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6059670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36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ptx(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规划文本,0,目录,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三章 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 第四章 商业设施布局规划 第五章 文化设施布局规划 第六章 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 第七章 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第八章 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第九章 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 第十章 规划实施措施,1,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 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 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 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

2、内的各项建设,特制 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 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149 号);,2,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

3、划 (规划文本),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 35 号); 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 25 号); 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 号);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 号); 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 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 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 年 12 月); 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 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

4、稿); 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 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82 号 ,自 2003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的指导意见” ; 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 32、山东省实施的意 见;,3,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 35、群众

5、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 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 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 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 39、档案馆建设标准; 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 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第三条 本次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研究范围与威海市城市总 体规划范围一致,总面积 769 平方公里。 第四条 文本适用于本次规划范围内的各类公共设施的新建及改、 扩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简本、图则四部分组 成,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内容以及规划的实

6、施和管理,提 出规定性要求,文本和图纸两者互为补充,不可分割,具有相同 的法律效力,说明是对文本和图则的补充和解释。 第六条 本规划以土地使用的性质及其相应的指标进行管理与控 制。并与国家和本省、市的其他法规,如土地、环保、消防、交 通、绿化、电力等相关条例规定一起,实施多因素控制。 第七条 本规划的现状时间界定为 2007 年 4 月。 第八条 本规划由威海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5,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九条规划目标 健全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重点强化城市居住生活服务、文化活动、 健身康体、休闲娱乐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7、服务需求,增强整个城市的 归属感、凝聚力和活力,真正做到“人居威海”的宜居性;采用多种公共服务设 施建设模式,为威海现代化国际海滨旅游城市和山东半岛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 区域职能服务。 第十条规划原则 1、突出以人为本 2、完善城市职能 3、实现公平均衡 4、均衡公共职能 5、创建服务精品 6、体现城市特色 7、区别设施类型 8、把握设施特性 9、留有发展余地,6,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第三章 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 第十一条规划内容界定 分为市属办公用地(C11)和非市属办公用地(C12),本次行政办公设施专 项规划的研究对象为市属办公用地(C11) 第十二条规划目标

8、建设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加快建设服 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整合行政资源,加快完善市、县、镇 三级行政审批和服务网络,把各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成便民利民、优化发展环 境的第一窗口。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 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威海市行政办公设施建设用地基本指标为行政办公 设施用地占市区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1.0,行政办公设施人均办公用地面积为 0.8 平方米。 第十三条等级体系 构建“市级、区级、居住区级”三级行政办公设施网络体系。 第十四条市级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近期、远期保留现状威海市行政中心,加强老城区部分办

9、公设施的改造建设; 远景规划建设威、文、荣组合型城市的行政中心,对行政办公中心预留用地作出 必要的控制。规划共设七处市级行政办公设施,用地面积 167.4 公顷。 表 31市级行政办公设施一览表,7,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第十五条区级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规划共设九处区级行政办公设施,用地面积 7.47 公顷。 表 32区级行政办公设施一览表,第十六条,居住区级行政办公设施规划,表 33,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设置标准,8,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表 34,居住区级行政办公设施一览表,9,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10,威海市城市公共设

10、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11,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 第十七条规划目的 为实现威海市城市发展目标,适应对外开放、城市建设和全面构筑小康和 谐社会的需要,完善城市商业基础设施,促进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商 业网点建设管理机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城市现代商业水平和综合服务 能力,促进流通业持续健康发展,编制本规划。 第十八条规划内容 1、商业功能体系规划:即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城 镇商业中心、商业街等功能区的位置、业态结构、商业设施总量等指标的规划。 对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提出零售商业网点的总量要求。 2、大型商业

