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物理考纲、考试说明解读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3571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物理考纲、考试说明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物理考纲、考试说明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物理考纲、考试说明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物理考纲、考试说明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物理考纲、考试说明解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2019 物理考纲、考试说明解读 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修定和颁布了2019 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 说明,这是2019 年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的说明 是命题的参考, 所以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也为我们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下面 就物理学科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说明的变化进行解读,从而把握高考脉搏,优化调整我 们的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一、 2019 年物理考试大纲和说明的变化 变化一: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 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为 “ 根据普

2、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 求” 。 变化二: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 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 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变为 “ 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 用,大力引导学生从“ 解题 ” 向“ 解决问题 ” 转变 ” 。 变化三: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 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 新生, 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为 “ 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 变化四: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 促进

3、 “ 知识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变为 “ 促进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变化五:题型示例部分例12 由原来的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 题换成了 2018 年全国卷 I 的第 20 题。 【原题】 目前, 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 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 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

4、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 BD 【说明】 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功能关系进行推理 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 2017 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 的过程, 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 动 12 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

5、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 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 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 BC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 规律等, 通过分析推理做出正确判断。试题以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关注 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该题属于较难的试题。 二、 2019 年物理考试大纲和说明的解读 1考点内容不变 2018 年和 2019 年的考试大纲中考点、考点级别、考点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均无大的变化。 现在正处于新旧高考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考点内容的几乎不变是为

6、了保障新旧高考的平稳 过渡,这就预示着高考命题也会保持稳定的原则,即继续坚持“ 一体四层四翼” 的原则不变。 坚持 “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于一体的核心立场,以“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 素养、核心价值” 四层为考查目标,以“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四个方面为考查 要求。所以2019 年高考物理试题在考查方向上和难度上会与2018 年基本持平。 2. 考核目标指导方针微调 考试大纲的说明中变化一、变化二、 变化三和变化四都是考核目标指导方针的变化。变化一 加上 “ 思想道德素质” , 这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是保持一致 的,高中物理的教

7、学也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变化二加上了“ 大力引导学生从“ 解题 ” 向“ 解决问题 ” 转变 ” ,变化三加上了“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变化四加上了 “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18 年发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新课 标中提出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物理核心素养目标,物理 核心素养就是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 变化四与这一核心是相通的;物理核心素养的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科学思维要素就是“ 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认识方式, 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

8、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 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 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 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 能力和品质 ”,变化二和变化三也就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要素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考 纲这一变化是源于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发挥高考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正确引导 作用。所以2019 年高考命题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那些联系学习生活和 生产劳动实践、 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实验中可能会增加一些 设计性实验,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题型示例变化 题型示例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指引着高考题的方向,也就像高考题的影

9、子,考试大纲的说 明中题型示例部分例12 由原来的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 题换成了2018 年全国卷 I 的 第 20 题。换后的题用引力波这一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情境,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和推理能力,以引导考生关注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由此 可见万有引力与航天在2019 年高考命题中仍是高考热点。 三、 2019 年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1.把握主干 ,注重基础 高考考试大纲中考点内容没变化预示着高考命题会继续保持稳定,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考 纲中的主干知识年年必考,具有连续性,所以备考中对主干知识要足够重视,重点发力。例 如共点力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

10、、天体运动、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等,每年 都会考, 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总结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估 计试题的难度与2018 年一致,所以备考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 思想方法,尽量少做一些偏难的题目。 2.重视核心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考核目标指导方针微调源于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所以物理备考中也要重视物理 核心素养的提高。 物理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要素目标和科学思维要素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 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备考中要注意增加一些联系生 活和联系实际的STSE 物理问题, 实验题中要重视设计性实验的训

11、练,这样有利于体现应用 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关注航空航天等社会热点 2018 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我国发射卫星36 次,美国28 次,俄罗斯17 次,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在次数上勇夺2018 年全球冠军。北斗地图APP 于 2018 年 5 月 1 日正式上线, 12 月 27 日, 北斗系统通过1 年 19 星的密集发射,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现已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 着我国卫星导航迈入新阶段。嫦娥四号更是压轴大戏,并入选了2018 年全国十大新闻, 2018 年 5 月 21 日,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中继

12、星“ 鹊桥 ” 发射升空,“ 鹊桥 ” 是世界首颗运行于拉格 朗日 -2 点的通信卫星,12 月 8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 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2019 年 1 月 11 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 鹊 桥” 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高考命题很可能以这些航空航天的热点问题为情境设计问 题,另外, 2018 年 10 月 23 日,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也要引起关注,比如港珠澳大桥施 工中我国自创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海底沉管技术,高考命题很可能以此为情境设计运动学 问题、动力学问题或能量问题等。 2019 年高考处于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三物理的复习 备考工作要紧密依据考试大纲和说明的要求和导向,优化备考策略,稳中求进,抓细落实, 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019 年高考一定会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