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5.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98799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5.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5.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5.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5.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5.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5.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5.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5.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及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高考题组】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3全国卷T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解析】选D。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标志,它标志着国家权力由国王手中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英国以此为契机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它是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中的重要一环,“英

2、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英国皇室的延续性,体现这个政权的合法性。A、B、C的说法都无法体现这一历史现象的目的,故选D。2.(2013海南单科T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中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批文没有加盖国王的印章

3、是不合法的,所以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国王印章而拒绝支付的事,故选D。3.(2013江苏单科T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解析】选D。A是1688年,B是1689年,C是18世纪前,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前,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

4、的提高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需要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4.(2014全国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

5、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解析】从目录A来看,1972年版的世界史教材在叙述近代史时是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第一章讲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提和经过,从目录B来看,2011年版的世界史教材近代史编则是从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讲起的,第一章讲述了西方的商业革命、文

6、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等重大事件。所以两份目录的最大不同是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划分不同。第一问可回答之所以对世界近代史开端有不同的认识,究其根源是所持的历史观不同,目录A体现的是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目录B体现的是近代化史观。历史观的更新会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2年”和“2011年”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答案:示例: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

7、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考点二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5.(2015福建文综T20)图9、10、11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解析】选B。题干前两图反映了美国邦联政府经费不足、严重受制于各州,后一图反映了美国邦联议会据此提出通过立法提高议会权力的设想。由此判断

8、:A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体现了邦联制的弊端和改进对策,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正确;C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信息,错误;D的说法不符合图9、图10的信息,错误。6.(2015北京文综T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解析】选A。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有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但如果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

9、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所以,A符合题意。根据美国宪法和美国政体的运行机制,B、C、D不正确。7.(2014海南单科T12)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 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解析】选B。材料显示“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与征税无关,故A错误;依据材料中“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 000万美元结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说明邦联政府权力较弱,故B正确;依据所学,当时邦联政府已经获得各州的承认,故C错

10、误;材料只是说明邦联政府权力,没有提及各州分离的信息,故D错误。8.(2014安徽文综T19)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解析】选D。A表述不正确,材料说明“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B表述主体不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统治者的状况;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大,但受到体制的制约,仍然实行民主政治而非如君主一样专制独裁。9.(2013全国卷T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

11、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解析】选D。具体解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宪法确立联邦制,1789年宪法正式生效排除B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与题目考查点不符排除C美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D美国建国之初的邦联体制无法稳定统治秩序,因此需要“彻底变革”正确【备选真题】(2014北京文综T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

12、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A.B.C.D.【解析】选D。在邦联制下,邦联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也不是立法机构,它的决议需要征得各州同意,因此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正确。联邦制实行联邦政府和地方各州分权的原则,既保持了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又能发挥地方的主动性,联邦并未剥夺各州的自主权,错误

13、。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各州关税壁垒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正确。联邦政府有统一发行货币的权力,这有利于国内经济秩序的有序和稳定,正确。故D正确。【预测题组】1.“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其“收效”主要体现在()A.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解析】选B。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不是光荣革命的主要影响,故A错误;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体现封建专制的结束,故B正确;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在18世纪中叶,与光荣革命时间不符,故C错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是在1832年议会改

14、革之后,时间不符,故D错误。2.鉴于当年邀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教训,议会在授予威廉和玛丽王冠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即权利法案。议会此举要求国王的活动须遵从()A.国家法律B.历史传统C.政府决策D.自身实力【解析】选A。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要求国王的权力必须受法律的制约,故A正确;国王的活动遵从历史传统与权利法案不符,故B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仍然把握行政大权,故C错误;英国国王的权力呈逐渐减弱趋势,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故D错误。3.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

15、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B.重视分权制衡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D.建立了责任内阁【解析】选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只涉及了中央和地方之间、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体现不出猜疑,故A错误;分权制衡体现了猜疑,故B正确;1787年宪法并未建立中央集权政治,故C错误;1787年宪法并未建立责任内阁,故D错误。【拓展延伸】美国总统制的特点总统不由议会产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议会除行使弹劾权之外,不能以通过不信任案的方式迫使总统辞职。总统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有限的否决权,但不能解散议会。总统是政府首脑,政府中的部长、阁员等都是总统的下属,均由总统按法定程序任免,均向总统负责。政府成员包括总统都不能兼任议会议员,议会议员也不得兼任政府成员。4.美国联邦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联邦清洁空气法案,“根据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