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实施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109897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实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实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导、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陈鹤琴先生:“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皮亚杰认知理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把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放在了工作的首位。一、区域活动的含义: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它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并考虑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它把活动室划分出相关的区域,并投放相应活动材料。制定相关活动规则,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区域,与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它的实践意义表现

2、在: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幼儿在操作区域中自己探索、发现、思考。有助于真正落实个别化教育。利用自由区域活动时间,在相关活动区域对有需要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有助于幼儿教育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集体教学后将操作材料投放相关区域,让幼儿轮流操作,以更好的落实活动目标。二、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区域活动:幼儿同一个时间里,根据兴趣选择进行不同的活动,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积累个体经验;按自己的方式自主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需求。集体活动:同一时间进行同一内容,主要是分享个体经验;激活思维,引导发现新问题;通过与老师同伴的互动获得经验。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区域活动和集中教育

3、活动是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两种组织形式,它都是为达到幼儿发展目标而采取的手段、途径或是载体。老师必须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确定适当的形式,要牢牢把握幼儿经验的连续性、获得经验的有效性,因时、因地、因教育资源而灵活运用,用最适合的和有效的组织形式来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推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的时候,可以依托或结合主题中集中教育活动内容,实现集中教学和个别教育的优势互补。如:绘本教育活动胡椒生长在哪里?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集体活动功能分析:胡椒生长在哪里这本图书的内容呈现的方式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而且幼儿在揣摩中引起探究的兴趣。老师认为引发幼儿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己判断与选择,

4、这一质疑的能力与学习方式有必要让每一个幼儿去提高与学习。因此老师利用集体活动的形式,激活孩子的思维,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同时也分享到别人的问题,这就是集体活动最能体现的功能。 目标:能围绕图书内容,乐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质疑,并与同伴分享。一、观看哑巴戏。教师将图书内容用放无声电影的方式呈现给幼儿阅读。二、寻找最喜欢的画面,并提出疑问。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讲述。2、幼儿各自对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内容提出质疑。3、同伴互动想办法解决幼儿在各自阅读中产生的很多关于绵羊的问题(实录):为什么他们身上都有卷卷的东西?为什么后面会着火?后面灰沉沉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用的夹子夹在身上看不清楚,落在地上的

5、看得很清楚?(对于这些问题,老师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个别区域活动放在图书角中。环境与材料准备:1、胡椒生长在哪里?若干本放于图书角中。 2、新增有关“孩子提出的相关问题的”一类图书。玩法:1、“推荐一本图书”,将胡椒生长在哪里?作为推荐书让幼儿继续阅读。延续孩子的需要。2、让不同孩子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图书角寻求答案。集体活动中尽管老师给孩子有自己阅读的空间,让每个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有限的集体活动时间无法让每个孩子得到满足与发挥。因此老师在给部分有共同问题的孩子进行小组合作探索的同时,不忘还有一些孩子需要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个别学习,因为每个孩子的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能力都各不相同,要在同样

6、的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并达成同样的目标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这是不太可能的。老师创设的图书角个别活动区,体现了既延续孩子的活动又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三、区域活动的类型:常规区域: 活动室常设区角,如:阅读区、沙水区、种植角、表演区、建构区等。角色游戏区域: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餐馆、等。特色区域:可以结合乡土特色,也可以是园本、班本特色的体现。如:美工区、 表演区、运动区等。主题区域: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的区域,如:科学区、益智区等。 区域设置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四、科学合理设置班级区域的要点:、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考虑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

7、其他教育,根据课程具体目标内容,拟定活动区的种类;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活动的性质定位,学习和游戏两者相结合; 、注意动静分开,避免区与区之间的干扰; 、 注意空间上的挖掘,规划教室的布局桌椅橱等的摆放,空间的布局等; 、安全性。各区域布局要力求畅通,避免绕道,行走时冲撞、推挤,比如教室门口不应该设置活动区。活动区中材料与活动区内容匹配,易于幼儿取拿方便。避免出现死角,尽量设置在教师视线范围之内。、区域之间要有适当的界限。教师根据活动性质不同,材料的提供不同,利用玩具柜、地毯、书架等现有设备,作为分界线,将教室分割成几个块面。五、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点:1、围绕教育目标、内容投放活动材料。2、

