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相声“噫”声叫好的来历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6829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相声“噫”声叫好的来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相声“噫”声叫好的来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相声“噫”声叫好的来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相声“噫”声叫好的来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相声“噫”声叫好的来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相声 “噫”声叫好的来历 兄弟今年已近三十四岁,自小(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经常出 没于天津劝业场五楼,观看市实验曲艺团的相声大会,同时常随 爷爷去和平文化馆(现名流茶馆楼上)听姜存瑞先生的评书,后来改 由刘立福先生说聊斋,兄弟也有幸躬逢其盛。当时的剧场里,除 了平常的鼓掌和笑声,还没有噫声叫好的出现。 八十年代后期,天津兴起了一股曲艺复兴的热潮,名流茶馆成为 市曲艺团演出队和几个民间曲艺团体的演出场所,长寿园和大伙 巷则由杨凤杰、康俊英等演员演出。逐渐地,刘洪元与廉月儒等老艺 术家也应民间曲艺演出团体的邀请,轮流在各处巡演(其时,李ZHI 鹏老先生尚未复出)。兄弟

2、初入大学,闲暇时经常陪同父母到各处观 看曲艺表演。当时的观众群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叫好的方式也是传 承旧习,以好!和嘿!为主。 九十年代初期,南市口上的中华茶园落成,成为市曲艺团演 出队的固定演出场所。一次,父亲的一位老友约父亲和我去中华茶园 看曲艺,特别提到有一位观众有一种极其吸引人的叫好方式。此君极 喜爱刘派京韵,因此叫好多集中在张秋萍老师的节目中。兄弟就是带 着一种好奇去看的演出。前几场节目,观众的反应很热烈也正常。到 了刘秀梅的单弦结束的时候,只听到一声嘹亮悦耳的嘿噫!声从后边 传来,不禁令人一振!循声看去,叫好的人坐在后排的右侧,是一位 四十出头的先生,方面大眼,短分头,穿着非常普通

3、规矩,说话声音 也不大,一望而知是性格非常内敛的一个人。当天的演出是张秋萍老 师攒底,非常吃功夫的赵云截江。果然,唱到最后的甩腔时,一 声更加响亮的嘿噫!又响了起来。当张老师返场时,兄弟就格外注意 那位先生的举动。偏巧当天的返场节目是非常要好的风雨归舟 (是京韵中的,非岔曲的同名节目)。临近结尾时,只见那位先生闭 目吸气,兜紧丹田,随着板一声响遏行云的嘿噫!冲口而出,尺寸极 其精准,实在是太过瘾了。嘿字出口,满宫满调,尤其与众不同的 是,收声归韵落在i 上,拖腔很长,却越发响亮,实在是神完气足。 自那以后,兄弟在陪父母看演出时,经常能够听到那声悦耳嘹亮 的嘿噫!声,过瘾但从无喧宾夺主,引人不快

4、之感。一是由于此君嗓 音清脆,正宫调的弦,二是因为他的叫好一听而知是方家所赏,全都 叫在掯节上,非常令人有知音之感。关于这一点,凡是珍藏有当年张 秋萍老师现场演出录音的朋友,都会在临近末尾时听到那一声喝彩, 不妨自己鉴别评论一下。此外,此君全无哗众取宠的意思,永远坐在 后排右侧,且一次演出中绝不多喊,点到即止,因此欣赏者众,却从 没有抱怨的,有时甚至给人以不听不快之感。观众在台下甚至可以看 出,有时就连张老师在台上都故意等着那一声知音的喝彩呢。可以 说,兄弟之所以常去看市曲艺队的演出,除了对舞台上艺术的欣赏之 外,实在也是有些欣赏那一声另类叫好的缘故。在我的回忆中,那一 声嘿噫几乎已经成为茶馆

5、回忆中的经典。 说它经典,应该说不是谬赞。它确实具有经典必须具备的不可复 制的特性。兄弟也曾亲耳听到有的人在茶园里模仿他的喝彩声,水平 实在是不敢恭维。平心而论,那样的嗓音,那样的理解,还有那样的 真诚,别人是很难兼备的。大家为了拖住后面的噫,就顾不得收声归 韵,往往把前面的嘿声省略掉,变成了比较难以理解的噫了。所以我 父亲曾经笑说,此君来听节目,定是事先在家喊过嗓子的。 后来,随着我工作的繁忙,去园子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即便去听 节目,也往往是以欣赏刘、阚、李、廉、张(伯扬)等老先生们的单 弦为主,也就很少能听到那声峻拔悠扬的喝彩声了。听父亲和叔伯们 讲,那位的叫好声逐渐少了,还戏说此君怕是倒

6、仓了吧。兄弟想来, 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嗓音、气力和激情都不复当年了。 一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一次我陪李老先生和我师薛宝琨先生去 中国大戏院观看津门曲荟的一场演出(或者是刘秀梅的单弦演唱专 场,实在记不清了),在一段节目的结束时(似乎是刘的一段新 作),居然又听到了久违的那一声嘿噫!听声辨位,他应该仍然坐在 二楼的右侧。使我惊喜的是,喏大的中国大戏院,那一声彩声竟然依 旧是贯满全场!当时我就想起我的祖父对我讲的,金少山在中国演 出,一进场就觉得他在你耳边高唱的感觉。坐在观众席上,又没有麦 克风等音响设备,这样的嗓音,似乎比金老也差不了许多。不过,自 那一声以后,直到终场,就再也没有听到他再次喝彩。到现在为止, 我再也没有见过他,那也是我最后一次听到那种荡气回肠的嘿噫。 几年前,兄弟重新拾起荒废已久的爱好,再次回到剧场茶馆,看 众友相声队的相声大会时,才发现众多年轻的爱好者朋友依然继承着 对那位不知名的听众的模仿。不过很可惜,喝彩声已经由当初的嘿 噫!讹传为简单的长腔噫!了。 去年十一月五日,再次去中国大戏院观看郭德纲相声演出,中场 休息的时候,发现自己两次不自觉地抬起头,向二楼右侧的方向望 去,听到的只有一片嘈杂。那个高亢激荡的喝彩声终于成为绝响,而 那位已经从茶园里消失的普通听众,知道他的人应该也是寥寥无几 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