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7955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 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1、什么是意识? 2、什么是无意识? 3、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4、生物节律的周期性和意识状态。,1、什么是意识?,意识,觉知,高级心理官能,心理状态,2、什么是无意识?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潜意识:指在当前并没有意识到的信息,但它保持在记忆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提取出来。,释梦,自由联想,无意识的常见表现 1、无意识行为:自动化的行为不受意识控制。边交谈,边骑自行车。 2、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事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盲视:脑损伤病人尽管“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

2、激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1、意识的局限性:同一时间进入人的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许多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刺激并不能被意识到。 2、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有时候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不存在的东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构建自己的意识内容。 幻听”、“幻视”现象。,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人体的生物节律:指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 如:通常人的各种生物节律都是1天或为一个星期;梦的周期大约为90分钟;女性的月经周期为28天等。,为什么夜间比白天疲劳?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活动会影响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该激素有镇静作用,会增加

3、机体的疲劳感,而白天的光线会激活视交叉,抑制松果腺的分泌。,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睡眠与梦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睡眠现象: 睡眠是与觉醒交替出现的生理状况,是最重要的生物节律之一。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将睡眠划分为以下阶段:,睡眠过程(阶段): 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约10分钟。 偶尔会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约20分钟。 脑电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出现睡眠锭。约40分钟。 深度睡眠阶段,以大多数波出现为标志。 快速眼动睡眠:前四个睡眠阶段之后进入的一个阶段。此时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

4、变,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眼球移动,伴随梦境。,SWS,睡眠的功能: 恢复论 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或睡眠的某个成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生态学理论 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随着生物进化,睡眠演变为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一个中性环节,是正常脑功能变化的一部分。,睡眠障碍: 失眠个体无法控制自己的睡眠,发生入睡困 难或不能保持睡眠的现象;有多种表现:难以入睡、容易惊醒、时睡时醒、早醒;约40%的成人报告有过失眠的经历; 失眠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通常女性多于男性。 嗜睡症一种遗传

5、障碍。 梦呓睡眠中说话,通常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 梦游睡眠时走路,多数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阶段,因此不容易被叫醒。,梦的概念与事实,定义: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一种不随意(无意)的想象活动。,关于梦的“事实” 1、每个人都会做梦吗? 梦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2、身外之事能否成为梦的一部分? 3、梦能预示未来吗? 梦是潜意识愿望的表达吗?,一些常见梦境:追击,迷路、高处坠落、当众出丑、受伤、飞翔、开车、牙齿掉落、裸体、性梦等。,“梦境是人类面临死亡威胁时表现出的应对行为,现代人做的这些梦大多是对远古时期人类求生欲望的继承-安蒂列文索教授 芬兰图尔库大学,1、精神分析:梦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

6、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它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观点: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将个体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梦的解释,(2)催眠,什么是催眠(术) 催眠师在特殊情境下, 采用一定诱导方法,使人进入催眠状态。 1、一种似睡而非睡的意识状态,既与清醒有异,也与睡眠不同。 2、由催眠师的诱导而形成。 3、催眠状态下,有意识活动水平降低,潜意识活动水平活跃。,催眠的一般步骤: 让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外界干扰减到最小; 催眠师要求被试将注意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

7、暗示被试的感受或体验(催眠诱导语有三个特征:声音平和,语意单调,语句重复); 给予被试暗示,让被试按照催眠师的指示去做一些事。,容易被催眠的人 平时喜欢沉思幻想,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想象力丰富; 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不易为外界刺激分心; 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希望从催眠中获得新鲜的意识经验; 有过意识分离的经历。,对催眠的解释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 催眠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被催眠的人在催眠中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意识功能分离 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在催眠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

8、功能正常,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3)白日梦,含义: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志努力的意识状态。 产生:基于个体的记忆或想象自发产生的, 属于一种暂时性的逃避。 内容:对没有实现的目标或愿望的思考和想象(成功或失败)、攻击或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等。,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下面问题: 1. 图上写着什么数字? 2. 它们的总和是多少?,6,7,5,9,请大家再回答2个问题: 1. 图形的颜色有哪些? 2. 图形的形状有哪些?,2、注意与心

9、理过程,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伴随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特性。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并始终伴随着心理活动的全过程。,注意,3、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是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但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并伴随某些特殊的动作: 选择性运动感觉器官的朝向反应。 无关运动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多余动作的产生,4、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保持功能 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使人的心理活动较长时间的保持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直到任务完成。 调节和监督功能 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10、提高人的意识觉醒水平,对我们的心理活动进行监测,并决定是继续将注意维持在一个事物上,还是转移或分配注意。,5、注意的分类,不随意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分配性注意,注意的性质,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1、不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人和动物都存在。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新异性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2)人本身的状态 需要和兴趣 情绪和精神状态 知识经验,2、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受人意识的调

11、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 注意。 随意注意的条件 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对兴趣的依从性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对人格的依从性,3、随意后注意 从随意注意转化而来,指既具有目的性, 又不需要做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的直接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4、选择性注意: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一种的刺激。,5、持续性注意: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和活动上,也叫做注意的稳定性,6、分配性注意 个体在同一时间内把注 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一、 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1)过滤器

12、理论(1958年 Broadbent 双耳分听实验) 注意的选择性是信息加工系统在同一时间内对信息加工的资源有限造成的。注意就像过滤器一样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瓶颈。受到注意的信息能通过过滤器,而未受到注意的信息则被排除在信息加工系统之外。,(2)衰减理论(1964年 Treisman ) 当外界输入的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被注意或被追随的信息能完全通过,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也能通过,但在强度上出现衰减。该模型指出,不同刺激类型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容易被激活,从而接受进一步的信息加工。,(3)后期选择理论(1963,Deutsch) 通过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收集的信息都可进入

13、高级分析水平进行处理,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刺激输入,感觉登记,检测装置,短时记忆,反应,(4)多阶段选择理论(1978,约翰斯顿等) 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这一理论有两个主要的假设: 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越多; 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该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由于强调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所带来的难题,(二)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1、认知资源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把注意看作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观点: 1、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就得不到加工,因此就未被注意 2、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2、双加工理论: 在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将认知加工分为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观点: 1、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进行加工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意识控制的加工经过大量练习,可以转化为自动化加工。 2、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二、注意的神经机制,注意,朝向反射,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大脑皮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