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正确[参照]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6139686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刺伤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正确[参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针刺伤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正确[参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针刺伤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正确[参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针刺伤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正确[参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刺伤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正确[参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伤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正确[参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实用文档针刺伤的职业暴露与防护一、定义: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针刺伤和职业暴露的关系、前者描述的是一种执业中的针扎伤害 ,可能不涉及传染病。比如配药时使用新开封的注射器被扎伤 ,不属于职业暴露 ,属于针刺伤。后者反之。二、输液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原因1、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的教育中缺乏职业防护课 ,从业后缓慢形成的职业防意识太模糊 ,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2、护理操作行为不规范:护士在工作中粗心大意 ,未严格遵守程序、技术不熟练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因素之一。另外 ,徒手分离针头与注射器 ,用过的针

2、头暴露于周围环境中 ,或者将用后的尖锐针头和器械放入已经过满的收集箱 ,再进行严密封闭收集箱时 ,都有可能造成操作者被刺伤的危险。3、护士人力资源不足:我国临床一线护士存在严重缺编现象是常见原因 ,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 ,多数人在超负荷状态下应激反应能力往往较差 ,因而容易发生针刺伤。4、输液室特殊的环境因素:输液室患者的特点:患者数量多 ,流动性大。5、护理对象的不合作是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之一。徒手接受未更换新头皮针的液体时也很容易导致针刺伤。三防护措施虽然完全避免事故是不可能的 ,但事故与护士的操作肯定有很大关系 ,因此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操作 ,尽量减少事故发生

3、率 1、戴手套 尽量在操作时戴手套 ,这样就避免了操作者的手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 ,其目的是双重性的 ,既保护医护人员 ,也保护了病人。2、 规范操作 在使用器械时 ,始终不让指尖触及针头 ,同时确保没有人紧挨在操作者的前后左右 ,或操作者在经过的路上没有其他人;抢救病人时拿着带针头的注射器要大声提醒周围的人躲开;不要随便把器械交给其他人 ,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程序执行 ,保持精力高度集中。3、及时回收用过的注射器 用过的注射器应该立即放进防刺穿、防漏的医疗垃圾收集箱中。手始终不要碰到收集箱 ,小心谨慎地将针头丢入容器。收集箱应该放在操作方便而又安全的地方。不要将针放入已经过满的收集箱中

4、 ,相关工作完成后再脱去手套 ,脱掉手套后立即洗手。4、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 ,衡量他们在接受治疗时的舒适程度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尤其是对自我意识很强的病人 ,如果操作者感到不舒服或预感到病人可能出现问题时 ,不要贸然操作 ,应该尽量寻求帮助。5、注意操作环境 注意环境对操作者的影响 ,如果工作空间过于拥挤狭小 ,探访者和障碍物过多 ,光线不够明亮 ,应该在操作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防患于未然 ,确保操作顺利 ,避免事故发生 6、加强心理防护:根据临床工作时段及劳动强度的不同进行人员调配 ,在工作繁忙 ,工作量大时 ,适当增加人力、物力、实行弹性排班。四发生针刺伤处置流程当不慎发生针刺伤后

5、 ,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应用碘酒或酒精消毒 ,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血液或体液接触眼睛、鼻及口腔粘膜等 ,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对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 ,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 ,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 ,应在24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HIV抗体 ,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 ,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 ,网上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并通知医务处、防保科、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在临床工作中 ,针刺伤屡有发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度及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诊断治疗体系势在必行。进一步分析注射针刺伤的因素 ,保证人员配备和各种医疗保健防护用品的供应 ,提高防护意识 ,对减少杜绝针刺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