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35844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原理课件(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的 要 求,在了解维生素分类及特性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比较掌握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内 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第一节 概 述,一.维生素概念,二.维生素分类,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比较,1.概念,是一类维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很少,必须由饲料提供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及其先体物。,一、维生素的概念,2.特点:,不参与机体构成 不是能源物质 需要量少 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 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 过量中毒症,一、维生素的概念,二、 维生素的分类

2、,脂溶性维生素: A、D、E、K,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和B族 ):C、B1、B2、B6、泛酸、烟酸、胆碱、B12、叶酸、生物素,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1.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脂肪 水溶性维生素被动扩散 B12内在因子(糖蛋白),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2.体内储存的数量和能力: 脂溶性维生素肝脏和脂肪组织中, 储量多,尤其是VA; 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储存, 每天随大量水排出;,3.排泄路径 脂溶性维生素 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 水溶性维生素 尿中排泄 某些来自于微生物合成的B族维生素也经粪便排出。,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

3、维生素的比较,4.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超过推荐量的500倍)会产生严重的中毒症状; 水溶性维生素却不会(随尿排出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5.饲料中含量不足时,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均会产生缺乏症状。,四、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维生素缺乏,通常都会使动物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食欲下降,外观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及饲料利用效率下降等,但也因不同的维生素而异。,五、维生素的需要特点,1、饲养方式(如集约化与传统散养) 2、动物生理状况 3、生产水平 4、体内储备 5、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六、维生素的来源,1.饲料 维生素或其前体物 2.消化道微生物合成:瘤胃、

4、大肠 3.体内转化种类有限,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二.VD,一.VA,三.VE,四.VK,特 点,1. 溶于脂溶性物质 吸收、运输、代谢沉积;,2. 容易在体内积累; 3. 排泄 胆汁; 4. 容易产生中毒。,一、维生素A,结构式,(1) 结构 含有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1、 结构与性质,(2) 性质 黄色结晶,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易被氧化。,一、维生素A,2、类型与存在形式 (1) 类型 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每种都有顺、反两种构型.其中以反式视黄醇效价最高。 (2) 存在形式 A1-哺乳动物和海水鱼的肝脏 A2-淡水鱼的肝脏中 维生素A的前体物-植物,国际单位(IU) 、视黄醇当

5、量(RE) 1IU维生素A = 0.3微克视黄醇 = 0.55微克维生素A棕榈酸盐 = 0.6微克-胡萝卜素 1RE = 1微克视黄醇,一、维生素A,(3) 单位,(4) 维生素A原,即胡萝卜素,有多种类似物,其中以-胡萝卜素活性最强.,转化: 一分子-胡萝卜素经酶作用可生成两分子视黄醇,可提供动物2/3的维生素A的需要.,转化部位: 肠道,一、维生素A,一、维生素A,维生素A的主要功用: 促进粘多糖的合成,维持细胞膜及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和正常的通透性 参与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对维持视网膜的感光性有重要作用 维持软骨上皮细胞的成骨和破骨细胞的正常活动,二、维生素D,VD3,VD2,(1

6、)结构,1、结构与性质,(2) 性质 无色结晶,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遇酸碱时性质稳定,但遇酸败脂肪和碳酸钙等无机盐时易被破坏。,2、存在形式与活性 (1) 存在形式 VD有VD2、VD3等多种形式,活性各异。 D2 -麦角钙化醇(植物); D3 -胆钙化醇(7-脱氢胆固醇)(皮肤、肠壁和其它组织中)。,(2) 活性 1IU VD = 0.025ug VD3,(3)VD的活性形式,VD3,25羟化酶,25-OH-D3,1,25(OH)2 -D3,1-羟化酶,24,25(OH)2 -D3,25,26(OH)2 -D3,1,24,25(OH)2 -D3,肝,肾,肾,肾,肾,二、维生素D,2、功能

