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优秀公开课)分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57257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课件(优秀公开课)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赤壁赋课件(优秀公开课)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赤壁赋课件(优秀公开课)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赤壁赋课件(优秀公开课)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赤壁赋课件(优秀公开课)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课件(优秀公开课)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课件(优秀公开课)分析(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苏洵 苏轼 苏辙,赤壁赋,“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1056年, 苏轼首次

2、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乌台诗案,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n

3、)、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

4、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

5、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知识链接)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对。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岁遇赦北归,第二年在常州病逝。 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他论画主张神似,擅长画竹。,再谈东坡,苏轼,苏洵、苏辙,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词),黄庭坚 米芾 蔡襄,苏黄米蔡(书法),三苏,宋苏 轼 枯木竹石图,坎坷的一生

6、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擒文,体物写志”。有 时虚设主客,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阐述观点。,赤壁赋,课文朗诵,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藉( ) 9、旌旗( ) 18、枕藉( ),rnx,zho,nio,h,l,qio,lio,zhl,jng,sh,shu,

7、qio,pin,po,fyu,zng,j,ji,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点明了游赏的时间、人物、方式、地点。,第一段:,既望:过了望日。既,已经。望,农历小月十五日, 大月十六日。,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于赤壁下游),(记事),文言知识部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景),属(zh):通“嘱”,劝酒。,少焉:不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 (=月于东山之上出),歌:名作动,朗诵,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斗牛之间徘徊),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抒怀),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8、之茫然。,如:往,去。 凌:越过。,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古今异义) 茫然:古义:辽阔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浩浩乎:辽阔的样子。 遗世:脱离人世。,多么辽阔呀,像是驾风凌空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象超越尘世,独自存在,飞升入了仙境。,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第一段:内容分析,1.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描写月下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2.那么,作者月下泛舟游赤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景,情,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美,乐,游赤壁(事) 赏美景 (景) 生

9、乐情(情),译文,(时间,地点,人物)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景)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事) 举杯邀客人同饮,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 一会儿, (景)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波光与天空连成一片。 (事) 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宽阔的江面上漂流。江面是那么浩瀚啊,船儿象凌空乘风而行,不知道将要停留在何处; (情) 我们轻快地飘起啊,好象超越尘世,独自存在,长出羽翼飞离尘世,登上了仙境。,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第二段:文言知识,扣:敲着

10、,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下,悠远的样子,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常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特殊句式: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2.特殊句式: 客有吹洞箫者,1.洞 箫:,3.和(h):,4.袅袅(nio):,5.一词多义:歌,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动词,唱,名词,歌声,(定语后置),即“箫”。箫管上下直通,故称“洞箫”。,伴奏。,指洞箫声宛转悠扬。,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6.舞泣:都是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读第二段,思考:,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可分两层:,写作者的歌声,写客人的萧声,本

11、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2、本段写作者的歌声时,同样流露着作者的“喜”,那么这个“喜”在本段是怎么表现的?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可以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其实代表了对于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4、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箫声的?,作者

12、借助运用想象、夸张、比喻的手法,把洞萧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由客人悲凉的箫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开始从乐转为悲。,、,5.分析:整个第二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作用:转折过渡,先写歌声,后写箫声,乐,歌,箫声,怨 慕 泣 诉,乐极生悲,第二段:内容小结,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1)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2)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乐- 歌 ; 箫声-悲-怨、慕、泣、诉 -悲,第三段:文言知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

13、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容色改变的样子,正:整理 危:端正,何:什么 何为=为何 宾语前置句,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向东,“于”表被动,被 被动句 格式是:“动词+于” 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方:当,形容词作动词,攻占,舳舻:战船,酾酒:斟酒,槊:长矛,固:本来 标志:也 判断句,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安:哪里 (宾语前置句)

14、 =而今在安哉?,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朋友,渔:名词作动词:捕鱼 樵:名词作动词,打柴 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 (介宾短语后置句)=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须臾:片刻,形容时间的短暂,省略句,省略主语:我,思考: 1.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客人吊古伤今,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第三段:内容分析,2.客人因何而悲?(尽量借用文中句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客人感

15、叹千古英雄尚如此,况我们这些有志而无为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情怀阐发,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比喻:,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不可乎骤得,悲,古今对比 -英雄不在之悲 短暂与永恒对比- 人生短暂之悲 理想与现实对比-壮志难酬之悲,第四段:文言知识,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

16、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盈:指月圆 虚:指月缺,卒:最终,何:什么 宾语前置句 =而又羡何乎?(又羡慕什么呢?),盖:句首副词,表推测。如果,假如,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且夫:句首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头,所有:所有的东西(所字结构,翻译成名词),而:表转折,却,但,前两个“之”,助词,的。,后三个“之”为代词,它们,指代清风和明月。,(判断句) 标志:是也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之:主谓之间,取独,不译,共同享有,读第四段,思考:,(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主要写苏子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