8、活动材料设计要针对年龄特点。3、投放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材料。4、活动区提供的材料要丰富,足够幼儿选择和操作。5、材料要具有趣味性。6、活动材料具有层次性。(材料的投放要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第一阶段,提供对应图;第二阶段,直接拼凑。7、挖掘可以废物利用的材料,多研究开发一些半成品材料或原始材料。8、鼓励幼儿、家长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9、利用好现有的幼儿操作材料。10、结合玩教具制作类活动,丰富幼儿园操作材料。总之,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要看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质量,教师在投放后的行为观察,与分析行为背后的所蕴含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推动与适时支持是很重要的。 六、区域常规建立具体步骤;1、选区

9、:A、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进入,开始活动。B、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区域,尝试不同的活动。C、选区时如遇到自己想玩的那个区域人数已满,则先选别的区,等人数空缺时再去玩。D、鼓励幼儿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在向老师救助。2、换区:A、幼儿需要换区时,先观察目标区域人数是否已满,如是,则轻声与哪个区的人商量,进行更换。B、在换区前应先整理好正玩的区域材料,并摆放整齐。C、建议幼儿在某个区域中的一项活动没有完成是不能换区,避免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3、活动进程中:A、幼儿在进区活动需要安静操作。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时轻声与同伴讨论。B、在未换区前不随便离开所在的区域,不将操作材料带到其他区

10、域。C、当活动中产生一些垃圾时(如美工区的剪纸),统一放到一个地方,不随意乱放。D、活动中遇到困难先与同伴商量,实在无法解决可救助老师。4、活动结束时:A、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指定的地方,以便老师评价作品及其他幼儿观察、学习和欣赏。B、每次活动后要坚持进行活动情况小结。1)新的材料投放中,幼儿独特的发现。2)幼儿操作时出现的观点,方法和不同结果。3)合作活动的结果,需要怎么改进。4)活动时发生的问题与解决不了的困难5)活动规则与操作发生矛盾需要修改的。C、活动结束后,幼儿将操作材料分类整理,收拾材料时注意看对应的标记。(五常法)七、区域活动的方式:方式一:专门的区域活动,即每周要求两个下午的活动时

11、间,教师必须设置五个区域以上,并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这个时段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活动区域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探索、操作材料中获得经验和发展,教师以观察为主,并根据观察情况随时调整适宜于幼儿的区域材料。方式二:区角自由活动,即:幼儿在入园和离园时间,利用设置的3-4个常规区域,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开展的活动。八、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目前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存在的几种指导方式有:被动反应,教师处于旁观状态,幼儿主动发起交往,教师仅仅以简单的话语应答,或是简单的肢体反应,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应。权威控制,规定活动的内容主题;分配角色,替代幼儿选择活动区;制止限制;一般指导:(询问、讲解

12、、提要求) ;深入指导:(协商建议、启发提问) 教师什么时间,是否要介入呢?假设是重复行为:可以等待、可以挑战、可以引导转移;假设是是探索行为:可以欣赏、可以提供帮助,也可以与之互动。假设是是单纯的动作技能性行为,有时应该允许幼儿的独自性练习;假设是是社会性的想象性行为,尽量给幼儿体验与人交往和合作的机会,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实例:帮助犹豫不决的幼儿进行活动。首先要了解他犹豫不决的原因,是害羞,还是唯恐活动区的小朋友不欢迎、他是不是想看看别人到底在什么?指导方法建议:了解他想干什么? 如何找到他需要的材料,主动和他一起找要用的东西。直接介入,你说要玩拼搭啊,这里有,让我们一起玩吧。如果他发现别人已经在活动了,自己不好意思走进去。教师可以跟他一起进区,然后他就可以自己去玩。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指导方式,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先行”的基础上,耐心等待幼儿的游戏结果,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指导对策,其实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并不仅仅是选择“等”与“引”,而是表达我们对儿童的一种尊重,对儿童发展的关注。让我们还孩子游戏的权利,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的自主性游戏中健康、富有个性的成长! 王素平2014-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