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九法[参考]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6140895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九法[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九法[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九法[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九法[参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实用文档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九法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不明的临床综合征 ,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程长久 ,病情缠绵 ,致病因素多为情志剌激 ,五志过极 ,恼怒忧思 ,持续精神紧张 ,或饮食失节 ,嗜好烟酒辛辣 ,肥甘厚腻 ,或房劳精伤及先天不足遗传等 ,诸多因素相互作用 ,引起人体阴阳失调 ,气血紊乱而发生本病。其舌、脉、症常表现为寒热相兼 ,虚实同见 ,错综复杂。根据长期临床观察 ,本病多发于肝肾阴虚 ,肝阳偏亢、脾气亏虚 ,痰湿壅盛之体。辨证以虚实为主 ,实者多责之于肝 ,虚者多责之于脾肾 ,

2、早期多实 ,中期多虚中挟实 ,后期多虚证。偏于实者 ,多由素体阳盛 ,肝气偏激 ,或七情所伤 ,忧郁恼怒过度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 ,以致肝失疏泄 ,阳热亢盛 ,或化火、生风 ,或伤阴、耗血 ,或气郁、致瘀 ,或酿痰、生湿 ,形成以肝火内炽、肝阳上亢为主 ,兼挟风、火、痰、气、瘀等以实为主的证型。偏于虚者 ,多因年高体衰 ,脾气不足 ,肾精亏虚 ,虚阳失潜 ,或阴虚及阳 ,以致阴阳失衡 ,水火不济 ,形成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为主 ,兼挟痰浊上逆、阳虚水泛等以虚为主的证型。在临床上以本虚标实 ,上盛下虚之证多见。笔者经多年实践 ,总结出治疗高血压病九法。清肝泻热:适宜于高血压病初起 ,肝火

3、炽盛 ,上扰清窍者。症见头晕头痛 ,面目红赤 ,咽干口苦 ,溲赤便秘 ,急躁易怒 ,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脉压差较大 ,舌红苔黄 ,脉弦滑而数。基本方:龙胆草10克 ,黄芩10克 ,菊花10克 ,钩藤15克 ,栀子10克 ,夏枯草15克 ,草决明20克 ,牛膝12克 ,生地黄12克 ,白芍15克。大便秘结加大黄10克。平肝潜阳:适宜于高血压病初中期 ,肝阳上亢 ,气血上逆 ,甚或肝风内动者。症见眩晕 ,头痛头胀 ,头重脚轻 ,心烦耳鸣 ,失眠多梦 ,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 ,甚或眩晕欲仆 ,头痛如掣 ,双手颤抖 ,语言不利 ,步履不稳 ,舌红苔黄 ,脉弦数或弦长有力。基本方:天麻12克 ,钩藤

4、12克 ,生石决明30克 ,磁石30克 ,牛膝12克 ,山栀10克 ,黄芩10克 ,桑寄生30克 ,夏枯草15克 ,菊花10克 ,生龟板30克 ,生牡蛎30克。肝风内动加羚羊角粉3克 ,珍珠母30克 ,地龙15克。祛风化痰:适宜于高血压病初中期 ,脾虚湿盛 ,风痰上扰者。症见头痛眩晕 ,头重如蒙 ,胸闷心悸 ,纳呆食少 ,呕恶痰涎 ,形体肥胖 ,倦怠乏力 ,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持续升高 ,舌胖苔白腻 ,脉弦滑。基本方:半夏10克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泽泻20克 ,天麻12克 ,茯苓30克 ,陈皮10克 ,胆星10克 ,草决明20克 ,杜仲12克 ,牛膝12克。恶心甚者加竹茹10克 ,代赭

5、石30克;尿少肢肿加车前子12克 ,益母草20克;症兼便秘 ,口干苦 ,苔黄腻 ,脉滑数或弦数者加竹茹6克 ,胆星6克 ,黄连6克 ,黄芩10克。滋补肝肾:适宜于高血压病中后期 ,肝肾阴虚 ,虚阳上亢者。症见头晕目眩 ,耳鸣 ,健忘 ,口燥咽干 ,肢体麻木 ,腰膝酸软 ,头重脚轻 ,五心烦热 ,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 ,脉压差较小 ,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基本方: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牡丹皮10克 ,泽泻10克 ,茯苓10克 ,枸杞12克 ,菊花10克 ,牛膝12克 ,龟板15克 ,天麻10克 ,桑叶12克。阴虚内热明显加知母10克 ,黄柏10克。育阴助阳:适宜于高血压病

