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绝句、雨晴全国通用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5095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绝句、雨晴全国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绝句、雨晴全国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绝句、雨晴全国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绝句、雨晴全国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绝句、雨晴全国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句、雨晴 绝句 僧 志南 作者简介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 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 l 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选自宋诗纪事卷九三 解词 古木:古树,活了100 年以上。 阴:树荫。 系:栓,系结。 短篷:带篷的小船。 杖藜:用藜做的拐杖。藜:植物名。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 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 总称 “ 二十四花信风” 。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或称杨柳风。 诗文翻译 古木阴中系短篷,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 杖藜扶

2、我过桥东。 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沾衣欲湿杏花雨,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吹面不寒杨柳风。 轻轻吹拂着面庞、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赏析 赏析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 杏花雨 ” ,与称夏初的雨为 “ 黄梅雨 ” ,道理正好相同。 “ 沾衣欲湿 ” ,用衣裳 似湿未湿 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摹之细腻。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 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3、! 雨晴 王驾 作者简介 王驾,晚唐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月不详。 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清新通俗。”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选自全唐诗 解词 蕊: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雄蕊和雌蕊。 疑:怀疑。 诗文翻译 雨前初见花间蕊,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才见花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蜜蜂和蝴蝶就纷纷飞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我)真怀疑春天的景色在邻居家的院子里。 想一想: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