11、网点布局规划:主要是指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 售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布局。对网点的规模、业态提出导向 规划,对市场的经营定位、经营规模提出具体要求。 3、商业物流配送发展规划:主要是根据市区零售商业网点的分布特点,结合 交通地理位置条件,提出日用消费品物流配送企业的选址和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市 场的发展布局,提出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等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方向。 第十九条总体布局结构 商业网点形成 “一主为龙头、三副为骨干、商业街为特色、社区商业和 城镇商业为基础、两类体系为支撑”的新型商业格局。“一主”要增强核心与 带动作用,“三副”要发挥分流客源、均衡布局的作用,并成

12、为新的商业生长 极。“一主”指环翠城市商业中心;“三副”指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高 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和旅游度假区(张村)三个区域商业中心;“两类体 系”指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和商业物流配送体系。,12,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第二十条,商业金融设施布局规划,表 41,威海市区商业设施规划一览表,13,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14,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第五章 文化设施布局规划 第二十一条规划内容界定 本次规划的文化设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举办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 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为补充;向公众开放;用于开

13、展文化活动;公 益性。文化设施具体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影剧院、演出场所、 文化广场(公园)、基础群众文化设施等。 规划的重点为大型、非盈利的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布局,其中以市级、区级为 主,对居住区级群众文化设施提出布局及指标指导,对居住小区级文化设施的建 设提出配置要求。 第二十二条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的发展定位、目标,确定文化设施建设的定位、布局、数量和规模。 规划立足威海地域特色优势,“文化立市”为总体目标,以建设千里海疆文化长 廊为龙头,以发扬城市“海韵、海权、海性”魅力为主导,促进高水平标志性文 化设施实施,延伸文化设施专业性,建立覆盖全市的四级群众基础文化设施网络 体系,

14、结合城市规划布局使文化设施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齐备;人均拥有 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努力构建“十五分钟文 化圈”。 第二十三条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廊、二轴、三主、三副、三区、多点以及均衡分布的文化服务 网络”的空间形态布局结构。其中: 一廊:即幸福海岸文化长廊 二轴:即文化路文化轴线及新威路青岛路文化轴线 三主:即规划形成的威海市级三大文化中心,包括威海滨海文化中心、威海,15,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艺术中心及威海群文中心。 三副:即规划形成三处区级文化中心,包括环翠区(中部主城)文化中心、 经区(南部主城)文化中心、高区(西部主城)文

15、化中心。 三区:是指最能体现威海文化底蕴与内涵的三个特色文化区,包括刘公岛海 权文化片区、环翠楼公园文化区及东山路历史建筑展示区。 多点:在文化轴和市级文化中心的基础上向各个分区进行辐射,形成的文化 设施相对集中布置形成区级文化中心,同时结合博物馆、纪念馆和遍布市区的文 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元素,使整个威海市区文化设施形成均好、有序、健康 的布局系统。 均衡分布的“文化服务网络” 即从满足群众日常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和人口指 标,建立覆盖全市街道、乡镇的以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为主,联络各居住小区文化 站的基层公益性文化服务网络。 第二十四条文化设施分类 本次规划主要针对大型、

16、非盈利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根据其不同性质、规模 及服务人群,对文化设施进行了分类,分为: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和社区基础文化 设施两大类。 其中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市、区级的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青少年 活动中心(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会展 场馆、专业演出场馆及其他社会化设施。 社区基础文化设施包括居住区(街道)级的文化活动中心及居住小区(社区) 级的文化站等便民文化服务设施。 第二十五条市级文化设施规划布局及配置标准 市级文化中心是指大型文化设施较为集中布局,功能综合,服务范围为整个,16,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市域,服务对象为全体市民的城市文化中心。规划形成三个市级文化中心,为威 海滨海文化中心、威海艺术中心及威海群文中心三个市级文化中心。 表 31市级文化中心规划一览表,第二十六条区级文化设施布局及配置标准 区级文化中心是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比较完善,中型文化设施集中布局,功 能综合,可以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服务范围为所属辖区,服务对象主要为辖 区内的居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区级文化中心应注重综合、多功能性,包括图书 馆、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