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6577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案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章的 华彩段。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 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搜集大眼睛孩子的相 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 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也让我想到,在我国西部的 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

2、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 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 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2、(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在舒缓的音乐声 中,教师激情描述。) 3、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 受。) 二、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1992 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 望工程,在安徽省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 涉 30 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 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 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

3、 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 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 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 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她叫苏明娟。观察照 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 读书)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三、初读感知,渗透识字。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 遍。(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蜿蜒、跋涉。 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识记的方法,并理解词义。)

4、 2、(检查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段落读一读, 评议读书情况。) 四、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专心、忧 郁、渴望读书) 2、是啊,小姑娘这双专心、忧郁、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给大家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划出相关的 语句,读给同桌听听,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交 流,谈体会。) 4、(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 引导和点拨,把握重点。) (1)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读着这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

5、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小姑娘上学 的情景并叙说,教师相机点拨:)初升的红日拥抱着她,晨雾笼罩着 她。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是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 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到校,她是多么的好学啊! (2)体会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 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学生想象) (3)忧郁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忧郁? (4)观察照片,从她的注视里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 么? 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很会读书。能结合故事背景来展开联 想,联想得很丰富,也很合理。是啊!这双大眼睛,它是那样专心, 因为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又是那样忧郁,因为她害怕失

6、 去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是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读书,即使学习条件 是这样得艰苦、恶劣。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 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专 心、忧郁、对读书的渴望,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朗读的语调、语速、语 气、重音等。学生练读,指名读。) 5、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它向世人喊 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2)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作何感想?(学生畅谈。)请 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感受再读一读这双大眼睛吧!(学生练读课文的 第 25 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 (3)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

7、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 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 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 着孩子 6、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 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 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五、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自读课文后两部分,通过读,自己了解了什么,知道了哪些? 2、(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3、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 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

8、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 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 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 奋,为之高兴。 4、(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还认识她吗?啊依旧是那 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 了幸福和快乐。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谁 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5、(学生简介、交流资料。) 六、畅谈体会,超越升华。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 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 年的苏明娟一样

9、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 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 你能做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 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娇 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 令人爱怜!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 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 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互通书 信、捐款捐物

10、) 2、复述课文,抄写华彩段。 3、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 总评:本课设计充分把握了教材的特点,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 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大眼睛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 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整 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收到了良好的 教学效果。本课设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 革的理念。 纵观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处理教材干练,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把教学内容的选 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串联组合得比较巧妙, 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整体结构,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11、 2、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 全课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 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 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部分的默读等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 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地读 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语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 的本色,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形成又一教学亮点。 本课设计,还体现了以下特点: 1、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 境,感同身受,从而与文本进行丰富、深入地对话。如:贫困地区孩 子艰苦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这

12、些背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 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而教师适时地引进现代媒体,展示贫困山区 孩子学习、生活的情景图片以及出示他们失学、辍学的资料,直观的 形象,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描述的 背景之中,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解读大眼睛内 涵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融情想象:她还生怕什么?从她的注视 里,你还联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但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 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使 情感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整堂课的教 学,教师的预设、引导多了些

13、,学生的自主发挥少了些,与文本情感 的交流还不够深入、丰富。此外,怎样结合阅读让学生学会揣摩文章 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需要加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幻灯1、2)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照片中的眼睛吗? (充满幸福、欢乐) 2、(放幻灯:大眼睛)你怎样来形容这张照片中的眼睛? (学生谈想法或体会:明亮的、专注的、水汪汪的、渴望的、忧 郁的) 3、的确,这是不寻常的照片,作者看到这张照片也想到了很多, 让我们来读课文。 (由眼睛导入,可紧扣本单元主题,也可形成强烈地对比,让学 生从情感上首先体会两种眼神的不同,在心中留下一个疑问。) 二、理解体会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

14、看作者看到这张照片后想到了什麽?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作者怎么想的,谁来朗读第一段?(学生朗读) (3)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谈体会) (4)想到这些,你是一种什么心情?你能读出来吗?(学生个别 朗读,配乐朗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这样一张不同寻常的照片会让自己产 生什么联想,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 达到共鸣,同时在此指导学生朗读。) 2、这样一张照片,为什么能让我们、让作者这样感动,由此联想 到这么多呢?让我们从第一段中了解一下这张照片的来历和背景吧! (1)默读第一段。 (2)谁来用最简洁的话说一说照片的来历? (学生说。引导学生从文中提

15、取出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 来。) (3)大眼睛是在什麽情况下上学的? (4)你还知道哪些失学儿童的故事?讲一讲。(学生交流) (5)老师这里也有几张照片,请大家看大屏幕。(放幻灯:贫困 儿童照片) (6)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在此处,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照片的背 景,对背景知识的批注和补充,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使课后金钥匙的要求得以体现。同时,这些令人为之感动的、真实的 照片和老师所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了解了那些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学习状 况和条件,使他们从心底同情这些孩子们。) 3、这些贫困儿童的境况和大眼睛一样,让人同情,让人感动,他 们对

16、读书的渴望和大眼睛一样的强烈。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许许 多多濒临失学的贫困儿童都有的,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 我大家一起来读第、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自然段。 (2)社会上的单位、团体、个人给予这些孩子无私帮助和关怀。 请大家看这些我们并不陌生的镜头。(放幻灯) (学生和那些失学的孩子们感受了同样的关爱和温暖,感受爱心 的可贵。) 4、大眼睛激起了人们的同情和爱心,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让我 们来看一看希望工程开展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吧! (1)请大家自由读第6 自然段,画出文中的数字。 (2)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说) (在这里,通过前面的体会和理解,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这些数 据的含义。但要将文章的主题和精神在这里得到总结和升华,需要学 生通过相互补充来完成。) 三、拓展升华 1、直到今天,希望工程仍在继续,人们的爱心还在延续,我们能 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1)学生同桌交流。(2)汇报。 2、小结:今天,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有许多这样的因贫困而失学 的孩子们,同时社会上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们,在人们的关怀下, 孩子们又获得了希望,让我们也加入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