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经济分析报告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35254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未来经济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未来经济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未来经济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未来经济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未来经济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未来经济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未来经济分析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皿 圈 2014年,面对错综复 杂的国内外形势,新一届 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 控措施,着力深化改革开 放,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 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同时,也应看到, 除了国际经济整体复苏缓 慢、不可预测风险因素诸 多外,中国经济回升基础 并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依 然突出,风险因素较多。 本期经济体制栏 目,刊发一些单位和个人 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动力 及变化、面临的机遇和挑 战、人民币汇率变化态势 作出的研判;对国企改革 提出应把握的总目标、总 要求、总原则、总政策, 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可供 选择的指导思想。为我国 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 策。(刘建) 中 国 未 来

2、经 济 分 析 报 告 文,李佐军 IlI 本文是泛亚智库对我 国未来宏观经济的研判。 共有四个主题内容:一是 我国经济过去几十年高速 增长靠的是什么?二是未 来这些增长动力将会发生 什么样的变化?三是在这 个变化当中我们遇到了什 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四是 对人民币中长期的汇率变 化做一个分析和展望。 一、戋经济高遮增长的 原因 过去30多年,我国经 济每年以平均10的速度 增长,到底靠的是什么? 泛亚智库认为主要靠人口 旷0。 啊j -7 红利和改革红利。 ( 一)人口红利 大家都知道,在新中 国成立以后差不多30年的 时间,国家鼓励多生多育 出生率非常高。到了1978 年以后,国家实行计划生

3、 育政策,变成一对夫妇最 多只能生一个。 多生多育和计划生育 政策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 来了戏剧性变化。 首先,新中国成立 初30年,我国的人口结构 呈现出一个向左倾斜的三 角形,这边小孩子很多, 那边中年人和老年人相对 比较少。这样的人口结构 有以下的特征:一是劳动 力供应不足,尤其是相对 社会总人口不足。一个家 庭五六个孩子。即使夫妻 两个都上班。父母把这几 个孩子喂饱了就不错了。 哪有钱用来投资其他?劳 动力供应不足,储蓄率低 下。人民生活相对贫困。 30年以后。这些孩子 长大成人,进入了劳动力 市场,而此时又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这个人口结构 由左三角形就变成了一个 鸭蛋形,两头小中间大,

4、 青年人中年人很多,老年 人少,少年儿童更少,社 会劳动力极其充裕,甚至 过剩了。一对夫妻两个工 作供养一个孩子,家里不 仅生活水平提高,而且有 余钱可以储蓄。储蓄需要 寻找载体,在没有房地产 的时候,大家就把钱放在 银行里。后来人们就将剩 余的钱投资房地产。在这 样一个鸭蛋形的人口结构 下。至少会产生五种重要 的经济现象: 一是经济增速快。因 为劳动力供应相当充裕, 劳动力成本低廉。 二是社会储蓄率高。 中年人占总人口比例高。 资金过剩,社会储蓄率自 然提高。 2们4 三是增长不平衡的 失衡增长。经济增长是靠 廉价的劳动力和资金推动 的,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 出口业、制造业的发展。 廉价的资金

5、又促进了投资 的发展但是消费这驾马 车相对比较弱,赚了钱的 人首先想的不是花钱。而 是怎么攒钱。因为他知道 将来退休以后孩子最多只 有一个。靠孩子养老是不 可能的,靠国家又没有一 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所以只能靠自己,但凡能 挣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 就是存钱。这样就造成了 出口和投资两驾马车很强 劲,消费很疲软,出现了 一种所谓失衡的增长。这 就是为什么我们的G D P里 面,消费占比很低,美国 私人部分的消费占70。 我国私人部分的消费只占 30,加上政府部分的消 费才勉强到50。 四是房价高。人们 有钱了。自然要寻找投资 载体。现在,人们不可能 像过去那样,把钱存在银 行,因为银行付给的

