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生活十讲读后感3篇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05299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生活十讲读后感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生活十讲读后感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生活十讲读后感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生活十讲读后感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生活十讲读后感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生活十讲读后感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生活十讲读后感3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生活十讲读后感3篇篇一:生活十讲 生活十讲读书笔记 编导二班 吴谷丰 最近在看蒋勋所著的生活十讲,读罢感触颇深。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深受传统文学熏陶的知识分子对整个社会未来的关注以及对身处价值观紊乱年代的年轻一代的人文关怀。 我很喜欢作者在新伦理这一章中说的一段话:小时候,我们会为了一本同班同学忘掉的笔记,翻山越岭渡过淡水河送去他家,那时候淡水河桥很少,我要绕很远的路,从延平北路,迪化街,一直走到今天的大桥那一带,然后走过大桥到三重,到同学家,到现在那个记忆很深。我的学生说他们要找人上床真的好容易,可是我觉得他们的

2、爱好短浅,我好高兴我那个年代这件事是难的,所以会有渴望、有盼望,有期待,所以到最后会有珍惜。我的意思是说,“难”绝对是生命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我觉得这段话说的真好。什么事情让你太容易得到,就不会去懂得珍惜的。年逾古稀的老人也许对此的深刻体会可能我们这一代人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会越来深刻。现在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追求容易,都畏惧困难,见到困难就退避三舍,可是没有困难,我们就无法理解幸福,太容易就是会造成人生的不珍惜,这就是人生的真理。 作者同时认为,现如今整个社会都在变得物质化和商品化,所有人都在追逐利益,眼睛里也只有利益,仿

3、佛所有东西都可以拿具体的物质来衡量,这毫无疑问的是当代社会的悲哀。几天前看到一则新闻讲述道,一对老夫妇生养有四个儿子,然而四个儿子都不愿尽抚养老人的义务,并提出在老人去世后继承其所有遗产才愿意阜抚养的可笑要求来。难道说亲情也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么,我苦思不得其解。现如今的当代生活,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似乎忘记了去享受生活,而是完全被生活所奴役,被金钱利益所蒙蔽了双眼,忘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近几年来一系列典型社会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对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瞠目结舌。社会是由诸多因素组合起来的一个复杂体,有法律,有道德,有伦理,有文化,有宗教。等等。过于倾向于一种观点,或者是对某一种观点废弃,都

4、会造成对事件评价的失衡。我们心中要有一个天平,去衡量整个社会的平衡度,法律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如果缺少了道德的约束,一样是不可取的。如果说一个人做错了事情,我们是否会去深究他犯错的原因?并没有。我们只会一味的横加指责。2020年马加爵对同窗同学痛下杀手,我们只唏嘘于高校的天之骄子也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却没有人过问马加爵为何会这样做。如此的惨案,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我认为,内省能力不但是要依靠自身本省的修养素质,更需要倚靠教育。我认为,内省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如果说教育没有引导启发出一个人的内省能力,而最后却强烈要求一个人具有较高的内省能力,在我看来,这是不公平的。如果说这样的一个人杀

5、了人或者做了危害社会的事情,那这个社会上所有人都是杀人凶手和帮凶。杀人惨案发生后,从各个媒体的报道中得知犯罪分子马加爵的一切陈述。如果说我们用书中所述的因果来看这个问题,要改变“果”就要先改变“因”,如果我们对于“因”无能为力,那么得到的“果”也便是理所当然。2020年的寒假由于要找工作,马加爵没有回家,而邵瑞杰和唐学李早早就返回了学校。案发前几天的某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在打牌时,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了争执。其间,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样的话从邵瑞杰口中说出来,深深地伤害到了马加爵。邵瑞杰和马加爵都来自广西农村,同窗学

6、习、同宿舍生活了4年,马加爵一直十分看重这个好朋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邵瑞杰眼中竟然会是这样的评价,而且好朋友龚博居然也是如此。就是这句话使马加爵动了杀邵瑞杰和龚博的念头。这便是杀人惨案的“因”。怀恨在心的马加爵,一连杀了四个同窗好友,这便是“果”。马加爵固然可恨,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在大学中类似于有马加爵这种敏感心态的人又有多少,同学矛盾激化的例子我敢说不在少数。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第八章和第九章的内容。爱情是什么,是无微不至的体贴,还是寒虚问暖的关心;是在大雨中共撑一把伞,还是冬日里相互依偎取暖;是相敬如宾,还是狼狈为奸;是

7、互相保留自己的空间,还是整日整夜的腻在一起。谁又能真正说清?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都不一样,一个人的一生,有太多的事情能导致对爱情观的改变。高中的时候,我看到周围的朋友整天和另一半腻在一起,经常抱怨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没有办法和我们在一起厮混,网吧不去了,放学也不一起走了,跟身边许多的人都淡了,我们俩家离得近经常在一起吃饭所以我“有幸”的了解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他们总是吵架,因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女方哭的眼泪汪汪,男生苦大仇深的抽着烟叹气。说实话我是不明白的,两个小孩子在一起谈恋爱,又不是结婚,怎么这么多事呢?开心就好呗。但我总是旁观者,我并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心情,所以我敬而远之,爱情这

8、个东西,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只欣赏,并不靠近。爱情是什么,到底我也不懂,现在我又遇到了一个女孩,我很爱她,我想大概我有了爱情,和她在一起刷新了我的爱情观,让我真正明白如何去对一个人好,去爱一个人,这就是我的爱情。 性与爱能分开吗?这个观点总是有人争论不休,中国话就是这样,只要是观点,怎么说都有理。坚持能分开的人讲“爱是神圣的,爱是单纯的”坚持分不开的人称“爱发展到一定地步当然要有性,没有性的爱是不完整的。”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没什么发言权,我一直是中立派。对我来说,性与爱并没有什么必须不必须,我所坚持的就是顺其自然,一切随缘。最重要的是,我只是个孩子,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发言权。身边有朋友一遍一遍

