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案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例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60680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8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销案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营销案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营销案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营销案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营销案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销案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销案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销案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 例 营销案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 例 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例锋尚左岸公社营销创新案例 在北京三四环路之间,紧临中关村西区,借势北大清华的学区概念,土地供应量很大 的万柳地区是京城仅有的两块均价最高、楼盘最多、开发商竞争最为短兵相接的地段之 一(另一块在 CBD 国贸商圈)。这里汇集了数十个高档住宅、公寓、写字楼项目,其中有 两个相距不到 500 米的项目分别在公寓和写字楼里以“搅局”著称,它们就是用“告别 空调暖气时代”来哗众取宠的锋尚国际公寓和以“愤青时代的甲虫崇拜”为标志的左岸 工社。 张在东经营的锋尚、林涧经营的左岸有很多共同点:都是地道的中国人用

2、外国人的 先进科技或理念给中国人盖房子;都是学建筑出身,初出茅庐;在想法和做法上都偏左, 走特立独行路线,因此都是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将自己的产品印在人们脑海 里锋尚令人不看不明白地告别空调暖气时代和左岸怪异的甲虫标志吸引了大量的 眼球;然而他们又都比光炒概念的要聪明和负责任得多;它们的推出价都是万元以上走 高价高质高附加值路线;他们都被我们谈论得很多,毁誉参半,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火爆 的销售业绩:锋尚开盘 3 个月卖掉三百多套,创下了万柳地区最高的销售率;左岸则不 仅底商拍出了京城最高价且签约率也超过了 70%。 他们在房产营销中的创新在带来争议的 同时也给业界带来了更多的启迪。请看本期“锋尚

3、、左岸工社营销创新案例” 1 定位 潘石屹曾经说过,自己成功的秘诀是永远为少数人盖房子,这一点很被张在东、 林涧认同,他们开发的都是小众产品。但是在茫茫人海之中,这些少数人究竟是谁?如 何找到他们再让他们来甘心情愿地来买自己的房子呢?锋尚和左岸不约而同地选了一条 在国内无经验可循的路子走,他们革住宅的命,革写字楼的命,引进在西方也属先进和 另类的理念,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做法有两大好处:一是风险全在前期过程里, 历程虽然荆棘密布,但只要你练就真功夫闯过来做出来了,营销的风险就会比较小,因 为在短时间内别人无法克隆;二是另类的定位使项目广告切入点好找可做文章的地方也 多,更容易吸引眼球。 锋

4、尚选定的少数人主要是海归派至少是出过国的,因为张在东认为只有去 过国外, 知道人家这种高舒适度低能耗的房子有多好的人才会相信他所承诺的美好生活, 当然这样的人也是比较有经济实力的一族,买得起一万多一平米的锋尚。不过张在东也 承任,为少数人盖房子是被逼出来的。 作为北京锦绣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锋尚实际上是张在东运作的第二个 楼盘了,第一个就是和锋尚 DEF 座对称而立外表没什么不同的锦绣大地一期 ABC 座。说 来难以启齿, 当时锦绣大地一期开盘以后火了没多久就成为万柳地区最卖不动的楼盘, 4 个月才卖了 20 套,所以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张在东,只知道锦绣大地。那么为什么不到 半年时间

5、,当张在东再次以锋尚老总身份出现的时候便被参观的人踏破了门槛?这过于 富有戏剧性的上下集让人们疑窦丛生败军之将何以言勇?更何况摇身一变竟从最 差升到最好?对于这段故事张在东一直讳莫如深, 记者很幸运成为他第一个解密的对象。 2003 年 3 月 27 日在锋尚最后一批业主入住前两天, 张在东认为他的革命已经到了六盘山 (离成功很近了),终于可以吐露实情洗刷冤屈了。 原来,锦绣大地开发的初衷是想做毛坯房,因为项目不大又是初试牛刀,所以张 在东想采用低价策略速战速决早开盘,低开高走,尽早回收资金。因此爆出整个 万柳地区最低开盘价 5900 元平方米。在短暂沉默之后,投资置业者纷至踏来。张在东 正要

6、启动随行就市的涨价策略,股东不干了,眼瞅着旁边的楼都是七千多一平米,自己 一点点涨, 太赔了!张在东经不住埋怨, 按股东意思把房价一下子涨到6900元平方米。 , 以他多年学习积累的房地产营销经验,他深知这下死定了楼价必须逐步拉升,让 那些先投资的人感到买得值,让后来的人觉得值得买。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 明白过来的股东们再请张在东出山时,锦绣大地已经一败涂地。这种战略性的失误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是致命的不仅名声扫地而且回天乏术。降价是死,涨价更是 死,张在东索性跳出来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我卖碗卖砸了,给它加一个盖,卖罐 儿行不行呢?在这个起点上一切都可以重新打鼓另开张。 ” 他托出了自己一