7、与缺乏症,(1) 功能 A 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磷水平,促进骨的钙化;,B 与肠粘膜细胞的分化有关; VD缺乏的大鼠和雏鸡的肠粘膜微绒毛长度仅为采食正常饲粮的70-80% 。,C 促进肠道中Be、Co、Fe、Mg、Sr、 Zn以及其它元素的吸收。,二、维生素D,(3)VD的过量,特征:血液钙过多,动脉中钙盐及组织和器官广泛沉积,骨损伤 剂量:连续饲喂超过需要量4-10倍以上的VD3可出现中毒症状。,二、维生素D,4、来源,(1)植物性饲料: 维生素D2 (2)动物性饲料: 维生素D3-肝和禽蛋,二、维生素D,三、维生素E,VE又称生育酚,自然界存在、1、2、和八种具有VE活性的生

8、育酚,以d-生育酚活性最高.通常所说的VE是指-生育酚。,1、 结构与性质: (1)结构,(2)性质 淡黄色油状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脂溶性溶剂,不易被酸,碱及热所破坏,但易被氧化。,(3) 特性和效价,1IU = 1mg dl-生育酚乙酸酯 1mg dl-生育酚 = 1.1IU维生素E 1mg-生育酚 = 1.49IU维生素E 1mg-生育酚乙酸酯 = 1.36IU,三、维生素E,2、功能与缺乏症,A. 生物抗氧化作用: 与Se协同,维持细胞膜正常脂质结构; 防止过氧化产物形成; 保护细胞膜抗氧化的第一道防线,B. 免疫: 影响前列腺素、类廿烷的合成等,C. 其他功能: 组织呼吸、性激素合成

9、等,(1)功能,三、维生素E,(2)缺乏症,A. 原发性: 饲料中缺少VE引起,B. 继发性: 其他因素引起VE失活而导致,三、维生素E,A. 肌肉损伤-犊牛、羔羊、猪、兔、禽,表现: 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 骨骼肌变性,后躯运动障碍;严重时,不能站立;,三、维生素E,3、需要特点,(1)分布广泛, 一般不需额外补充。 (2)需要量随饲粮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剂、 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的增加而增加,随脂溶性抗氧化剂、含硫氨基酸和硒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3)为了提高肉质和延长贮藏时间,推荐的维生素E的需要量已有所提高。 猪、禽:由510mg/Kg 1020mg/Kg 鱼类:50100mg/Kg

10、。,三、维生素E,4、来源,(1)含量较高的饲料: 青饲料和优质干草 谷类(胚芽),(2)植物油: 小麦胚油、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三、维生素E,四 维生素K,(1) 结构 维生素K有多种形式,其中比较重要的有VK1、VK2和VK3(人工合成)。,VK3,VK1,1、结构与性质,(2) 性质 VK1为黄色油状物,VK2为黄色结晶,不溶于水,耐热,对光敏感。,(3) 特性和效价,维生素K1 : 叶绿醌,植物合成 维生素K2 : 微生物合成 维生素K3 : 甲基萘醌,合成,四 维生素K,2、功能与缺乏症,(1) 功能 参与凝血活动 前凝血酶原(因子) 斯图尔特因子(因子) 转变加速因子前体(因子)

11、 血浆促凝血酶原激酶(因子IX),在肝脏中促进凝血酶原和凝血活素合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保证机体凝血功能正常。,四 维生素K,3、需要特点,(1)除家禽外,一般不需补充维生素K。 畜、禽:每千克饲料0.5-1mg 鱼类: VK需要还未确定 (2)饲料中维生素K的拮抗物 放牧反刍动物VK拮抗物(双香豆素) (3)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的使用,四 维生素K,(4)动物感染疾病等,(5)中毒症: 维生素K1和K2几乎无毒大剂量维生素K3可引起溶血、正铁血红蛋白尿和卟啉尿症。,四 维生素K,4、来源,青绿饲料: VK含量丰富 动物性饲料: 富含VK2 家畜粪便: 富含VK 籽实,饼粕及块根块茎类饲料含