9、的强调“女孩答应跟男孩吃饭就得上床,你不上床你干嘛去跟人家吃饭。”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难道在一起就是为了上床吗?社会发展的太快,经济增长的太快,我们的思想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而身为90后尴尬的一代,思想貌似前卫,却又带有保守,对于这种挑战人们观念的问题,我们无法真正的说出个所以然,顺其自然吧。然而,对于在本书中作者所阐述的一些观点,我却不敢苟同。 首先,作者在第一章中阐明自己的观点是现如今的高考制度缺陷,导致一大批孩子空会盲目的学习,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大量缺失,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学生,熟练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却在把时间运用在除了学习之外的社会生存的

10、技能上,这样的人,往往步入社会后,可以比学习好的学生更加如鱼得水。 我,并不认同。 我无法否认现如今的高考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它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的目标中带有了一定功利性。然而从宏观角度来看,高考制度已经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所有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步入大学的公平性。你越努力,考上好大学的几率就越大。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又有多少富二代官二代早早地将名牌大学的位置占据,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又有什么机会呢。除此之外,我也认为作者将论调定的未免太过生硬,将极少数的例子定位为大的论调。在我看来,并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就不懂得人情世故,做人的道理,相反的,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因为懂得以史为鉴,才会明得失,

11、知兴退。篇二:第十讲 写读后感 第十讲 写读后感 标题: 一、简要介绍所读书名,谈总的感受 二、概括文中内容(略写); 三、根据内容谈感受感想(详写);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谈感想(详写)。 四、总结全文,强调感受点/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及同学的故事。 当我读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心里感触很深。正因为这句诺言,才使父亲有了坚定的信念,用双手进行了长时间的挖掘。就算一天半没吃、没喝、没睡

12、,到处都是血迹,父亲也丝毫没有放弃。也正因为这句诺言,才使儿子与父亲的信念同样坚定,儿子在瓦砾下忍住了因缺水、缺食带来的折磨,顽强地活了下来。尤其是在被父亲发现后,他又做出惊人之举,那就是让同学们先出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读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父亲挖掘了38小时,儿子等待了38小时,他们用共同的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信念,虽然在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巨大作用,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上有坚定的信念,一定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从前,我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连想都不想,直接跑去问妈妈,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爱思考的坏毛病

13、。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能轻易放弃。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难题,不知从何入手,一生气便把本子放到一旁。这时,我想起了父亲在其他家长绝望地离开后苦苦挖掘的身影,于是我重新拿起本子,仔细分析,不一会儿,就解出了这道题。 学习如此,生活也是这样,如果每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又不轻言放弃,那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难题呢?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砰一叭!砰一叭!爆竹声,震耳欲聋。今夜的天空多么美丽,红的、绿的、黄的焰火在空中飞舞着,远处不时泛出一道道红光?因为今天是除夕!但美丽的夜晚,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和爆竹的轰鸣,都没有使我从悲伤中摆脱出来,因为那卖火柴的小女孩震撼了我。即使在这欢乐的

14、气氛中,我的泪水还是止不住往下流。 我仿佛看到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我的面前。她那又冷又饿的可怜样子使我心如刀绞;我仿佛听到小女孩叫卖火柴的声音,那凄凉的声音像一支利箭戳人心碎。我仿佛又看到蟋缩在冰冷墙角下瘦小的身躯,仿佛又看到小女孩向点燃的火柴投去渴求的目光。“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想:要是小女孩和她的奶奶“飞”到我们国家来,那一定会得到无限的幸福,吃得饱,穿得暖。啊,你们来吧!来吧!大家欢迎你们。 但是,我这天真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在她们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里,等待她们的将是贫困与剥削,痛苦与死亡。穷人渴望自由

15、的愿望是无法成为现实的。所以“她死了,在大年夜冻死了!”看了这撕人心肝的话语,我不禁痛恨资本主义的残酷,是这种罪恶的社会夺取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命。 这时,一阵猛烈的爆竹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起身走到了门外,“瞧,天女散花!”听到这欢呼声,我不禁仰望天空,当彩色的焰火升到美丽夜空的瞬间,我仿佛看到小女孩和她的奶奶在红红绿绿的焰火中站着,幸福地微笑着。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圆明园那昔日的光辉哪去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哪去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哪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哪去了?那热闹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哪去了? 原本华丽的圆明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那是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的瑰宝与精华呀

16、!好几代帝王的梦想和人民的心血呀!惋惜之余,问题悄悄爬上了心头,为什么英法联军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毁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去制止呢?思考再三,答案是:当时的清政府太弱,太弱,弱到不堪一击。想管?却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的毁灭。 1904年,在我国东北地区,爆发了一场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在第三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是日本和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打仗。为什么日本和俄国敢在我国土地上打仗呢?因为我们中国太弱,太弱。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珍藏有中国的文物近百万件,流失在民间的就不计其数。 惋惜、愤怒之余,我一定要立志好好学习,掌握本领,把祖国失去的,全部拿回来,而不是花高价买回来。同学们,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的明天,加油吧! 这是一篇构思奇巧的读后感。文章的开头,小作者连续用了五个设问,构成了排比,十分有气势,震撼人心。然后具体谈感想,说体会。结尾表达决心,发出号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