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参考]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6140008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参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实用文档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 ,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 ,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编制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

2、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 ,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 ,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 ,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 ,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 ,但与先进国家相比 ,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 ,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

3、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 ,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 ,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

4、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 ,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 ,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 ,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 ,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相对工业发达国家 ,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 ,环境更为复杂 ,形势更为严峻 ,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立足国情、着眼长远 ,加强统筹谋划 ,积极应对挑战 ,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二、

5、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 ,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 ,分类分层指导 ,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 ,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 ,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 ,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 ,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 ,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 ,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 ,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二)基本原

6、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以需求为导向 ,激发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形成公平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建立健全创新体系 ,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坚持互利共赢 ,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统筹整合优势资源 ,加强顶层设计 ,调动各方积极性 ,协调推进。针对制造业薄弱与关键环节 ,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业互联

7、网建设等系列举措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施策。立足国情 ,准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 ,因势利导 ,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针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 ,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 ,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三)发展目标2025年前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 ,到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 ,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 ,到2025年 ,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 ,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2020年的具体目标:智能制造技术

8、与装备实现突破。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 ,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发展基础明显增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完善 ,制(修)订智能制造标准200项以上 ,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建立。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 ,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 ,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和产

9、品不良品率大幅度降低。三、重点任务(一)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 ,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 ,攻克关键技术装备 ,提高质量和可靠性。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 ,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 ,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 ,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 ,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融合应用 ,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研发、设计和产业化。专栏1 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重点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

10、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类关键技术装备。重点突破高性能光纤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系统(SCADA)、高性能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等核心产品 ,在机床、机器人、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集成应用。依托优势企业 ,开展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 ,加快产业化。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工程机械、智能船舶、智能照明电器、服务机器人等研发和产业化 ,开展远程无人操控、运行状态监测、工作环境预警、故障诊断维护等智能服务。到2020年 ,研制60种以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 ,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11、,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二)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围绕感知、控制、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 ,针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产品、重大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开发和应用 ,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研发智能制造相关的核心支撑软件 ,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 ,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专栏2 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方向建设若干智能制造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整合现有各类创新资源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突破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先进控制

12、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功能安全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识别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共性技术。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组建智能制造创新联盟 ,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研发智能制造支撑软件 ,突破计算机辅助类(CAX)软件、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设计与建模软件、数值分析与可视化仿真软件等设计、工艺仿真软件 ,高安全高可信的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嵌入式组态软件等工业控制软件 ,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供应链管理软件(SCM)等业务管理软件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等数据管理软

13、件。到2020年 ,建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体系 ,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 ,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支撑软件市场满足率超过30%。(三)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围绕互联互通和多维度协同等瓶颈 ,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 ,搭建标准试验验证平台(系统) ,开展全过程试验验证。加快标准制(修)订 ,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成立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 ,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多部门协调、多标委会协作的工作机制 ,形成合力 ,凝聚国内外标准化资源 ,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

14、制造标准体系。专栏3 智能制造标准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参考模型、术语定义、标识解析、评价指标、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和数据格式、通讯协议与接口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 ,探索制定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强化方法论、标准库和标准案例集等实施手段 ,以培训、咨询等方式推进标准宣贯与实施。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到2020年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制(修)订智能制造国家标准200项以上 ,建设试验验证平台100个以上 ,公共服务平台50个以上。(四)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 ,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和标识解析系统。推动制造企业开展工厂内网络升级改造。鼓励电信运营

15、商改良工厂外网络 ,开展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研发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 ,搭建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与试验验证平台 ,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专栏4 工业互联网建设重点研发融合IPv6、4G/5G、短距离无线、WiFi技术的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 ,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及标识解析系统、企业级智能产品标识系统。开发工业互联网核心信息通信设备、工业级信息安全产品及设备。支持工业企业利用光通信、工业无线、工业以太网、SDN、OPC-UA、IPv6等技术改造工业现场网络 ,在工厂内形成网络联通、数据互通、业务打通的局面。利用SDN、网络虚拟化、4G/

16、5G、IPv6等技术实现对现有公用电信网的升级改造 ,满足工业互联网网络覆盖和业务开展的需要。面向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推动工业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 ,推进新技术、产品及系统在重点领域的集成应用。到2020年 ,在重点领域制造企业建设新技术实验网络并开展应用创新。(五)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在基础条件好和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 ,选择骨干企业 ,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批量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工业云平台、众包众创等方面 ,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 ,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围绕设计、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等全生命周期 ,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在相关行业进行移植、推广。专栏5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推广应用专项行动第一阶段 ,聚焦制造过程关键环节 ,在基础条件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