12、量较少,四 维生素K,(1)柑橘类水果、蕃茄、绿色蔬菜、马铃薯和以及大多数的水果。,(2)牛奶中含维生素C也较多,加热消毒易大量损失。,四 维生素K,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一.VB1,五.泛酸,四.烟酸,三.VB3,二.VB2,六.生物素,七.叶酸,十.VC,九.胆碱,八.VB12,返回,特 点,溶于水- 吸收、运输、代谢、沉积; 作用方式- 主要作为辅酶; 除维生素B12外,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容易产生缺乏症; 主要经尿排出(包括代谢产物); 毒性相对较小。,一、硫胺素(维生素B1),(1) 结构,1、结构与性质,含S和NH2,故叫硫胺素,常用盐酸盐。,(2) 性质,易溶于水,微溶

13、于乙醇,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对碱特别敏感,pH在7以上时,室温下噻唑环被打开,对热稳定,干热至100不易分解。湿热不稳定。微苦味,具有特殊香气。,一、硫胺素(维生素B1),(3) 存在形式,体内硫胺素存在形式有4种:游离的硫胺素、硫胺素-磷酸(TMP)、硫胺素二磷酸(TDP)又叫焦磷酸硫胺素(TPP)和硫胺素三磷酸(TTP),神经组织中TTP十分丰富。,一、硫胺素(维生素B1),2、营养作用,是转酮酶的辅酶,对维持磷酸戊糖途径的正常进行,对脑组织的氧化供能、合成戊糖和NADPH有重要意义。,以TPP的形式参与糖代谢过程中-酮酸(丙酸酸、-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是-酮酸脱氢酶的辅酶。,一、硫

14、胺素(维生素B1),为神经组织中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的必需,这是细胞膜的必需组成成分。,参与乙酰胆碱(神经介质)的合成,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有关。,一、硫胺素(维生素B1),厌食(特别明显),可能与5-羟胺增加有关。生长受阻,体弱,体温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神经系统病变,多发性神经炎,共济运动失调、麻痹、抽搐(绵羊、犊牛、貂),头向后仰(鸽、鸡、毛皮动物、犊牛、羔羊)。,3、缺乏症,一、硫胺素(维生素B1),心血管系统变化 心力衰竭、水肿。 消化系统症状,腹泻、胃酸缺乏(大鼠、小鼠),胃肠壁出血(猪)。 繁殖器官变化,鸡生殖器官发育受阻萎缩,仔猪早产、死亡率增加。,一、硫胺素(维生素B1),

15、鱼: 厌食、生长受阻、无休止地运动、 扭曲、痉挛、常碰撞池壁、体表和鳍褪色、肝苍白。,湿性脚气病-腿部广泛性水肿,3、需要特点,需要量受动物种类、饲粮组成、生理状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反刍动物的后肠发达动物可合成足量的B1,高CH2O增加VB1需要,脂肪和高剂量VC可“节约”B1,单胃动物VB1处于临界水平时,低蛋白饲料加剧VB1缺乏。,一、硫胺素(维生素B1),代谢率增强时(快速生长、发烧、甲亢、妊娠、泌乳)VB1需要量增加。随年龄增长,B1需要量增加,可能是利用率降低之故。,寄生虫感染、呕吐、腹泻、吸收不良及应激均增加VB1需要量。,VB1拮抗物,生鱼及霉变饲料中硫胺素酶破坏VB1,一、硫

16、胺素(维生素B1),对于大多数动物,硫胺素的中毒剂量是需要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动物VB1需要量一般为1-2mg/kg料。一般猪日粮可满足需要,不需添加,禽需添加。,一、硫胺素(维生素B1),4、来源,酵母、禾谷籽实及副产物、饼粕料及动物性饲料中含量丰富,瘦肉、肝、肾和蛋等动物产品含量丰富,一、硫胺素(维生素B1),二、核黄素 (维生素B2),(1) 结构 由核酸与二甲基异咯嗪组成,1、结构与性质,橙黄色晶体,味苦,有水、醇中的溶解性中等,易溶于稀酸、强碱中,对热稳定,遇光(特别是紫外光)易分解而形成荧光色素,这是荧光分析的基础。,二、核黄素 (维生素B2),(2) 性质,2、营养作用,VB2以FMN和FAD的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FAD为GSH-Px的活性所必需,因此B2与生物膜的抗氧化作用有关。,二、核黄素 (维生素B2),参与VB6、Try、VC、Fe的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