6、中后期 ,阴虚及阳 ,阴阳两虚者。症见头眩头晕 ,耳鸣耳聋 ,机体消瘦 ,神疲乏力 ,心悸健忘 ,少寐多梦 ,腰酸腿软 ,舌淡红嫩 ,脉细弱。基本方: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杜仲12克 ,黄精20克 ,桑寄生30克 ,枸杞12克 ,牛膝12克 ,天麻10克。偏阳虚形寒肢冷明显 ,舌淡苔白 ,脉细无力或沉迟 ,加淫羊藿10克 ,仙茅10克 ,锁阳12克;偏阴虚兼见手足心热 ,面色潮红 ,盗汗 ,舌红少津 ,脉细数 ,加女贞子15克 ,桑葚15克 ,龟板15克。补益气血:适宜于高血压病初中晚期 ,素体亏虚 ,气血不足者。症见头目晕痛 ,遇劳加剧 ,眩晕兼项强 ,气短乏力 ,腰

7、膝酸软 ,手足心热 ,目涩耳鸣 ,心悸怔忡 ,失眠健忘 ,舒张压高而不降 ,舌淡红嫩 ,脉细弱。基本方:黄芪305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15克 ,女贞子25克 ,桑寄生25克 ,牛膝10克 ,泽泻5克 ,勾藤20克 ,牡蛎30克。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 ,临床小剂量运用则升高血压 ,大量运用则降血压。因此 ,治疗高血压时 ,黄芪用量必须在30克以上。凡气阴两虚者 ,与滋阴补肾药为伍 ,黄芪用量应稍大于滋阴药;兼颈项痛者 ,与葛根为伍 ,用量比为2:1;伴肾炎浮肿 ,与防己配伍;兼糖尿病者 ,与山药为伍;高血压病兼冠心病患者 ,黄芪与活血化瘀药为伍 ,黄芪用量倍于活血化瘀药。此法对口服

8、各种西药后收缩压控制在正常值内 ,但舒张压始终在100毫米汞柱以上不降的患者 ,效果尤为显著。 疏肝理气:适宜于高血压病中期 ,情志失节 ,肝气郁结者。见于长期精神紧张 ,情志不舒 ,久郁恼怒之人 ,症见头痛头晕 ,心烦急躁 ,失眠多梦 ,胸闷 ,常因烦劳恼怒而加重 ,舌红苔薄白 ,脉弦。基本方: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2克 ,枳壳12克 ,香附12克 ,川芎12克 ,地龙12克 ,丹参20克。若肝郁化火 ,则兼见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 ,脉弦数 ,加夏枯草15克 ,山栀10克 ,黄芩10克;若肝气横逆犯脾 ,兼见脘腹胀满 ,纳呆少食 ,大便溏薄 ,加焦白术12克 ,茯苓15克 ,薄荷

9、6克 ,生姜10克。益气活血:适宜于高血压病晚期心脾两虚 ,血脉瘀阻者。症见头痛头晕 ,目眩视物不清 ,神疲乏力 ,短气不足以息 ,动则尤甚 ,心悸怔忡 ,失眠健忘 ,自汗盗汗 ,胸膈满闷 ,面唇青暗 ,舌暗紫 ,舌底脉络紫暗迂曲 ,脉细弱或细涩。基本方:人参10克 ,赤芍12克 ,当归10克 ,地龙12克 ,黄芪30克 ,桃仁10克 ,川芎12克 ,红花10克。气虚明显加山药15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温补阳气:适宜于高血压病后期 ,脾肾阳虚者。高血压病虽多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风动火炎之证 ,但阳虚阴盛者亦非少见。此证多见于高血压病后期累及心脏 ,出现心力衰竭者 ,其血压虽高 ,但全身症状却是一派阳虚征象 ,症见头眩头晕 ,面白少华 ,气短懒言 ,倦怠乏力 ,呕恶痰多 ,食后不运 ,大便不实 ,腰酸腿软 ,肢清足冷 ,夜尿频数 ,男子阳痿 ,女子宫冷 ,月经不调 ,舌质淡而胖 ,脉沉细。基本方:人参10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附片10克 ,肉桂6克 ,淫羊藿10克 ,仙茅10克。若阳虚饮停 ,畏寒心悸 ,下肢浮肿加桂枝15克 ,炙甘草10克 ,黄芪30克 ,防已12克加强温阳化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