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乡村大道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441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教案:乡村大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乡村大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乡村大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教案:乡村大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教案:乡村大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教案:乡村大道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1、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查阅书 本、报刊及上网等手段,查找到有关郭小川的个人资料并进行整理。 这样,就为理解诗歌起了铺垫作用。 2、朗读课文的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引读、齐 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让学 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品味。 3、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就课题质疑和难句质疑的 方法,并学会通过读文、品文释疑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会写的7 个生字。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2、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朴实的劳动 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理解课文,了解诗歌内涵:经历风雨,生活才有意义,才会更 美好。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乡村大道的含义。理解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使学生懂得要 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世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个路包含什么意思呢?我们 将要学习的第十单元路就从不同角度给我们介绍了路的不同含 义。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乡村大道。 2、板书乡村。说说你心目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补充写上大道。 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

3、哪些疑问?(人们都说乡村小道,为什么作者 说乡村大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乡村大道指的是什么?.) 二、交流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1、学生交流有关郭小川的个人资料。2、教师简介乡村大道 的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3、检查读文情况。 (1)请四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确,句 子读通顺。(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根据要求评价。) (2)同桌分节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注意倾听同桌的意见。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准确、通顺。 四

4、、创设情境,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 1 节。 (1)自读课文第1 节,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2) 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比喻句。 (4)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什么?从这个比喻句中,你知道乡村 大道有什么特点? (5)交流。(乡村大道的特点是长远、宽阔。) (6)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长远、宽阔的图片。指导有感情地 朗读第 1 节。 2、学习第 2 节。 (1)小组合作学习第2 节。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 文中的比喻句;交流:诗人把乡村大道又比作了什么?这节写出了乡 村大道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朗读两个比喻句,读出 它的曲折。 (3

5、)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险峻、曲折的画面。 (4)结合课件,自读第2 节,体会乡村大道的险峻、曲折,重点 指导朗读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黄河的浪涛还要多。 (5)齐读第 2 节,读出自己的体会。 (6)看着课件,师生合作读1、2 节,教师引读比喻句,学生读 后面的句子。 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长桥、丝绦、险峻的黄河和干涸的沟壑, 诗人为什么比喻得如此形象呢?这与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关的,那 么,诗歌的哪一节描写了诗人在农村的生活? 3、学习第 3 节。 (1)自读第3 节,思考:你读了这节,读懂了什么?(2)全班 交流。 (3)学生质疑。如:为什么凡是前来的都有远大的前程,不来的 只得老死峡谷?

6、(4)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第 2 句。 (5)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他在农村的生活? (6)交流。(这段农村生活也是诗人人生之路的起点。)教师随 机指导朗读第 1 句。 (7)齐读第 3 节。 4、学习第 4 节。 (1)默读第 4 节,思考:这一节与前三节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最后一节是对前三节的概括和总结,是前后照 应的关系。) (3)自读,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联系前三节内容来谈体 会,使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就如这乡村大道一样不会是平平 坦坦、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险峻的,只有经 过千辛万苦、千

7、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生活的多姿多 彩。) (5)带着自己的体会饱含激情地朗读第4 节。 五、感情升华。 1、前面同学们质疑:课题为什么是乡村大道?现在谁来说说你是 怎样理解的? 2、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

8、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 些故事? .)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 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 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

9、音准确、声音 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 1、2 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 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 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 度。 学习 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 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 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

10、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 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 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 渴的煎熬 .,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 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 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

11、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 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 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 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 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 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 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 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

12、过渡 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 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齐读 35 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 8 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 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 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 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 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军 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各国如 何打交道

13、。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 知识节节获胜 .) 五、复述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 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 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 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甘肃人,我们 更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 的必经之道。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导游,给到甘肃旅游的海内外 游客介绍这令我们骄傲的丝绸之路。 1、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 来复述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