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高中历史(上海教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097721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7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文档}高中历史(上海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实用文档}高中历史(上海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实用文档}高中历史(上海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文档}高中历史(上海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文档}高中历史(上海教材).(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分册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汉穆拉比法典是汉穆拉比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得益于楔形文字而保留下来的古代宝贵文献。汉穆拉比制

2、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第2课 古代埃及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

3、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古代埃及人最初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以后,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第3课 古代印度吠陀时代和种姓制度约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

4、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障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的创立和发展(经典,创立人,时间,地点) 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相传佛教创始人为悉达多。 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有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删)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美洲大陆地域辽阔,物产丰绕。作为古代美洲大陆的居民,印第安人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玛雅文化

5、 玛雅人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阿兹特克文化 (删)印加文化 (删)第5课 古代黑非洲 (删)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特征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古典时代”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在古代希腊人建

6、立的众多城邦中,影响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雅典。雅典城邦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它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是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公元前5世纪以后,尤其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为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

7、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第七课 希腊古典文化史诗与戏剧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建筑艺术(删)哲学与史学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及历史欧洲历史学的源头也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一词就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的。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伯河

8、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山林牧场丰饶,适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孕育了古代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公元前30年,继恺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以后,罗马人继续对外扩张。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盛极而

9、衰,并且迅速演变成一场波及帝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危机。公元395年,在危机的冲击下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第9课 罗马法体系十二铜表法罗马共和国建立以后,罗马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的意识不断提高。公元前451年至公元前450年,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了12个法表,并将全部条文刻于12个铜牌之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因而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

10、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它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公民法”与“万民法”(删)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世界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时间:公元6世纪前后地点:阿拉伯半岛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典: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阿拉伯帝国 (删)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删)第11课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删)攻占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穆罕

11、默德二世亲率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5月末,奥斯曼军队经过激战,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死于乱军之中。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帝国的统治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尚未完全中断,但是长期的战争,以及帝国政府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第12课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产生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采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

12、,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实力坐大,王国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等级君主制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

13、式,贵族和市民等阶级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第13课 王权与教权(删)第14课庄园和城市中世纪庄园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合,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14、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都相当有限,平均人口仅为数千人。一直到14世纪,一般大城市也只有2万余人而已。由于空间狭小,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脏乱,一旦遇到大规模瘟疫,便会迅速蔓延。中世纪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不断,争斗时起。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得主要政治目的之一。由于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因此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手中,城市自治斗争就是要夺取这些权力。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第二分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始农耕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

15、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姜寨遗址所呈现的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