7、直想做的高舒 适度低能耗住宅的底牌,更辅以全进口的顶级精装修,把它从毛坯房变成超五星级公寓 彻底走出原来的阴影。 为了鼓舞士气,2001 年 8 月 18 日张在东召集全体员工开了个“秋收暴动”誓师大 会,将再次启动的锦绣大地二期更名为锋尚国际公寓,用“告别空调暖气”这句让人想 不到猜不透的话做宣传词,然后就带着几位骨干到欧洲考察去了。几个月后,请来一队 外国专家,带回来一堆材料样品,转观念、动手术,最便宜的房子变成最贵的房子,又 开盘了。这一回起价 10400 元平方米,一下子蹿到了当时万柳地区的最高点。 与张在东比起来,林涧经营的左岸工社就没那么多故事了,既然这块地海淀区规 划立项就是写字

8、楼,只能在写字楼上做文章。北京的写字楼很多,给国企的办公楼,给 外企的超级甲 A 写字楼,给小企业的简易写字楼,应有尽有。说到高档豪华、国际化、 智能化更是强手如林,东边的 CBD 和中关村西区都各有几个超级项目即将破土,再加上 这几年 SOHO 跟着抢生意,弄得很多小公司都不租写字楼去买商住找到定位明确 的少数人并不容易。好在这块地在中关村,林涧一直觉得中关村更应该突出的是百年学 区的人文和文化特征,而不是 IT 高科技。所以他从立项开始就确定了每步都不离为读书 人盖写字楼的即定方针。由于开发面积仅有三万平方米,这个社区里的业主自然不会是 太大的公司,林涧将它定位于有读书和文化情节的民营中小

9、企业,他认为,这样的企业 最需要两方面的资源:客户和高级员工,而写字楼的内部环境可以对吸引客户和留住员 工起到很强的辅助作用,因为老板要给客户看,他的公司是一个正规有实力有品位的公 司;还要满足他的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浪漫追求而死心踏地爱自己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 会考虑写字楼的品位、性格而非单纯的价格,才不会为了省钱和转型方便而买商住楼。 这听起来真的是少数人的写字楼,但林涧认为从长远看,这种类型的公司在未来将是主 流企业,而市场上为他们特制的写字楼却几乎没有,所以左岸的好日子应该在后头,在 这块供小于求的市场上,经营风险实际上很小。 2 设计 去年锋尚在北京传得最热的时候,大家都说那是高科技节能

10、住宅,可是张在东却说 那是高舒适度节能住宅。因为他认为他并没有在技术上做太多创新,而只是在设计上进 行了创新。外面人觉得他应用了那么多新技术运行起来风险太大,实际上他只是把国外 许多已经被成熟应用多年的技术移植过来创造性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适合北京气候特 点的住宅,每一项技术都并不尖端。张在东认为,项目前期设计就是房地产企业的 RD。 既然说了要告别空调暖气,锋尚就必须做出经得起岁月考验的恒温住宅,这样的住宅在 欧洲虽然已经试验了二十年,但在中国却是闻所未闻。在水泥墙外加上保温隔热层维持 恒温,把水管埋在楼板里靠水温调节室内温度但只是这样也没什么了不起,张在东 搜肠刮肚地找出了多年实践沉淀下来

11、的全部精华, 在设计中集纳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 比如新风系统、垃圾处理系统、中央吸尘、中水处理、全循环热水等,甚至在楼顶上安 装了擦窗机,这些用尽心思的产品设计不仅完善了恒温住宅的生活品质需求,用机器代 替人工劳动降低了投入使用后的物业管理费用,而且形成了专属于锋尚的技术门槛,这 样在营销宣传时才敢说自己是全世界最好的住宅。 自称学房地产营销的时间比学建筑设计的时间还长的张在东摸透了消费者的心思, 他明白要想实现天价销售的目标,不能光是埋在墙里的管子多好,客户是外行,你要给 他们实实在在有价值的装修产品说明这么多钱花在哪儿了。锋尚很好地迎合了中国人崇 洋的心理,精装修的所有产品几乎都是来自国

