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040997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文档}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用文档}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用文档}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文档}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文档}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从娃娃抓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幼儿教师常常在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竞争日益加重,幼儿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由于幼儿的认知活动是具体形象的,心理和行为是无意的。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收到教师的影响很大,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仅不可能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且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教师的身心疲劳过度,对幼儿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

2、在无形中降低,对幼儿的心理辅导、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量也会随之变得降低,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幼儿,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产生的危险信号,如不解决,就会形成教师的职业压力症,侵蚀教师的身心健康。由此看来,如何保持幼儿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显得相当重要。2、 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一下幼儿园教师心理现状1、 有约60%的教师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积极努力,有上进心,有责任感,始终在教师当中起到了骨干作用。2、 有约23%的教师能够按步就班地完成份内的工作,她们在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属于那种“拨一下就动

3、一下”的类型3、 还有17%的教师业换上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症”,主要有以下5点:(1) 随着幼儿园对教师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一些教师出项紧张、不安、易怒、易爆等情绪变化,进而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教学进程。(2) 女性教师生理不顺,家庭问题等因素引起的失眠、食欲不振,导致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等。(3) 教育工作的特点几乎让九成以上的教师都换上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身体的不适造成情绪的忧虑。(4) 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感,无力感到无可奈何,当一个人时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5) 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回避责任,对幼儿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

4、看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改善,将直接影响幼儿园其他各项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就是说,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在专业水平上符合幼师的职业要求,心理健康也同等重要,因此,减少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及心里不适感,必然成为幼儿园管理者们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三、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及不适感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1、 我们在平常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及不适感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 绝大多数教师担任着女儿、母亲、妻子多个角色,单位忙完家里忙,身心常处在疲劳状态,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2) 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教育改革的飞速发展,导致的业务能力欠缺,工作上的吃力

5、感是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症”的根源。(3) 独生子女的时代,班级中“小淘气儿”不断增多,(4) 值班教师由于条件有限,不能保证合适的饮食,许多教师换上了不同程度的胃病。(5) 教师自身性格的原因,与同事和家长不能很好的沟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协调。(6) 教师缺乏在学习、进修及自我调整的机会。2、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感觉要帮助教师减轻职业压力,改善心理不是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保证教师的备课时间和正常的休息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或社会活动。(2) 丰富教师文化生活。请心理专家阶段性的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3) 积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信息、资料。进修体制等方

6、面的支持和帮助。(4) 通过学习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标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5) 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使工作、娱乐、休息,锻炼及心理调节有机地协调起来。(6) 管理人员对教师予以关心,做到诚心关爱,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加强与教师群体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克服角色冲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克服认知偏差,办好职业角色,搞好师与生、家与园的关系。幼儿教师还应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情绪,这属于反应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方法。 例如:参加文体活动,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

7、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整理书桌或衣柜,让一切井井有条;找个朋友尽情地倾诉等等。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运用,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一种凝聚着幼儿教师新学的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真正成功的教育必然转了教师的理想信念、聪明才智和意志情感等精神特质是教师人格能量的写照。具有良好成就动机的幼儿教师,总是通过完成培育幼儿的神圣使命来赢得肯定,以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从幼儿的个性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和教育观以尊重和热爱儿童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公证平等地对待幼儿的一切行为,包括他们的缺点和过失。这不仅是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上的要求,而且是对幼儿教师道德上的要求。 此外,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健康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具备专业教育技能之外,还应具有健全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出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来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