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所有题型详解,高分必看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53160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所有题型详解,高分必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所有题型详解,高分必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所有题型详解,高分必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所有题型详解,高分必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所有题型详解,高分必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所有题型详解,高分必看 阅读理解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和考试中的重点,临近期末,有什么好 技巧可以助孩子一臂之力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些小方法,希望可 以帮到大家! 1 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 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 的 场景),反映了人物 的心情 3 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 +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 情? 比喻: 用 XX比喻 XX ,生

2、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 的特点,表达 了(人物) 拟人:把 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或 描绘出 的画面,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 , 突出了(事物) 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 ,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 的 感情 设问: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 引起了对 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 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 XX代 XX ,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 点 引用: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 (

3、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 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 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 点 (2)象征 ,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 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 ,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 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 ,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 题 5 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 ,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

4、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 ,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 ,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 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 (1)人物:表现人物 XX的特点,突出人物 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 :烘托一中 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 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人+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 本文(某段)运用什么

5、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 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 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 景色、事物情状, 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 体化。 议论: 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议论,通常由论 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 说明: 说明这种表达方式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 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 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 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抒情: 它具有主观性、 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 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 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 9 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 也、最后、此外 ),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