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试题(B)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6036574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试题(B)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试题(B)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试题(B)教师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0-2021 学年选择性必修 2 高二上学期第四单元达标检 测卷 历历史史(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1515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

2、分,共 60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 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 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B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 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 可知,原始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A 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农

3、业与村落形成的关系, 排除 B 项;C 项属于村落的功能,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与外国原始村落 规模的对比,排除 D 项。 2四合院是北方的传统民居。对如图中的四合院建筑解读错误的是() A此为砖木混合建筑B是明清时期的典型民居 C.受儒家思想影响,主次分明D属于复合式公寓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合院为砖木混合建筑,是明清时期北方的典型民 居之一,且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布局讲究对称, 主次分明。ABC 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复合式公寓”说法明显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

4、 项。 3集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集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 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集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集镇,但集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 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A政府对集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B各地的集镇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C新兴集镇导致原有集镇的衰退D农业对集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集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 集镇”可知,农业的发展对集镇的兴起有促进作用;根据材料“但集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 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可知,农业的现状对集镇又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选 D 项;

5、材料没有反映政 府在集镇发展中的作用,故排除 A 项;集镇与集镇之间的关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 B 项;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4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 宋时店铺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B北宋时期城市功能的增加 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和经济发展D北宋城市是一级行政机构 【答案】A 【解析】北宋城市的发展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政府政策,A 项正确;题干体现 的是北宋城市的居住和经济功能,未涉及与前代城市功能的比较,排除 B 项;海外贸易的繁荣与城 市中

6、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否分开无关,排除 C 项;D 项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 5诗大雅文王有声篇注云:“国家之所居,谓城方也。公之城盖方九里,侯伯之城盖 方七里,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则天子之城十二里矣。”而考古发现东周王城的面积接近 10 平 方千米,也就是九里之城。这证实了文献中的记载是可信的。材料表明() A.周朝城市建设已经颇具规模B考古发现可以影响历史研究 C周朝建筑深受分封制的影响D考古是研究历史的最佳途径 【答案】B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解析】据材料“公之城盖方九里”“考古发现东周王城的面积接近 10 平方千米,也就是九里 之城”可知,考古发现证实

7、了文献记载是可信的,其可以影响历史研究,故 B 项正确;材料仅说明 东周王城是九里之城,并未体现周朝城市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和周朝建筑深受分封制的影响,故排除 A、C 两项;“最佳途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D 项。 6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推测() 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 B C D 【答案】A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 1551 年到 1911 年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大幅增加,但这 并不能说明商人地位上升,故排除;市镇数量大幅增加反映

8、了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故正确;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也促进了这一地区市镇数量大幅增加,故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且中华民国建立于 1912 年,故排除。故 正确,故选 A,B、C 和 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 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种设计出现的原因是() A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制度B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C布局对称,主次分明有序D使用材料和木构抬梁结构 【答案】B 【解析】“家长作为全家核心”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皆低于正房”体现了

9、儒家思想中的等级 尊卑,故 B 项正确;A、C 两项是对“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 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的总结而非原因,故均排除;D 项是关于使用材 料和设计结构的说明,与原因无关,故排除。 8 据 甘肃通志 载: 庆阳府人“好稼穑务本业, 有先王遗风, 陶复陶穴以为居, 于貉为裘以御寒”。 对材料中的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A是窑洞,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B是巢穴,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南方 C是土楼,因为当地已经发展农业D是帐篷,因当地以动物皮毛御寒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甘肃通志”“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可知,这是北方的窑 洞

10、,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甘肃通志”可知材料中民居在我国北方,故 B 项错误;“陶复陶 穴”意为挖土开窗挖窑,且土楼主要是在南方,故 C 项错误;帐篷是游牧民族的主要居所,故 D 项 错误。 9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发展中国家多加注意,这些问题将不会出现,而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还是经历了这些问题,甚至这些问题更严重。据此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 A应避免城市化,让更多的人在农村生活 B发展城市化,让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 C城市化是逆流,国家应在政策上阻止 D城市化是潮流,应做好人们的心理疏导 【答案】B 【解析】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可以在基础设施、

11、环境、就业等问题上解决国家所面 临的一些问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B 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城市化是历史发展趋势,是不 可避免的,因此 A、C 两项排除;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工业化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导致的, 并非做好心理疏导就可以解决,排除 D 项。 10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各项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土地是城乡发 展空间扩张的首要载体, 我国虽然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较为匮乏。 由此出现的矛盾是 () A人地矛盾B供需矛盾C土地供需矛盾D能源危机 【答案】C 【解析】据“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土地是城乡发展空间扩张的首要载体,我国虽然土地资源总量 丰富,但人均较

12、为匮乏”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城市化过程中对于土地的需求,即突出的矛盾是土地 的供需矛盾,C 项正确;人地矛盾主要体现在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土地资源不足 以满足人口需求的现象,排除 A 项;“供需矛盾”的说法不如“土地供需矛盾”的说法准确,排除 B 项;“能源危机”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D 项。 3 1118011831 年间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都是这一类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 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的就是利兹、曼彻斯特等 工业大都会了。这种变化表明() A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 B工厂制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C英国

13、此时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长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和出现了“工业大都 会”。结合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工厂制的出现需求大量的劳动力,人口相对 集中则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故选 B。材料提到的使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出现,没有提到 “英国城市分布”,故 A 与材料无关,排除 A。两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才初步实现城市化,故 C 表述 不符合史实,排除 C。D 只是现象,没有结合材料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故排除 D。 12据统计,1851 年英国总人口为 1800 万,其中农村人口占 48%,而城市

14、人口占 52%。同期,法国、 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 的城市化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 A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 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 C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 D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材料将 1851 年英国农村人口与法国、美国、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比较,结 合所学可知,当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城市人口 52%,说明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故 A 正 确;材料没有直接反映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进程,故 B 排除;材料没有比较法美和德意志的产 业结构,故 C 排除;材料

15、主旨并不是说明德意志尚未开始工业革命,而是反映城市化问题,故 D 排 除。 13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 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 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 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清政府“自开商埠”与抵制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无关,故 A 错误;“自开商埠”推动了 近代城市化进程,故 B 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这是中国主动融人世界的开端,故 C 错误;“自开商

16、 埠”的主要目的不是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故 D 错误。故选 B 141983 年,国家积极提倡发展集体和个体零售商业、服务业。于是,个体商业户,特别是个体零 售商业、饮食业和缝纫、修理、洗染、照相等服务业在各大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一情况 () A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跃 B缓和了城镇的就业压力 C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个体经济在 1983 年后的城镇里大量出现,并且是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 因此可以缓解就业压力,选项 B 正确;市场经济体制是 1992 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 A 排除;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 C 排除;选项 D 脱离材料主旨。 15184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 构切断供水。1848 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956 年颁布大气清洁 法,1963 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 年颁布污染控制法。材料主要表明英国() 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 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C环境治理依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