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女性的经济参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046179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文档}女性的经济参与.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实用文档}女性的经济参与.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实用文档}女性的经济参与.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文档}女性的经济参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文档}女性的经济参与.(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 女性学教研室,第六章 女性的经济参与,教学目的:了解女性经济参与的性别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何种应对方式 教学重点:妇女在经济参与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教学难点:造成女性就业难的性别文化制度分析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片观后讨论,让“妇女回家”的提案 2001年3月7日,政协委员王贤才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的一份大会发言大胆倡议:鼓励已婚女职工退出工作岗位,返回家中相夫教子、操持家政。并建议修订婚姻法时明确,夫妇只有一方工作的,家庭财产应强制视为夫妇共有财产,以此保障“回家妇女”的权利。,思考与讨论:,是否应以性别作为劳动分工的标准? 是对女性的关爱还是对女性社会价值的

2、否定? 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是否等于妇女回家? 让妇女回家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为何女性总是要处于这样的冲突之中?总是要面临家庭与事业的两难选择?,政策不应有性别指向和不平等的性别影响。女性返回家庭,会进一步强化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使女性失去已有的独立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也会下降,在经济上以至精神上重新依附男性。如此下去,中国妇女经过一个世纪奋斗所争取到的解放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真正的社会进步,是让女性有权选择自己回归家庭、兼职或者全职工作,是为她们的选择提供机会和可能。” 拥有选择的机会,“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

3、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 ,引子,在歌词里面,男女在家庭内外的社会角色鲜明,呈现出劳动性别分工的固化模式。,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劳动分工的高度复杂化。一方面,现代性正在系统地瓦解父权制,其实质性的变化正发生在劳动性别分工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女性进入了传统的男性工作领域,充当了传统男性的各类社会角色。另一方面,人们在观念形态上依然坚信,男性应负责养家糊口

4、,女性应负责家务劳动,很少有人去思考劳动性别分工的意识形态的真相。,教学内容:,一、劳动和劳动性别分工 二、当代中国劳动性别分工 三、经济参与中的性别问题与应对方式,一、劳动分工与劳动性别分工,(一)劳动分工,物质产品的生产劳动 人及人自身的生产劳动,人类劳动的特点: 1、劳动技术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技术化和专门化; 2、人类劳动具有分工,人们依据不同的劳动任务分配工作; 3、人们对劳动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并通过劳动回报表现出来。,(二)劳动性别分工,劳动性别分工是指社会依据性别差异分配劳动的方式。 依性别分配劳动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分工形式之一,是人类有效地组织社会生活的重要方法。,劳动性别分工的

5、意识形态:并不是指社会按照性别来分配工作,而是指社会将性别不同的人分配到不同的生活经验、机会和工作场所等社会位置上的社会机制。,劳动性别分工的意识形态将两性劳动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它是将男性置于更多机会和更具优势的岗位上社会机制。 这是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它导致了等级化的劳动性别分工,即女性从事的劳动价值永远会低于男性从事的劳动价值,或男性劳动永远比女性劳动更有价值。,工业革命之后,女性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生产领域,但父权制的意识形态被保留下来,等级化的劳动性别分工也在延续。 等级化劳动性别分工的社会后果是既掩盖或降低了妇女的劳动价值,又使父权制经由生产领域不断地延续。,等级化性别分工的后果:,1

6、、掩盖了两性合作劳动的历史 在农业社会、前工业社会和早期工业社会里,女性是家庭经济和公共领域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工业革命早期,妻子和丈夫共同工作,形成了一种合作式的家庭经济,夫妻是相互补偿式的关系。 妻子控制生产和销售,如妻子管理整个农场,负责挤奶和出售奶酷,但女性同时还要做家务、抚养子女。(已婚女性是家庭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从有酬劳动出现以来,女性的劳动逐渐被视为次要的,报酬远低于男性。 布茨指出,1940年以前的美国各种统计不把以家庭为基础的各种工作列入统计之列,它掩盖了妇女对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贡献。 研究表明,在前工业社会和早期工业社会中女性并非像通常理解的那样是完全呆

7、在家中的,女性一直在工作。,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按性别和年龄分担不同的养家工作。,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年轻的姑娘不是在自己家中,就是在别人家中做女佣、农场女仆或是学徒。农场里结了婚的女人则要照料牲畜、掌管菜园、播种收割、出售农产品甚至还要套牲口驾车;城市里,那些工匠的妻子们从产品的起始到完工都要为丈夫打下手,而且还要平息家庭纠纷和管理财务。那个时候似乎只有丈夫的工作才能挣钱,而女性在家庭经济中的作用则被忽视了。 1851年英国40%的女性工作是佣人。,“男耕女织”与“男猎女耕”、“夫妇并作” 最初的男女分工是“男猎女耕”;16、17世纪的江南地区,“夫妇并作”是许多农家的劳动安排方式,因为当

8、时“人耕十亩”,农家妇女难以脱离大田农作;直到清中期,“男耕女织”才成为江南农家劳动安排的支配性模式。 中国早期工业化过程中,贫苦女性必须为养家糊口出力。纺织印染业中,女工人数超过男工,但工资普遍低于男工。如19世纪末,男工日工资为一角五至一角六之间,而女工日工资一般在五分钱左右。,2、女性家务劳动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前工业社会时期,生产活动和家务活动是连在一起的,女性对于家庭经济活动的作用众所周知;现代工业社会,工作场所与家庭分离,从而划分了男人与女人的活动空间(公与私的分离)。,家务劳动的无偿性 由于生育的“私人性”、自然性和非商品性,生产生命的劳动和与此相连的家务劳动便都被摈除在社会总劳动

