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记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材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41468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记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编】记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编】记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记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记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材料一片赤诚为乡亲记刘楼乡*村党支部 *村是一个仅有1000人的小村子,可是村不大、片不小,人不多、事不少,村里原来宗族派性严重,矛盾纠纷时常发生;人均耕地少,农民收入总在1300元左右徘徊;原有村班子缺乏凝聚力,人心涣散,在全乡迟迟摘不掉落后的帽子。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淳朴而又正直有着20年党龄的王广志同志于1993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该村的当家人。上任伊始,他和党支部其他两名成员分头走访村里的老党员、困难户与“钉子户”,与群众促膝长谈,共同探讨兴村之路、富村之策。群众的意见汇总在一起,不外乎村里财务混乱、村干部为官不理事、治安混乱、计划生育无人管等几个方面

2、的问题,村里的症结逐步浮出水面,群众的目光投向了王广志和党支部一班人。新班子上任伊始,就赶上几十年一遇的大旱,群众吃水困难,几十人用一口提水井,为吃水还闹出不少纠纷。王广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拿出自家准备盖房子的13000元钱,打下一眼深机井,给全村安上了自来水。*村成为全乡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群众不禁对新支部班人刮目相看。村里治安状况差,群众搞养殖没有安全感,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村里制订了严厉的奖惩措施,成立了由5名村干部为首的治安巡逻小组带领党员、群众轮流值班,坚持夜间巡逻,从1992年以来,12年如一日,风雨无阻。12年间全村没有出现一例刑事案件,黄赌毒现象从未发生

3、,*村成为全县唯一的一个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问题,村里规划了一纵一横的“十”字型大街。可清障又成了问题,个别农户就是不搬迁,并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在王广志带领下,村干部分头上门做工作,走东家,串西家,苦口婆心,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清障工作。接下来,王广志又领着村干部上济南、下济宁,发动本村在外工作人员慷慨解囊,内筹外引,筹集修路资金。2002年,一条长800米,横贯全村东西的中心大街铺上了柏油路面,*村民有了自己的第一条公路。2020年,村“两委”又积极争取“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资金,硬化了南北街,村容村貌为之一新。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一直是该村党支部所追

4、求的目标之一,该立足本村实际,王广志给本村确定了“外出内调”的经济路子,“外出”即外出打工,*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00余人,年创收入150余万元,村“两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男劳力外出,家庭妇女在家浇地又成了困难。“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王又坐不住了。他毅然决定村里出资购置24套浇水机械,埋设涵管12000余米,改造低压线路15000米,新打机井5眼,全村达到了机、电、井、管“四配套”。天旱时,由村干部分地块负责,农户按顺序轮流浇地,省工省时,全村945亩耕地仅用34天即可浇灌一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内调”就是搞好本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高价值经济作物,发展畜牧养殖

5、业。1993年,经多方联系,*村又与省棉办签订了棉花良种棉培育合同,*村每年种植棉花250亩,由省棉办提供新型优质棉种,收获的棉花以高于市场价10%的保护价出售给省棉办。“订单农业”又让村民们甜到心里。2020年,全市范围的“绿色双百工程”拉开了帷幕。王广志决心抓住这次机遇,实现全村种植业的跨越式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速生林种植,当年冬季,全村植树500亩,居全乡之首。现在*村95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高价值经济作物,*村成为全乡第一个“无粮村”。在王广志带领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群众又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搞创收。王广志带头承包了村里已闲置多年的坑塘,养上了鱼。村民们有的发展养羊业,有的搞起了蛋鸡养殖,有的上了大型的养猪场,养殖业又让村民们腰包鼓了起来。王广志没有就此而满足,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他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引导富裕起来的群众向高层次发展。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先后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电教室等,建成了高标准的文明街,成立了村民红白理事会,大力推行婚丧改革,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十星级文明户”挂牌率达83%,每年一次的“致富能手”、“美在家庭标兵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力地倡树起健康、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