断,并向其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2.必要时将备用氧气筒装置推至患儿床旁,给予吸氧; 3.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及其他病情变化;4.通知器械维修部立即进行维修。 二、应急程序: 换氧气袋吸氧向家长做好解释必要时接备用氧气筒

8、吸氧观察病情通知维修 患儿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患儿的病床应有护栏,并且有家属陪伴; 2.指导家属正确使用护栏,夜间睡眠时要让患儿睡于有护栏保护的那侧; 3.加强安全宣教,不要让患儿单独在床上玩耍,尤其是不要在床上蹦跳; 4.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安的患儿,要24小时有人看护,必要时应用约束带保护; 5.发生坠床时,应立即来患儿身边,通知医生检查受伤情况,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或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6.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认真做好交接班。 二、应急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9、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要加强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2.若不慎被锐器损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处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儿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 抗体,必要时抽患儿血样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 5.一旦

10、发生针刺伤应及时报告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报告内容:时间、来源、量、伤口深浅、在哪里被刺伤、是否接受乙肝疫苗接种、抗体产生情况、处理用药情况等。 二、应急程序: 做好个人防护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免疫制剂或疫苗报告院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紧急封存患儿病历及反应实物的应急预案和程序 一、应急预案: (一)封存患儿病历前的应急预案: 1.当出现纠纷和医疗争议,患儿家属要求封存病历时,要保管好病历,以免丢失; 2.及时准确将患儿病情变化、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记录; 3.备齐所有有关的病历资料; 4.迅速与科领导、医务科联系。 (二)关于封存患儿病历的应急预案: 1.发生医疗

11、事故争议时,家属及其代理人,提出封存病历申请; 2.科室向医务科报告; 3.医务科与患儿家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患儿的病历; 4.封存的病历由医务科保管; 5.如为抢救患儿,病历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齐。 (三)关于封存反应实物的应急预案: 1.患儿在治疗用药或输血时发生不良后果,要立即将实物保存,注明日期、时间、药物名称,给药途径; 2.疑似输液、输血、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时,科室要向感染科、医务科报告,同时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3.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 4.封存实物需在封口处盖医务科的图章,同时注明封存的日期 、时间; 5.封存的实物由感染科保管; 6.需实物检验,

12、应由医患双方共同指定的具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验; 7.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检验机构时,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8.对封存标本进行开启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9.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科室要对血液立即封存保留,并向感染科、医务科汇报,同时通知医院血库,由院方与提供血液机构联系。 二.应急程序: (一)封存患儿病历前的应急程序: 患儿家属要求封存病历保管好病历备齐病历资料迅速与医务科联系 (二)关于封存患儿病历的应急程序: 家属或代理人申请向医务处报告医患双方共同在场封存病历医务科保管抢救病历6小时内补齐 (三)关于封存反应实物的应急程序 发生不良后果当场将实物保存向感染科汇报双方共同在场

13、对实物封存加盖医务科图章注明封存日期和时间感染科保管实物需进行检验时双方共同指定、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验或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封存实物启封时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疑似输血反应封存保留血液与供血机构联系 处理医疗投诉和纠纷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消除隐患; 2.认真听取患儿及家属的意见,做好有关解释工作; 3.各班对难以沟通或存在有意见的家长要进行汇报、交接; 4.发生医疗投诉或纠纷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并向医务科报告; 5.由医疗问题所致的纠纷,科室应先调查,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争取科内解决,如果患儿家属对解释能够接受,投诉处理

14、至此终止; 6.医务科接到投诉应当立即向当事科室了解情况,与科主任共同协商处理,如果患儿家属能接受,投诉处理至此终止。如果不接受,要求其提供书面材料,由有关负责人调查了解详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汇报分管副院长,与家属协商处理意见,若接受,处理终止; 7.对医务科仍无法解决的医疗纠纷,建议家属按法定程序进行医疗鉴定,当事科室一周内备齐有关资料; 8.医院指定专人出席医疗事故鉴定会; 9.患者及家属向法院起诉后,医院指定专人和律师代表医院出庭; 10.医疗主管部门根据医疗纠纷性质对科室和个人提出行政处理意见; 11.凡患儿家属借故无理取闹、抢夺病历资料、殴打辱骂医务人员、损坏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应及时报告保卫科、医务处或拔打“110”,并注意保护现场和保留证据; 12.发生医疗纠纷后,科室人员不得随意给患者方出具任何书面文件、字据、答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