6、利率 比通货膨胀还低。所以, 大部分人选择买房子,把 房子当成自己的退休保 障。 五是人民币升值。 在这个鸭蛋形的人口结构 下,劳动力价格低廉,外 贸出口远远超过进口,每 年有大量的外汇储备积累 下来。这样就造成我们外 汇储备迅速增长。也必然 造成了对人民币的升值压 97 国皿 力。现在,人民币对外至 少是升值的,因为有巨大 的外汇储备,巨大外汇储 备将是我们巨大的包袱。 以上五种现象已经 持续了差不20多年。向前 看。这只鸭蛋还能保持多 久?泛亚智库认为人口结 构这只鸭蛋很快就会变成 一只右三角形。 如此以来,老年人 在人口占比上升,社会劳 动力供应不足,社会的储 蓄率下降。储蓄,顾名思 义

7、就是收入减掉消费。老 人没有收入,但毕竟是要 消费的,所以社会当中的 负储蓄多了,储蓄就会下 降。这一点,在当年的日 本,就已经看得很清楚 了。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 年代的时候,储蓄率一 度高达25,比我们现在 还低一点,我们是28, 就是一个家庭收入当中 有28是拿来储蓄的,那 70多是拿来消费的,但 是日本现在的家庭储蓄率 降到4。我们相信中国这 28早晚也会降下去。 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右 三角形时,刚才说的五种 现象都会出现转变。 一是经济再不可能增 长得那么快。因为未来劳 动力供应会出现越来越多 的短缺问题,会推高劳动 力的成本。 二是整个家庭的储蓄 率下降、社会的资金供应 就不会像现在那

8、么充裕, 会导致资金价格的上升。 三是越来越多的人 退休以后首先想的不是买 房子。而是怎么卖房子。 中年的时候买房不就是为 了退休以后卖房套现养老 吗?这就是当时买房的目 的,所以将来卖房子的人 比买房子的人要多,房价 是要跌的。 四是我国的出口增 长速度明显下降。因为在 这个过程当中劳动力、资 金价格都上涨了,所以就 变成了一个人更值钱、钱 更值钱、千啥都不挣钱的 社会。从低端的产品到高 端产品。基本都是靠廉 价的要素价格,来制造产 品。而不是创造产品。所 以。将来我国的出口增长 速度会下降。但是。随着 我们中产阶级的涌现,进 口还是会保持比较高速的 增长,将来可能是出口增 速。慢于进口。这

9、就是外 贸出现逆差。人民币可能 面临一个不再是像现在升 值的压力。而是一个贬值 的压力。 ( 二)政策红利 过去20多年,我国 经济增长呈现出某种周期 性的现象,如果已知人口 结构是唯一的因素,经 济增长速度应该是平稳的 10,为什么有的时候高 有的时候低呢?说明还有 其他因素在里面起着作 用。这个因素就是改革红 利。 邓小平南巡以后经济 发展一度过热,但是到了 19941995年的时候政府 开始治理,很多国企被关 闭,很多工人下岗,三角 债问题、银行坏账等问题 暴露出来,最后政府同意 国企改革、金融改革,注 资上市重组来为之后的经 济增长奠定基础。我们看 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中国经济是一

10、路下滑的, 到了1998年以及本世纪初 的时候,推出了一些有助 于增长的政策,如1998 年的房改,2001年加入 w To。在改革的初期, 当初邓小平、朱镕基基本 上是做的减法,就是这种 国企关闭、工人下岗都是 做减法,到了1998年以 后房改、w To才是做加 法。也就是说当经济投资 过热以后。所谓的改革就 一定意味着改革的初期是 要做减法的。因为这个时 候需要改革还是会制造更 大的过剩,所以我们看到 今天一个很重要的判断, 政府能不能真正改革的一 个指标就是经济增长速度 是不是放缓了。如果是加 快的话,那就谈不上什么 改革。目前,有那么多过 剩的行业,要是再加快的 话,只能是雪上加霜,肯

11、 定是使得一些过剩的投资 更过剩。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 的经济增长经过在九十年 代的一波调整之后,给之 后的从1998年到2007年 差不多十年左右时间的高 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到了 2008年的时候,外部需求 受到了影响就是美国的 信贷危机。之后是欧洲的 债务问题等等,使得我们 的外需大幅受挫。出口下 降。这个时候,政府其实 应当和当时一样,应该做 一些深入的改革。但是。 那个时候可能是用的不同 的手段,主要是财政刺 激,所以4万亿把这个经济 从底部又拉起来了,但是 拉了两年以后又不行了。 现在看来是非改不行了。 因为再靠这种刺激肯定是 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现实 的。现在,我们可能面临 的是,过

