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2同步训练及答案--《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6168192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2同步训练及答案--《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2同步训练及答案--《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2同步训练及答案--《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2同步训练及答案--《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2同步训练及答案--《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 1 - 页 共 7 页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一) 课型: 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与联系,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归纳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框图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的小结,直观、简明再现所学知识,化抽象学习为直观学习, 易于识记;同时凸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联系。 3 情态与价值 学生通过知识的整合、梳理,理会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互相联系,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知识点间的网络关系; 难点:在空间如何实现平行关系、垂直

2、关系、垂直与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设计 (一)知识回顾,整体认识 1、本章知识回顾 (1)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 (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2、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二)整合知识,发展思维 1、刻画平面的三个公理是立体几何公理体系的基石,是研究空间图形问题,进行逻辑推理 的基础。 公理 1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 公理 2提供确定平面最基本的依据; 公理 3判定两个平面交线位置的依据; 公理 4判定空间直线之间平行的依据。 平面(公理 1、公理 2、公理 3、公理 4) 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

3、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第 - 2 - 页 共 7 页 2、空间问题解决的重要思想方法: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 3、空间平行、垂直之间的转化与联系: 4、观察和推理是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应用举例,深化巩固 1、P.73 A 组第 1题 2、P.74 A 组第 6、8 题 (四) 、课堂练习 : 1选择题 (1) 如图 BC是 RtABC的斜边, 过 A 作 ABC所在平面垂 线AP, 连 PB 、PC,过 A 作 ADBC于 D,连 PD,那么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 (A)4 个(B)6 个(C)7 个(D)8 个 (2)直线 a 与平面斜交,则在平

4、面内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 (A)没有(B)有一条( C)有无数条(D)内所有直线 答案: (1)D (2) C 2填空题 (1)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ABCDEF在平面内, PA, PA =a,则 P到 CD的距离为, P 到 BC的距离为. (2)AC是平面的斜线,且AO=a, AO与成 60o角, OC,AA于 A , A OC =45o, 则 A 到直线 OC的距离是, AOC的余弦值是. 答案: (1)aa 2 7 ,2; (2) 4 2 , 4 14 a 3在正方体ABCD - A1B1C1D1中,求证: A1C平面 BC1D. 分析: A1C 在上底面 ABCD的射影 ACBD,

5、 A1C在右侧面的射影D1CC1D, 所以 A1CBD, A1CC1D,从而有 A1C平面 BC1D. 直线与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 A A C O D C P A B C1 B1 A1 D1 D AB C 第 - 3 - 页 共 7 页 课后作业 1、阅读本章知识内容,从中体会知识的发展过程,理会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 2、P.76 B 组第 2 题。 课后记: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二) 课型: 复习课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了解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

6、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 的问题; 4会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证明线线垂直,并会规范地写出解题过程。 二、例题分析: 例 1正方体 ABCD A1B1C1D1中 (1)求证:平面A1BD平面 B1D1C; (2)若 E、F分别是 AA1,CC1的中点,求证:平面EB1D1平面 FBD 证明: (1)由 B1B DD1,得四边形 BB1D1D 是平行四边形, B1D1BD, 又 BD 平面 B1D1C,B1D1平面 B1D1C, BD平面 B1D1C 同理 A1D平面 B1D1C 而 A1DBDD, A1

7、A B1 B C1 C D1 D G E F 第 - 4 - 页 共 7 页 平面 A1BD平面 B1CD (2)由 BDB1D1,得 BD平面 EB1D1取 BB1中点 G, AE B1G 从而得 B1EAG,同理 GF AD AG DF B1EDF DF平面 EB1D1 平面 EB1D1平面 FBD 说明要证“面面平面”只要证“线面平面”,要证“线面平行” ,只要证“线线平面” ,故 问题最终转化为证线与线的平行 小结: 例 2如图,已知M、 N、P、Q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 AB、 BC 、CD、DA 的中点 求证: (1)线段 MP 和 NQ 相交且互相平分;(2)AC平面 M

8、NP, BD平面 MNP 证明: (1) M、N 是 AB、BC的中点, MNAC ,MN 2 1 AC P、Q 是 CD、DA 的中点, PQCA,PQ 2 1 CA MNQP,MNQP,MNPQ 是平行四边形 MNPQ 的对角线MP、 NQ相交且互相平分 (2)由(1),AC MN记平面MNP(即平面 MNPQ)为显然AC 否则,若AC , 由 A, M,得B; 由 A, Q,得 D , 则 A、B、C、D, 与已知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矛盾 又 MN, AC, 又 AC , AC,即AC平面 MNP 同理可证BD平面 MNP 例 3四面体ABCD中,,ACBD E F分别为,AD

9、BC的中点, 且 2 2 EFAC, 90BDC,求证:BD平面ACD 证明:取CD的中点G,连结,EG FG,,E F分别为,AD BC的中点,EG 1 2 / AC 1 2 / FGBD,又 ,ACBD 1 2 FGAC,在EFG中, B A D C N Q M 第 - 5 - 页 共 7 页 N M P C B A 2222 1 2 EGFGACEF EGFG,BDAC,又90BDC,即BDCD,ACCDC BD平面ACD 例 2如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 CB平面PAB,M是PC的中点,N是 AB上的点,3ANNB (1)求证:MNAB; (2)当90APB,24ABBC

10、时,求MN的长。 (1)证明:取 PA的中点Q,连结,MQ NQ,M 是PC的中点, /MQBC, CB 平面PAB,MQ平面PAB QN是MN在平面PAB内的射影,取AB的中点D,连结PD, ,PAPBPDAB,又3ANNB,BNND /QNPD,QNAB,由三垂线定理得MNAB ( 2)90APB,,PAPB 1 2 2 PDAB,1QN,MQ平面PAB. MQNQ,且 1 1 2 MQBC,2MN 课后作业: 1在长方体 1111 DCBAABCD中,经过其对角线 1 BD的平面分别与棱 1 AA、 1 CC相交于FE,两 点,则四边形 1 EBFD的形状为 (平行四边形) 2如图, A

11、,B,C,D 四点都在平面,外,它们在内的射影A1,B1,C1,D1是平行四边形 的四个顶点,在内的射影A2,B2,C2,D2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A,B,C,D 四点在内的射影A2,B2,C2,D2 在一条直线上, A,B,C,D 四点共面 又 A,B,C,D 四点在内的射影 A1,B1,C1, D1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平面 ABB1A1平面 CDD1C1 AB,CD是平面 ABCD与平面 ABB1A1,平面 CDD1C1的交线 ABCD,同理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 M、N,且 Ma ,那么() (A)bMba(B)b ab M (C)NMaN (D)NMNa 4如图,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MN分别是,AB PC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PAD; (2)求证:MNCD A B C D B1 第 - 6 - 页 共 7 页 N M P D CB A CB A S (3)若 4 PDA,求证:MN平面PCD 5 如 图 , 已 知,SA SB SC是 由 一 点 S 引 出 的 不 共 面 的 三 条 射 线 , 0 45 ,60 ,ASCASBBSC90SAB,求证:ABSC 课后记: 第 - 7 - 页 共 7 页 精心整理资料,感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