12、外顶级专业厂商的订做产品,一套厨柜就 值 40 多万, 一个马桶刷都上千元。 要是按锋尚精美使用手册里那些名牌的市场价算下来, 张在东赔死了,可他自得地笑着说,因为这些顶级的企业也想找缝隙打入中国市场,所 以他总是接触三甲企业,让他们自相压价,坐收渔翁之利。 写字楼的定位决定左岸的设计要点完全不同于锋尚。对左岸来讲,要保证不偏离 为商人里的读书人盖写字楼的轨道,只要坚持两点就足够了:拒绝暴发户和投资客,去 繁就简,做一个比较纯净的企业社区,给喜欢读书喝茶的少数企业家和他的员工们一个 放松四肢、充实头脑和寻找心情的另类工作环境;说这些人听得懂的话,找对他们的密 码吸引他们的眼球。据林涧说,他会审

13、查和筛选每一个想要进来的企业,是否对位,他 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曾拒绝过一位带着几个亿上门想买下左岸三层楼的投资客。而为 了实现有书读、有咖啡喝、有健身场所的基本架构,左岸牺牲掉了一些利润,引进了新 华书店、中体倍力健身和雕刻时光咖啡屋。林涧希望用反商业操作的方式以有形的企业 把无形的定位固化下来,以吸引真正适合这个环境的企业。 伴随这个与众不同的定位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细节创新,比如说左岸工社这个名字 是巴黎塞纳河左岸一处人文气息浓郁,哲学家、艺术家等社会名流聚会交流的场所。工 社即工作社区。这个名字给中型企业虽有点牵强但代表了一种理想中的境界,也算师出 有名,而且这个左包含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简

14、单执着,正是林涧为这个定位找到的最适合 的建筑风格。他认为现在很多写字楼都打高智能化的牌子,工作环境的智能化程度与工 作于其中的人的智力程度并非正相关关系,正如傻瓜相机不是给专业人士用的一样,那 些真正需要智能化空间的企业完全有能力自己设计和建立最合身的智能系统,所以左岸 只为他们提供基础的接入条件,把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业主。于是我们看到左岸完全没 有装饰性符号的外立面、裸露的吊顶内容和水泥地面,极度浪费着空间的现代主义样板 间,他们还为业主准备了实现这种风格的设计公司和装修队。你先别管搬进来的企业会 不会这样使用它,至少从理想上他们是想这样,他们已经追求过了,这就够了。 3 广告 锋尚颇为得

15、意自己在宣传上的三板斧:告别空调暖气时代、按套内面积售房和紧 急招收共产党员。锋尚负责宣传的副总徐岩曾对记者说:“我们其实根本用不着做太多 广告房子也能卖完,万柳本来就招人,每天有很多想在中关村置业的人在这里转,锋尚 和别的楼盘站在一起就好像美女与恐龙,你说你会选哪个?”但张在东却否定了这种说 法,他认可毛主席语录:一靠枪杆子,二靠笔杆子,两手都要硬。因为即使再美的美女 也有供求比的问题,还是可以通过知名度的提高收获更高的身价。房地产企业打广告也 受 2%上限的控制,超过这个比例就要从税后利润里出,就这么多广告款,张在东的策略 是集中优势兵力,以三倍于对手的投入打歼灭战。锋尚开盘时正值中关村电

16、脑节,有人 上门来推销路灯竿上的条幅广告,问张打哪一段,结果张在东一口气把整条街全包了, 连每年必做的联想这回都得靠边站。电脑节 25 天正是锋尚开盘之机,从白石桥到清华西 门,从万泉河到土城,所有的灯竿上都是“告别空调暖气锋尚国际公寓” ,从此中关村这 个目标客户群最集中的地段上没有不知道锋尚的人了。然后锋尚力排京酒,拿下北京电 视台北京新闻与中央台新闻联播之间最贵的 5 秒标板。同时在北京广播电台的交通台、 音乐台、新闻台每 15 分钟轮播一次,最后固定在路况信息之前,在北京青年报等北 京主要平面媒体上,一个礼拜内锋尚隔天一个整版。最后是搜狐新浪等许多主要网站首 页全部链接。歼灭战的特点是:不打仗的时候一枪不发,第一枪一响,万枪齐发。张在 东说,当时上门来谈广告的只要是沾边的他就签,一直签够了两千多万。战果是,一个 月之内,全北京的老百姓没有人不知道锋尚的了。这种霸道的轰炸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弹痕,广告已经停了好几个月很多人觉得还经常听到那句台词。 广告吸引了眼球只是成功路上走出第一步,更细致而重要的工作是跟进,跟进得 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