12、去的改革红利正 在消失,而我们享受了 二三十年的人口红利即将 消失。经济将呈现一个很 明显的下降态势。 于是。我们看到国 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 系、转变政府职能、金融 改革、税收改革等等。这 些改革是很必要、也很重 要的。但我们必须警醒。 改革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的。三中全会决定里面的 最大亮点就是让市场起决 定性的作用,试想一想, 2008年以前。美国的所 有价格也都是市场决定 的,市场一直都起决定性 作用但为什么还是出现 危机呢?1997年亚洲金融 危机以前,所有的东西也 都是市场决定的,但是也 照样出现危机,1990年以 前日本的市场。也是起决 定性作用。但还是出

13、现问 题,关键是经济失衡了, 一个失衡的经济是仅仅靠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解决不 了问题的,还需要经历更 深层次的调整。 这个失衡到什么程度 呢? 过去大家都说我国 经济外部失衡,内部也失 衡,外部失衡就是出口占 比过高,现在这个比例下 来了。但是内部失衡似乎 愈演愈烈。表现在投资占 G D P的比重过高。这里做 了一个估算,统计局公布 的数据一直截止到2013 年,显示投资占G D P的比 重已经接近50。我们根 据前面公布的这些季度数 据可以匡算出现在这一年 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到了 525。所谓调结构就是要 把这个比例调下来,但是 过去这一年没有调下来。 反而是上升了。要说这个 525是什么概

14、念?到底 是高还是低?我们不妨做 一下历史和国际的对比。 我国过去最高的时候是 428,是在1958年大跃进 的时候。日本和韩国这个 比例最高的时候是40。 也就是说无论是纵向还是 横向比较。我国的这个比 例都是过高,而且扩大的 周期过长。过去每次上升 周期伴随着下降。这个上 升平均来看就是四年半的 时间,但是这次从2000年 到现在13年马不停蹄,中 间在2008年的时候有过短 暂的停顿,后来被4万亿推 到了现在的高度。你可以 想,那么长的扩张期,产 生了多少过剩的产能?产 生了多少债务的负担?在 2们406 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三 个泡沫:产能过剩的产能 泡沫、债务泡沫和房价泡 沫。这种房

15、价泡沫除了人 口因素推动之外还有政府 在里面的影子,因为需要 制造房价中的泡沫获得更 多的土地财政收入。这个 比例投资率的上升最终导 致投资效益的下降。这种 情形发展下去一定会使得 行业当中最弱的一些企业 无法经营、出现亏损。乃 至最后倒闭,之前他欠的 钱无法偿还影响了金融,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 最大的一个坎儿。 二、我国经济未来增长动 力变化 有没有办法来纠正这 种失衡?有没有办法来化 解这样的风险?泛亚智库 认为有。一是需要决心, 二是需要时间。 这里做一个很简单 的假设,比如本届政府说 在它的任期内把投资占 G D P的比重由525降到 一个更为合理的水平。比 如40。那么,能用多长

16、 时间呢?不可能用一年降 下来,那经济就崩溃了, 我们假设是用八年的时间 到2022年,就是本届政 府的最后任期大概降到 40。这样的话就必须要 使得投资这驾马车跑得比 消费或者出口要慢才有可 能使得这个比例降下来, 因为G D P就是这三驾马车 的总和。投资这驾马车必 须要慢于另外两驾才有可 图皿 能慢于G D P。我们知道消 费和出口短期内推上去是 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以 投资增速的下降为前提实 现这种经济的调整。根据 我们数量上的测算。如果 要实现这样的调整。今年 的G D P就不应该增速超过 7,我们测算是6左右, 而且未来几年G D P的增 长速度都应该有所下降才 能够真正实现所谓的调结 构。 有人问到这个525 为什么就不能再高一点? 去年478也是历史最高, 之后不是又上去了吗?到 底有什么客观的标准?什 么因素会使这个比例想上 都上不去。或者上去以后 一定就出大问题呢?他们 提的这种问题是有一定的 道理,就是过去中国几十 年了,这个比例是上上下 下,但是整个趋势来看上 升的。为什么说现在就一 定要停在这里,以后不能 再往上走了?泛亚智库认 为,过去为什么一直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