9、之外。当这些劳动不能表现为有偿劳动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偏低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情境了。,据估计,家务劳动占工业化国家所创造财富的25%40%,家务劳动对全部经济的贡献显而易见。 如何计算家务劳动的价值: 机会成本法 家庭食品法,家务劳动的价值被忽视的深刻原因: 经济学家认为,家务劳动没有通过市场交易,不能算作是商品生产活动。 家庭制度作为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把家务劳动混淆为私人事物,无偿占有了她们的劳动。,趋势与变化: 家务劳动的内容也在变化,虽然女性的劳动强度下降了,但她们用于家务劳动上的平均时间并没有明显地下降。 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延迟的适应”:男性在家务劳动的重新协调中比

10、女性进入要慢得多。有研究表明,较高社会阶层的夫妇往往分工更加平等,年轻一代的家庭分工比老一代更加平等。,3、农业女性化,当男性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工作场所的时候,世界主要农业国家都出现了农业劳动女性化的特点,女性农业生产劳动的社会贡献被严重忽视。如在人口最多的地区,撒哈拉南部非洲和南亚地区,绝大部分妇女从事农业劳动。,二、当代中国劳动性别分工,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使人们相信,妇女解放的关键是走出家门从事有酬劳动,以实现经济独立。这场深入到两性个体、家庭和社会诸多层面的革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劳动性别分工。,女性参与经济生产的意义 女性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成为衡量评价女性地位的物质基础

11、,并在社会地位中处于核心位置。 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对提高妇女地位,实现妇女的人生价值或者人生的价值和帮助家庭成员在这些方面都至关重要。,(一)两性共同参与劳动,19491978年:社会主义与妇女解放,立法保护和集体动员下大众妇女的社会参与和男女平等 在一系列的政治动员中,中国妇女从传统的“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定位中走出来,开始挑起农业劳动的重担,自此开始了中国农村妇女大规模参与发展的历史。 缺陷:妇女的传统角色仍继续着,家庭里几乎所有劳动仍由妇女承担。父权和夫权文化的特征,如婚姻的从夫居和以男性为户主等习俗继续保留,这使得妇女在参加劳动后在以户为单位的分配方式中并没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权。,1978

12、年至今:女性成为各行各业中重要的劳动力,中国女性已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劳动力资源,在工业领域、服务行业、城市公用事业、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据统计,2005年在计算机、通讯、金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国民经济大行业中城镇单位就业的女性1645.1万人,比2003年增长了6.8%。其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行业中女性就业的比重最大,达到59.1%。,中国女企业家阶层的崛起 平均年龄46.5岁,大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经营的企业比男企业家更容易盈利 比男企业家更自信 将改变传统由男性主宰的经济规则,妇女在经济参与方面的贡献,近二十年来,妇女占全世界劳动大军的40或者40多

13、一些,并且拥有大约28的行政管理职位。 妇女进入了专业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当中,妇女的人数空前地增多。 有30妇女不仅自己成为现在的中、小企业的、女的雇主或者经理,同时也为其他妇女的就业创造了机会。 农业方面,据联合国粮食署统计,全世界的粮食有80是妇女生产的。在中国的农村也是越来越多的妇女在从事农业的经营,越来越多的妇女承担了农业的劳动,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主力军。 妇女通过在家庭社区和工作地点的有酬的和无酬的劳动。,影响女性经济参与比重上升的因素: 就业机会有所增加; 工资水平增长吸引更多女性走出家门; 非全日制工作、弹性工作制等新型劳动组织的出现,为女性就业提供了便利; 第三产业的发展

14、提供了适合女性的职业与发展领域,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女性得以兼顾家务劳动与社会生产劳动的双重角色; 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她们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就业观念的变化,推动妇女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身价值。,趋势与问题: 近20年来,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妇女通过有酬工作取得了经济独立,现在妇女占劳动大军的比例达到40%。妇女虽然在经济建设中广泛参与,然而由于历史、观念等种种原因,同男性相比,妇女的经济参与率仍相对较低,在就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旧存在。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把“妇女与经济”列为12个关切领域,2000年我国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把“妇女与就业”列为十个研讨问题之一。,女性就业中面

15、临的问题: 就业率与就业结构 工资与福利待遇 性别职业隔离 职业发展,三、女性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式,1. 就业参与不足,与以前相比,女性就业的比率大大上升,但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就业率与失业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市场配置劳动资源,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业率下降难以避免,女性就业率下降幅度偏大需予以重视。国企职工专项调查数据也表明,国企下岗女工普遍感到再就业困难,她们中有49.7的人认为自己再就业时受到年龄和性别歧视,比下岗男工高18.9个百分点。,我国女性就业率在世界上居于较高水平,高于处于相同GDP水平的国家,甚至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但自20世纪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加剧

16、,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女性就业率有所下降。另外,虽然我国总体的女性就业率仍比较高,但其就业质量不高。,2.工资待遇的性别不平等,在发达工业国家,女性就业者的收入普遍低于男性。 女性较多地集中在收入偏低的职业,在相同职业中女性的职务级别又比男性偏低。 公开的性别歧视模式。,收入差异、就业状况和职业层次直接相关。女性较多地集中在收入偏低的职业,相同职业中女性的职务级别又比男性偏低。数据显示,女性经营获得的报酬为总收入的13,比男性低96个百分点。在两性工资差异方面,除了同工不同酬和就业结构造成的差异外,还有某种公开的性别歧视模式,多出现在第三世界国家。,西方女权运动的导火索之一就是同工不同酬。 首批妇女打破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并要求获得同等待遇。1903年妇女工会联合会成立,旨在帮助妇女获得不损健康的富有效率的工作条件,取得相应的报酬。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和同工同酬,举行了大罢工游行示威。1910年,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妇女大会一致通过决定了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3. 性别职业隔离,构成劳动力队伍的各个群体包括不同的性别、种族和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