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4节 化学综合实验课下限时集训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97766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4节 化学综合实验课下限时集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4节 化学综合实验课下限时集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4节 化学综合实验课下限时集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4节 化学综合实验课下限时集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4节 化学综合实验课下限时集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4节 化学综合实验课下限时集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4节 化学综合实验课下限时集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化学综合实验(限时:45分钟)1(2015重庆高考)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图1图2(1)仪器D的名称是_。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_。(2)打开B的活塞,A中发生反应: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稀盐酸的速度宜_(填“快”或“慢”)。(3)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_。(4)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

2、l并释放出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_。(5)已吸收ClO2气体的稳定剂和稳定剂,加酸后释放Cl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_,原因是 。图32某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对Fe3与I的反应进行探究,实现Fe2与Fe3的相互转化。(1)该同学最初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如表所示:编号操作现象先向2 mL 0.1 molL1 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先向2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0.1 molL1 KI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

3、,溶液变成血红色;滴加KI溶液后,血红色无明显变化实验的现象为_。写出FeCl2溶液与新制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该同学分析了导致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如表所示:编号操作现象向2 mL 0.1 molL1 KI溶液中滴加1 mL01 molL1 FeCl3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滴加FeCl3溶液后,溶液变成黄色;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根据实验,该同学认为Fe3有可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结合实验现象用简明的文字说明他得出上述结论的理由:_。(3)该同学认为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根据实验中现象得出的结论。请补全表中的实验方案

4、:编号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向2 mL 0.1 molL1 KI溶液中滴加1 mL0.1 molL1 FeCl3溶液,_(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Fe3有可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查阅资料知,参加反应的Fe3与I的物质的量相同。该同学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分析了实验中加入KSCN后溶液变血红的原因,认为Fe3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_。3(2016泰州模拟)锌浮渣主要含Zn、ZnO、SiO2、Fe2、Cd2、Mn2,工业上可通过控制条件逐一除去杂质以制备超细活性氧化锌,其工艺流程如图1: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锌浮渣利用硫酸浸出后,将滤渣进行再次浸出,其目的是_。(2)净化是为了将Mn2转化为

5、MnO2而除去,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90 时,净化溶液中残留铁的浓度受pH影响如图2。pH值较小时,虽有利于Fe2转化为Fe3,但残留铁的浓度仍高于pH为34时的原因是_。图2(4)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填化学式)。(5)碳化在50 进行,“前躯体”的化学式为ZnCO32Zn(OH)2H2O,写出碳化过程生成“前躯体”的化学方程式_;碳化时所用NH4HCO3的实际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倍,其原因一是为了使Zn2充分沉淀,二是_。4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装置,以探究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6、(2)写出试剂Y的名称:_。(3)已知:通入一定量的Cl2后,测得D中只有一种常温下为黄棕色的气体,其为含氯氧化物。可以确定的是C中含氯化合物(盐)只有一种,且含有NaHCO3,现对C的成分进行猜想和探究。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存在两种成分:NaHCO3和_;假设2:存在三种成分:NaHCO3、_和_。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试管、小烧杯。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固体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步骤2:步骤

7、3:(4)已知C中有0.1 mol Cl2参加反应。若假设1成立,可推知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2016云南统考)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FeS2和少量FeS(假设其他杂质中不含Fe、S元素,且高温下不发生化学变化),它是我国大多数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黄铁矿石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将m1 g该黄铁矿石的样品放入如图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4FeS7O22Fe2O34SO2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处理: (1)鼓入

8、空气的作用是_。(2)反应结束后乙瓶中的溶液加入足量H2O2溶液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H2O2可以看做是一种很弱的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3)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列出表达式即可)。实验二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4)中,若用铁粉作还原剂,则所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_。(6)某同学一共进行了四次滴定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25.0025.0320.0024.97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稀释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c(Fe2)_。参考答案

9、与解析1.解析:(1)仪器D是锥形瓶;安装F中导管时,应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所以应选择装置b。(2)为使ClO2被充分吸收,必须控制ClO2的生成速率,因此滴加盐酸的速率宜慢不宜快。(3)F溶液中的颜色不变说明没有Cl2通入,即Cl2被装置C所吸收。(4)参加反应的离子有ClO和H,生成的微粒有Cl和ClO2,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因为ClO2的性质与Cl2相似,所以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利用此性质可以验证是否有ClO2生成。(5)稳定剂相对于稳定剂,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答案:(1)锥形瓶b(2)慢(3)吸收Cl2(4)4H5ClO=Cl4Cl

10、O22H2O验证是否有ClO2生成(5)稳定剂稳定剂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2.解析:(1)Fe2和SCN不反应,加入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2Fe2=2Cl2Fe3,Fe3和SCN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2)I2溶解在水中呈黄色(因浓度较小),所以可测Fe3把I氧化成I2。(3)因为Fe3把I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在CCl4中呈紫色,生成的Fe2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4)当把Fe3和I等物质的量反应后,加入KSCN溶液后仍变血红色,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即2Fe32I2Fe2I2。答案:(1)滴加KSCN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加入氯水后溶液变

11、成血红色2Fe2Cl2=2Fe32Cl(2)溶液变成黄色,推测生成了I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编号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再滴加淀粉溶液(或CCl4或铁氰化钾溶液)预期现象:溶液变蓝(或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紫色;或生成蓝色沉淀)结论:Fe3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和Fe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2Fe32I2Fe2I23.解析:由工业生产流程可知,锌浮渣主要含Zn、ZnO、SiO2、Fe2、Cd2、Mn2,加入稀硫酸浸出过滤,得到滤渣 为SiO2,净化 加入(NH4)2S2O8溶液,pH5.4是为了将Mn2转化为MnO2而除去,过滤得到滤渣 为MnO2,滤液加入H2O2氧化Fe2为Fe3,调节溶液pH,Fe3生成FeOOH,过滤得到滤液中加入锌置换镉,过滤得到的金属为Cd,滤液中加入NH4HCO3碳化,得到(NH4)2SO4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